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祖国南疆边陲小城靖西市新春佳节喜庆祥和的浓浓氛围。邻县一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外省务工返乡人员引发疫情向周边地区扩散,感染人数急剧上升,全市疫情防控形势瞬间变得复杂严峻,抗疫阻击战即刻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靖西市司法局第一时间召回正在春节休假的全体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立即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成立应急先锋队,组建工作组,全体在职在编干部职工和协管员、公益性岗位人员110多名司法行政干部职工迅速投入到抗疫阻击战中,在执勤点,在采样点,在网格区,在隔离区,在管控区,在封控区,无不看到紧张而辛勤忙碌着的司法行政人的身影,他们以各种方式战斗在抗疫一线。
抗疫的每一天,我都看到从各点、各区、各组发来的图片,面对那一幕幕顶着严寒站岗、冒着寒夜值班、穿着臃肿的防护服来回穿梭、百问不烦解答群众咨询、搀扶着老人慢行慢走的场景,那“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简洁而刚毅的宣誓,令我无以言表,有的只是从心底里油然而生的满满的崇敬之情。
忽然间,我想到了小时候读过魏巍的名著《谁是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捍卫正义,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甘心吃苦、以苦为荣,最终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因为,“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我想,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司法行政人,胸怀人民、听党指挥、闻令而动、使命必达,他们难道不像志愿军战士一样,是最可爱的人吗?
读完以下故事,你一定会有与我同样的感触: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新时代最美的司法行政人!
村口执勤岗上的司法先锋队员
今年的天气异常寒冷,春节期间,乡村的山峰、田园缭绕着浓雾,飘散着细细小雨,时不时还吹来一股一股刺骨的寒风。每个村庄都有一条弯转的公路通向屯里,或隐或现。在村头的山坳路口上,搭建着一个用彩条塑料盖着的简易帐篷,旁边设有执勤岗,前面挂着“党员先锋岗”旗,一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显得格外鲜艳,远远就能看到,在寒冷的冬天里,犹如火一般温暖。这里就是疫情封控区的执勤卡口,也是我们的司法先锋队员的执勤点。
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靖西市司法局派出23名党员和干部组成8个应急先锋队,分赴武平镇、渠洋镇、吞盘乡、魁圩乡4个乡镇8个执勤卡口轮岗值班,他们从日暮守到日出,又从日出守到日暮,夜以继日,从不间断。在这里,有他们服务群众的动人事迹,有他们耐心宣传讲解法律政策和防护知识的身影,有他们监测体温、扫码、说服、引导、劝返群众的场面,有他们对来往人员、车辆进行盘查登记的情景,有他们统计上报疫情数据和信息的画面,有他们……
2月6日晚上十点,天上下着小雨,刮着寒风,气温接近7度。农节副局长接到通知后,立即率领黄忠、陆华友、李华昌等第一批先锋队员直接奔赴武平镇疫情封控区,率先在重点路口、野外小路设置执勤岗,搭建简易帐篷,开展防控值勤工作。由于时间急迫,准备匆忙,好多物资还很缺乏,在没有火炭和防寒、防护装备的情况下,他们顶着严寒,冒着冬雨,在执勤卡点严防死守,坚守了24小时,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防控的这些天,我们8个执勤点的23名先锋队员们都是这样夜以继日的顶着风寒在执勤点默默值守。
我曾好奇的问过他们其中的一位同志:“那么冷的天气,你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他微微一笑,说:“白天还好,到了晚上,特别是深更半夜,实在太冷,即使裹着大衣,也没感觉有多少暖。有时,为了能消除冷意,我们抓住难得的值勤空隙,一起围在火盆旁,交流交流一下当日值班遇到的事,聊一聊自己的家常事。”不知他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突然“噗嗤”一笑,“我们时常在闲聊中讲到民间的一些风趣故事,那些幽默风趣的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这样打发时间,驱散寒风。”另外一个执勤点的同志说:“值班的时候都得走动走动,跺跺脚取暖。”
“天终于亮了”。这是他们每次熬过寒冷夜晚后发出的第一句话,想想,这寒夜该有多难耐,饥饿和寒冷总让人觉得执勤的夜比任何夜晚都要长。然而他们却没有一句怨言,用责任铸起一座堡垒、一道屏障,守护着身后的千家万户,服务着一方百姓,确保疫情防控“不进不出”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他们的坚守,感动了所有的人,也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抗疫的共鸣。
2月15日,是今年的元宵节,本是阖家快乐团圆的日子,但对于执勤人员来说,元宵节代表的不仅仅是欢乐与团圆,更多的是忠诚与坚守。为了百姓的安康,他们忍心舍弃温暖的小家,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守护百姓生命安全是我们的职责。”这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龙超毅的执勤点在远离城区40多公里的渠洋镇新力村,疫情暴发后,他的妻子也参加了核酸检测采样点的信息采集工作,两个小孩,最大的7岁,最小的也才4岁,为了安心在抗疫一线做好工作,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交给年迈的外婆照顾,一家人就此过上了“两地三岸”的生活。元宵节那天,又轮到他下午值班,老人知道后就把过节的时间安排到中午,早早就起来准备午饭。由于时间仓促,饭菜都做得很简单,匆匆忙忙与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就挥手告别儿子踏上了前往执勤点的路途。而让他难以忘却的是当天晚上八点钟,忙碌一天的执勤后,打开背包看见一盒饭菜,顿时一阵温暖涌上心头。他说:“原来是老人知道执勤点条件差,怕元宵节吃不好,就将做好的饭菜偷偷打包好放到我的背包里,好让远在执勤点上的我节日里也能吃到家里的味道。”母爱,让他难以控制住情绪,他说:“岁月不是偷走母亲青春的小偷,我才是。剪断的脐带,是母亲用一生跟我说路上小心。”
“抗疫夫妻档”、“防控父子兵”,在我们司法行政队伍中比比皆是,他们把家放在后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抗疫一线。
陈宏是一位出了名的大孝子,日常对母亲倍加照顾,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毅然抛开亲情,与妻子一道,共同奋战在抗疫前线。直到正月十五,夫妻俩已经有将近十天没见过80多岁的老母亲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元宵节那天,老母亲十分思念儿子,希望能和儿子一起吃个团圆饭。为了不让母亲失望,也不想耽误执勤,陈宏带着一家人早早的就到母亲那里,下厨做了一些简单的饭菜,与母亲吃了一个“早餐”式的团圆饭,然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武平镇执勤点值班。母亲甚是有点不高兴,但正直抗疫的关键时刻,儿子也是为了所有百姓的安康,她也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她很理解。
黄俊霖是我们司法局一名年轻司机,疫情暴发后,他主动报名参加应急突击队,跟随先锋队员前往执勤卡点值勤。由于局里人手少,司机不够用,每次从执勤岗下来后,他顾不上休息,又开车将其他同志送到各个抗疫点,再接换班的同志回家。他在抗疫艰难时刻勇挑重担的行为感动了同志们,大家都称他为“防疫路上永不停息的‘方向盘’”。而每次面对同志们的表扬,他都羞涩的微微一笑,谦虚地说:“没什么,我做的还不够”。
其实,在其他岗位上和他们一起战斗的,还有很多我们的司法行政人,有2个核酸检测采样点的9位女同志,有6个网格组的19名同志,有责任小区日夜轮岗值班的8位同志,有集中隔离区的2名年轻女同志,有基层抗疫一线的57名司法所同志,还有指挥部抽调的、3个高速路口卡点值勤的10多位同志。
有一位名叫小艺的小朋友,是新靖镇第一小学学生,在网上看到龙超毅值勤工作的照片后,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精心绘画了一幅图画送给他。
我知道后让龙超毅也将那幅画发给我,打开一看,画上是我们执勤人员在执勤点上拉着“党员先锋岗”旗一起合影,身后是一堵墙,还有简易棚,背景是一片树林。我想,小朋友一定是想通过画笔表达执勤人员的艰辛和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攻艰克难,一定会战胜“疫”魔,守护住我们美好的幸福家园。
“叔叔辛苦了,祝叔叔在卡点平安顺利!”
龙超毅说,在收到这幅画时,小艺还给我发来了祝愿,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辛勤工作的感谢和鼓励,很让我感动。当时,我就在心里默默的暗下决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有我们在,请你们放心。”
抗疫一线的老司法
“责任重于泰山。”把责任放在自身肩上,在危机困难关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坚韧不屈,勇挑重担,这是我们靖西市司法局老同志对于“责任与担当”的最好诠释。在这次抗疫战斗中,我们的老同志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不惧危险,攻坚克难,与年轻同志一道,全身心奋战在抗疫一线,无怨无悔,被大家尊称为抗疫战线上的“老司法”。
杨河宾是一位刚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曾担任我们司法局的副局长。他的母亲已80多岁,行动不便,日常都需要他照顾。2月6日“疫”战开始后,他和妻子都一起上“战场”,唯一让他不放心的就是老母亲,每次前去执勤前,只能先带母亲去做核酸检测采样,然后再把母亲送到亲戚家,让亲戚帮忙照顾,等换岗回来后才去接母亲回家。
阳光城是我们司法局这次疫情防控的网格管理责任区,里面住着864户1300多人,有来自本地的,也有来自区内和区外其他地区的。在这个执勤岗值勤的就有我们四位60后的老同志:陆辉胜、黄忠楼、刘峰、沈洋,他们协助小区保安对进出人员进行测温、扫码、登记信息、报告情况、宣讲政策、劝返外来人员、动员居民核酸采样等等。特别是刘峰和沈洋,他们即便有病在身,却在冰冻的寒夜,顽强的坚守在小区大门的执勤岗,直到次日天空破晓才做交接班。
在抗疫一线,还有一群像他们那样的“老司法”:动员乡亲集中隔离的农俊杰,开着宣传车日夜不停的在大街小巷来回广播的农开胜,办完母亲丧事立即投奔抗疫前线的黄正兵,奋战在乡镇第一线的梁直入、黄炳成、马乘狮……他们都是50多岁接近退休的老同志,每个人的身上都埋着或多或少的病症,家里都有需要照顾的亲人,然而,随着抗疫令下,他们把个人得失与身体状况置之度外,义无反顾的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位置,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抗疫指令,用实际行动完美的展现了“老司法”人的责任与担当。当同志们送去一句“你们辛苦了”的时候,他们说:“职责所在,定不辜负使命。”一句朴实而坚毅的话,折射出我们“老司法”人的执着和担当,彰显了老同志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作为的本色。
舍小家顾大家的司法“娘子军”
“大爷,往这边走,慢慢走,别急。”在凤凰山一号前街道核酸检测采样点负责秩序维护的凌秋湖搀扶着一位80多岁稍有驼背的老大爷,从老人绿色通道向采样点信息登记处慢慢走去。
她说:“当时看到老大爷在排着像长龙一样前来采样的人群中一点一点的往前移,由于年纪大,走路也是一拐一拐的,很不方便,于是我就走过去,带他到老人绿色通道,帮他完成信息登记,再带到采样点进行采样,然后送他离开。”
凌秋湖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驻村开展脱贫攻坚战中,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脱贫攻坚任务,为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评为“全区优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她依然冲锋在前、吃苦在前,不畏艰险,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核酸检测采样点秩序维护的重任。
她说:“在采样点,我们要引导群众在指定线路上按一米线距离排好队,要求他们不得喧哗,指导他们扫码、测温,教他们下载、登录‘桂核酸’小程序进行信息登记。特别是老年人,他们没有智能手机,只能帮他们填表,或者教他们的亲戚添加后登记老人信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我问她累不累,“咋不累?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她一脸委曲,“为了保持现场井然有序,防止混乱,我们一点都不敢怠慢,一刻不停的观察、引导、提醒,六七天来重复着一样的话语、一样的动作,天气又冷,有时候还下着小雨。”她指着双腿道:“在现场,我的双腿都僵硬了,有几次都快要抽筋了,感觉腿都不是我自己的。回到家里,发现全身都麻麻的,一点也不想动,一句也不想说。”
“你们每天天朦朦亮就到指定地点,有时晚上大半夜才回到家里,家里人不怨吗?你的小孩谁帮照看?”我知道她有个五岁多的小孩,就接着问。她平静地说:“我和丈夫两个人都各自参加了抗疫工作,小孩就由爸爸妈妈照顾了。小孩很听话,没事。”
“那么艰苦的工作让一个女子去做,你不后悔吗?”我知道这样问是多余的,但还是问了。
“不后悔,虽然工作很累很艰苦,但能为国家为社会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很光荣。”她笑着说,一脸的自豪和自信。
像凌秋湖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抗疫故事,还有很多,她们面对恶劣的天气和艰难的工作,没有一个人害怕,没有一个人退缩;她们暂时放下做母亲、妻子、女儿的身份,舍小家献大爱,用心用情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践行着“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司法行政人的使命担当和光辉人生,不愧是我们新时代优秀的司法“娘子军”,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梁晓莉、郭俏俏、农白莹、梁金翠,在云天城中路核酸检测采样点上忙碌忘我的工作背影,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群众感到格外温暖,给所有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被大家尊称为抗疫战场上的“四朵金花”。
农艳霞、赵琳,两个年轻姑娘临危受命,卷起简单行李毅然前往集中隔离区报到,参与危险的隔离工作。
梁琳,放下家中瘫痪在床的80多岁老父亲和身患疾病的丈夫,与同志们一道深入网格责任区逐户敲门排查、登记、统计、宣传、动员、提醒,经常是错过晚饭的时间。元霄节当天,当人们都沉浸在过节的时候,她还受命亲自带领一组工作人员在城南社区开展排查工作。
梁慧,解封回家后,儿子怕她又要离开,拿着一堆鞋子把家门堵住。
……
谁说女子不如男,你瞧,我们司法行政队伍的“娘子军”都是抗疫队伍里不辱使命的佼佼者!
穿梭在“疫”战上的司法志愿者
“德保的疫情严重,我暂时无法返岗,但我在德保已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协助工作人员安装应急电路。”这是林森向局办公室打来的电话。
林森是一位刚到司法局工作不久的小伙子,疫情暴发时,他正好身处重灾区德保县,由于疫情防控的管控要求,他无法返回靖西,但他并不闲着。他向局里打来电话,汇报了加入当地抗疫志愿服务队的情况,他说,他会安装应急电路,现在正协助工作人员安装、铺线,力争电路尽快铺好投入使用。
连续6天的大型区域核酸检测采样,让现场的医务人员疲惫不堪,加之天上下着毛毛细雨,还时不时吹来冰冷的寒风,让衣着单薄的“大白”们雪上加霜,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一切,让参加采样点工作的我们司法局工作人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她们自发的向自己家里,或是向亲戚们、朋友们征集到一批暖宝宝贴,主动联系爱心企业志愿者捐赠厚实鞋袜,赠送到医务人员手里,为他们送去温馨的关怀,“大白”们很是感动。此所谓“疫情无情,司法有爱”,细微之处显真情。
坚持线上业务不停的法律工作者
“通知,通知,市民朋友,……请今天还没有去做核酸检测采样的群众,马上到附近核酸采样点去做核酸检测采样……”我们的法治宣传车在街上缓缓行进,播放着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紧急通知。
疫情期间,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我们局暂停了行政复议、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公证律师、社区矫正等立案、接待、接收、咨询、宣传、办证、监管等业务的现场办理工作,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开展线上业务办公,以解决群众的紧急法律需求和社区矫正监管。
普法与依法治理股的法治宣传员在疫情暴发后,为了将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通告、公告以及防护措施在第一时间送到群众那里,立即收集、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用法律知识39条》《法护万家!你应该知道的疫情防控法律知识》等涉疫宣传手册,通过“靖西普法”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向广大干部群众推送防疫知识,开展“指尖普法”;制作广播录音,出动2辆宣传车在全城大街小巷来回广播,向居民群众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条例、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出境入境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价格法等重点法律法规、重点法条以及关于依法严厉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行为通告等惩戒措施和疫情防护知识、疫情防控政策、公告、通知、信息,开展“声音普法”。
2月18日,我们新甲乡网格组工作人员正在庞凌村弄替屯开展“敲门行动”、“扫地行动”,再次登门进行逐户排查,了解网格区全员核酸检测采样情况。
“喂,您好,您是新甲司法所吕进江同志吗?我是社区矫正对象×××,现在向你汇报一下我近段在家的情况……”正当向村民了解情况的吕进江,收到一名社区矫正对象打来的电话,向他汇报近期情况。吕进江立即叫身边的另一名同志接着了解,他转到另一旁接听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汇报。
吕进江接完电话后跟我说:“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手机定位、手机报告等不接触的线上方式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控,定期听取他们的情况报告,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虽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紧张、很累,但我们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从未停止过。”他说。
这些都只是疫情期间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也是疫情期间的常态化工作,在抗疫一线,时常看到司法所人员利用工作间隙拿起手机向社区矫正对象了解情况。
19个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在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没有放松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他们根据疫情形势及时调整监管措施,对辖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将社区矫正对象实地报到改为视频、电话等线上报告方式,并通过手机定位、APP、手环定位进行“三重管控”,加强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员”。同时,他们还动员、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服从疫情防控管理,通过手机等线上平台向社区矫正对象普及抗疫政策和防疫知识,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两手抓、两手硬”。
2月17日,我看到工作群里有三张照片,照片中,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股长侬其哲正在高速路口上,与某监狱护送组远距离交接刑满释放人员。后来我了解到,原来是侬股长当天接到交接通知后,不顾疫情防控值班的疲劳,立即与刑释人员辖区司法所同志按要求前往指定地点开展交接工作。
他说:“由于受此次疫情影响,百色市内各县区陆续实行交通管制,除公务执勤执法、物资保障运送等车辆外,所有客运车辆全部禁止上路行驶,导致刑满释放人员无法正常接送。局领导高度重视刑释人员交接工作,第一时间组织制定了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方案,主要领导亲自向市领导报告,业务股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工作依法、高效、安全‘无缝对接’。”
他还介绍说:“疫情期间刑释人员交接方式很严格,交接时,双方相距20米,利用电话视频对接,确认后示意刑释放人员手持交接材料自行走到接收车辆,再由接收人员验明身份后现场拍照,最后示意双方完成交接,做到交接零接触。”
靖西市司法局在组织抗疫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必接必送”文件精神,加强与监所、乡镇、抗疫指挥部等部门沟通协调,严格防疫规定,积极开展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刑释人员的“法度”和“温度”,温暖了刑释人员回家之路。
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行政复议等部门在疫情到来后,迅速启动法律服务便民热线,指派人员坚守值班,为急需群众提供线上法律咨询解答服务,用专业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做好舆情引导,为群众解决有关法律事务。2月5日以来,各部门共接到群众来电咨询9人次、解答问题9个,法律咨询答复率100%,线上受理公证申请1件、办理1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件。
在抗疫一线,司法行政人的感动事迹举不胜举,他们以实际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精神,站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无畏逆行,积极参战,依法抗疫,冲锋在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战“疫”先锋,突显政法铁军的英雄本色,用行动践行了司法行政人“司法为民”的神圣诺言。
当你看完这些故事,你不觉得他们是可爱的人吗?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吗?
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百姓心目中的真心英雄,是最可亲可敬的司法行政人。(巴耀文)
隆冬初近,寒意渐浓。连日来,塔里木大学新校区(东扩区)四期全面发起项目建设攻势,持续强化“项目建设一刻不能松、一天不能等”的鲜明导向,立足一个“早”字,...
陕煤龙华矿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不动摇,始终坚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动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断探索掌握安全生产规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