当中医药成为构筑“一带一路”人类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桥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中医专家正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2025年,王氏祖传中医非遗传承人王宽琴,凭借在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与文化传播领域的杰出贡献,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国家主题推介重点推荐品牌库,并获专属入库ID。公众可通过中国网“丝路中国”平台进行查询与验证。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她个人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厚造诣,更象征着新时代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世界传播力与创新生命力。
王宽琴,字弘道,号杏林女史,出身三代中医世家,自幼承祖训、研岐黄。她以“纯中医药解决疑难病”为目标,兼容南北医派、融合古今技法,形成了以“正骨—针灸—内调”为核心的系统治疗体系,被誉为“黔中岐黄新帜”。从贵州到北京,从临床一线到科研讲坛,她以仁心济世,以学术立身,谱写出一曲当代中医人的奋斗之歌。

家学渊源,薪火相传的岐黄根脉
王宽琴生于中医世家,其祖辈三百年来悬壶济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幼耳濡目染,她五岁起便随父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记方识药如数家珍。
2014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系统研修中医基础理论与诊断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课程。2019年获得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于2023年取得中医博士学位。
在学术传承上,她的师承脉络呈现多元融合:
承家学三代:延续“王氏祖传中医”精华,擅治妇科与骨伤,形成了独特辨证体系,2022年被认定为“王氏祖传中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名师点拨:得红墙御医胡维勤亲授宫廷养生理论与疑难病诊疗经验;承北派罗氏正骨弟子胡仁竹、南派龙氏正骨传人揭眾平指导,融汇南北正骨之长;
武医兼修:随李氏武医第五代传人李文臣研习点穴推拿之法,贯通经络,融养与疗为一体;
学界交流:从余文华、朱勉生诸名家处研习时空针灸与经方运用,2025年受邀清华大学岐黄杏林苑讲授《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平衡要略》,成为传统医学走入现代学府的标志性人物。
这种“家传—师授—学府—科研”的四维格局,使她的医学体系既立足传统,又兼容时代,成为贵州中医青年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术中坚之一。

厚积薄发——从临床创新到科研突破
王宽琴始终认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与创新。十余年来,她以“辨证为纲、标本兼治”为临床准则,将家传技艺与现代医学方法融为一体,形成了多项具有原创性的诊疗体系。
1. 临床创新与体系构建
她创立的“王氏平衡针灸疗法”,将贺氏三针、平衡针等传统针法加以融合,并结合现代康复学与神经反射学原理,在调理神经系统紊乱、运动损伤、颈肩腰腿痛等疾病中疗效显著。同时,她研发的“脊柱三维矫正术”通过动态评估与精准推拿,实现脊柱形态与气血流动的双重调节,成功治愈多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

2. 科研课题与学术成果
她主持了贵州省重点课题《培土生金法对矽肺大鼠肺纤维化干预机制研究》与国家级项目《地黄饮子加味治疗肾炎模型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等核心刊物。2024年,该系列研究获得贵州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她还多次在全国中医药学术大会上作专题报告,提出“内调气机、外正骨架、神针合道”的现代中医康复理念,为中西医融合提供了可行方案。
3. 机构平台与社会应用
2022年,她创办乌当王氏中医诊所,并成立贵州王氏中医有限公司,搭建“医—教—研”一体化体系。2023年创办北京民珠堂国医馆,2024年又发起厦门佗珍济世医学研究院,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国际交流。
她主张“医学要在实践中创新,也要在制度中发展”,积极推动中医药临床标准化、学术体系化建设,为传统医学融入现代健康产业提供了样板。

立德立言——从杏林传人到国医导师
王宽琴不仅是一位临床名医,更是一位文化传播者。她认为,中医不仅是治病之术,更是文化之道。
她多次受邀担任香港卫视《健康中国》、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名家讲坛》特邀嘉宾,主讲《中医治未病十二法》《女性健康与阴阳调养》等栏目,全网播放量超过五千万次,成为青年观众心中的“国医导师”。
在社会公益方面,她担任国医公益讲师团宣讲专家,深入基层义诊120余场,培训乡村医生3000余人,助力基层中医力量提升。2023年,她被评为“全国非遗双创人才”。
同时,她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理事、国医名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她担任《国医经方年鉴》副主编,推动经方学术体系的系统整理,为国医传承注入新的学术动力。
她坚信:“中医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流动的文明。唯有传承者的自觉,才能让它穿越时代。”

融通中外——让中医走上世界舞台
作为贵州中医药界的中坚力量,王宽琴始终以国际化视野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合作的桥梁,更是文明互鉴的平台。
她计划以自身团队为核心,推动“王氏平衡针灸疗法”在海外设立培训中心,与东南亚、中亚国家医学研究机构合作,开展非药物疗法临床研究。
她还推动“中医+AI”数字平台建设,开发经络检测、体质辨识与健康干预系统,让传统中医诊断实现智能化、可视化。
她说:“中医走出去,不是输出技术,而是传播生命哲学。让世界了解中医,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温度。”

结语:传薪火以续道 承国粹以济世
从家族传承到学术创新,从地方诊疗到国际交流,王宽琴以坚定的信念和柔韧的智慧,将古老的岐黄之术带入新时代语境。
她的入选,是对其学术成就的褒奖,更是中国中医药文化复兴的缩影。她用仁心仁术书写新时代医者的担当,用创新精神点亮丝路上的“健康之光”。
今日的她,不仅是贵州的骄傲,更是中华医道的使者。
在“一带一路”的浩荡征程中,王宽琴以医者之名、以学者之魂,让中医药这颗东方明珠照耀世界,让岐黄之光,跨越山海、温润人心。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这一宏大进程中,新质生产力被赋予了重要的...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这一历史转型的关键动力,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