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把氢能“用起来”,公共采购是最强牵引。大冶以公交先行,已经形成“稳定负荷—可用率提升—成本下降—规模扩张”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把环卫、园区穿梭与冷链配送纳入“绿色采购清单”,以总拥有成本(TCO)为评估指标,能更公平地让“长期更优”的方案胜出。
采购要“打包”。将车辆、加注服务、备件与运维打包采购,按里程或班次付费,让车队“买的是服务不是设备”;同时把“枪口压力—等待时长—可用率—安全事件”纳入服务KPI,奖优罚劣。
采购要“联动”。把“还有3个废弃矿山在建加氢站”的扩张节奏,与车队迭代节奏耦合:站先于车布局主走廊与回场节点,车再逐步替换干线与支线,避免“空站”与“排队”的双向极端。
采购还要“社区回馈”。将部分服务费与碳收益回流到矿山修复与社区岗位,公开披露“修复投入—就业岗位—公共设施升级”的转化关系;当居民在加氢站旁的生态园里散步、孩子在研学课程里认识“绿电—氢—公交”的链条,公共采购的价值就远超“一纸合同”。
最后,用“样板—复制”的路线扩散:以金湖街道为样板区,形成“场景包+制度包+数据包”,输出到同类资源型城市,带动更多“枯竭矿区”在修复中重生,在能源转型中再出发。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