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千米井下,钻机轰鸣作响,灯光穿透幽暗巷道,每一次钻头的深入都承载着能源勘探的使命。近期,通过系统学习中国中煤企业文化新理念,重温新集人“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我在井下钻探一线的实践中深受触动,更明晰了新时代地勘人的责任与担当。
艰苦奋斗是新集人一脉相承的精神底色,更是井下钻探工作的必备品格。井下作业环境复杂,空间狭小、湿度大、粉尘多,钻机运转时的震动与噪音相伴始终。记得一次钻探任务中,巷道顶板淋水严重,沉淀池频繁淤积,我们身着厚重的工装,脚踩泥泞,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排查故障、清理现场。累到极致时,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奋斗精神支撑着我们咬牙坚持。这种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老一辈新集人在艰苦创业中铸就的丰碑,是我们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攻坚克难的底气。如今,井下设备不断升级、作业条件持续改善,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作为一线钻探人,我们要传承这份坚韧,在深孔钻探、复杂地层施工等难题面前,不退缩、不抱怨,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毅力,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
改革创新是驱动井下钻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地勘行业技术迭代加速,传统钻探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勘探、精准探查的需求。中国中煤“改革创新”的文化理念,为我们指明了突破方向。在日常作业中,我们积极践行创新思维,针对井下钻探效率低、精度把控难等问题,主动探索技术优化路径。通过引入大功率全方位钻机,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钻探效率;大力推广应用定向钻机,降低了循环探查的次数,提高了钻探的精度;推广应用开孔定向仪,快速准确校对开孔参数,减少技术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持续开展“钻维修”一体化培训,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升设备使用率;积极开展定向钻孔泥浆控(保)压钻进技术研究,减少塌孔埋钻的风险,提升复杂地层的定向施工效果。这些小小的创新,看似微不足道,却在实践中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系数。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并非遥不可及的发明创造,而是立足岗位的主动思考、勇于尝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持续保持创新热情,紧盯行业前沿技术,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让改革创新成为井下钻探提质增效的强大引擎。
争创一流是新集人永不满足的价值追求,更是井下钻探工作的目标导向。“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业绩”,这一理念深深烙印在每个新集人的心中。对于井下钻探而言,“一流”体现在每一个精准的钻孔数据中,体现在零事故的安全记录里,体现在高效优质的施工成果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设备检修的“毫米级”把控,到操作规程的“零偏差”执行;从地质资料的“精细化”记录,到安全隐患的“全方位”排查,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极致。在瓦斯治理钻探工程中,我们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严格落实施工规范,优化钻探参数,提前完成钻探任务,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这让我明白,“一流”不是与生俱来的荣誉,而是靠日复一日的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作为新集地勘人,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立足井下钻探岗位,对标行业标杆,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作风、一流的业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精神旗帜。新集的文化新理念与优良传统,既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未来的指引。身处井下钻探一线,我将把“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创新的勇气,扎根千米井下,勇挑勘探重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答卷,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作者: 张蒙远)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这一宏大进程中,新质生产力被赋予了重要的...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这一历史转型的关键动力,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