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研发筑基,实践赋能 中国石油QC小组以卓越质量管理铸就国际金奖

企业报道  2025-11-18 09:11:50 阅读:500

8.jpg

  在近日举行的第50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上,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以下简称“长庆井下公司”)“降低二氧化碳液量超耗率”QC小组凭借卓越的质量改进成果,荣获国际金奖。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企业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驱动、以科技创新为坚实支撑的系统实践成果。

  在复杂多变的油气勘探环境中,质量不仅关乎产量与效益,更关乎安全与环保。长庆井下公司始终将“以质为本、安全为先、绿色为要”作为压裂施工管理的根本准则,通过构建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从液态二氧化碳的储运到压裂现场的能效监控,实现了“过程受控、风险可控、结果优控”的闭环管理。正是这种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使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在确保安全与环保双重目标的同时,达成了国际领先的节能降耗效果。

  此次QC成果荣获国际金奖,不仅彰显了团队在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方面的专业能力,更代表着中国石油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又一次重要突破。科研创新与质量实践的双向奔赴,正在让二氧化碳压裂技术从“实验室成果”走向“行业标杆”,以卓越质量铸就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石。

  科研筑基:多维突破构筑技术支撑体系

  近年来,公司围绕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难点与发展瓶颈,系统布局,构建起覆盖机理研究、装备研发、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的全链条研发体系,为QC小组的现场技术攻关提供了扎实的资源和能力保障。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公司联合多家科研单位,聚焦页岩油、煤层气等不同储层特性,开展了“页岩油立体井网CO2增能压裂空间应力场重构研究”“深层煤层气CO2压裂增产机理研究”等4项重点课题攻关,系统揭示了二氧化碳从地面到井下全流程中的相态变化规律,明确了压力、温度等因素对气化损耗的影响机制,为QC小组现场精准控耗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在装备及材料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了八类核心装置,包括电驱增压泵撬、可视化实验评价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等。其中,二氧化碳电驱增压泵撬集成全装置远程操控、自动液面调节、一键启停及一键紧急截止等核心功能,安全性能实现大幅跃升;二氧化碳精确计量装置实现了误差不超过1%的高精度监测,从源头上解决了液量管控难题。

  在工艺体系方面,公司通过十余项在研与新立项目,逐步形成前置二氧化碳压裂、二氧化碳泡沫压裂、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等系列工艺方案,还建立了完善的安全操作与联合作业规范。这一成熟可靠的工艺平台,为QC小组开展现场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小组所优化的“憋压法冷泵”“集中排液”等工艺,也进一步丰富了现有技术体系。

  实践回馈:QC攻坚激活技术转化效能

  依托扎实的科研积累,QC小组精准聚焦现场实际问题,不仅显著降低了液量超耗率,还通过重点井施工突破、标准体系构建与专利成果产出,全面释放了技术创新的现场价值。

  在核心指标方面,小组针对冷泵损耗占总损耗67.8%的关键症结,结合科研团队提供的压力场数据,创新推出“憋压法冷泵流程”,将排液时间从12分钟降至2.8分钟;通过优化泄压油嘴孔径(从8mm升级至44.45mm)与主管线排液工艺,使排出端压力稳定在1.5—2.2MPa最优区间,最终将二氧化碳液量超耗率从20.4%降至9.7%。

  基于二氧化碳压裂领域的技术积淀与QC成果的实践赋能,公司在多口重点井中接连创下行业新纪录。如股份公司重点井霍**井在深层煤岩气领域实现二氧化碳泡沫压裂单段加砂规模和泡沫质量比等多项指标突破;长庆油田重点双**井在减水压裂规模与单层注碳方面位居行业前列;麒**井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口深层煤岩气二氧化碳泡沫加砂压裂技术落地;自主攻坚的靖**井,通过现场实践成功验证胍胶体系在二氧化碳泡沫体积压裂新工艺中的适配性等,这些实绩不仅展现了公司的综合技术能力,也赢得了中油油服、多家油田公司勘探项目部的书面表扬,成为行业认可的工艺标杆。

  在推广与标准建设方面,依托公司深厚的技术积淀,叠加QC优化方案的实践赋能,相关工艺已在长庆、延长等油田实现规模化应用。截至当前,累计实施141口井,覆盖煤岩气、页岩油等领域,在长庆气田实现单井无阻流量较邻井提升20%。公司还据此编制了12项全流程作业手册,形成标准化管理程序,为三支专业施工队伍提供系统支持。

  在成果产出与行业认可方面,近两年公司在二氧化碳压裂领域共取得26项专利,覆盖工艺、实验方法与装备等多个维度。公司凭借稳定的降耗表现、显著的增产效果与标准化施工质量,获得长庆、延长、西南、新疆等多家油田单位的感谢信,成为公司在油气开发领域的一张“技术名片”。

  从实验室的理论探索到油田一线的参数优化,从科研团队的持续输出到QC小组的实践反馈,从重点井的屡破纪录到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川庆钻探在二氧化碳压裂领域逐步形成了“研发—应用—迭代—推广”的良性发展闭环。这场科研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双向奔赴”,不仅铸就了今天的国际金奖,也将持续推动绿色压裂技术迭代升级,为中国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郭举 姚伟 梁陇霞


更多专题
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这一宏大进程中,新质生产力被赋予了重要的...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这一历史转型的关键动力,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