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正文

龙门山勘探的“逆袭”者

企业报道  2020-06-16 10:28:49 阅读:7561


  ——记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民爆工程中心一队三位员工

  起始于本世纪初的四川盆地龙门山断褶带油气勘探,今年又掀热潮。从5月上旬开始,参与项目施工的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民爆工程中心一队开赴项目工区。在20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员工们起早贪黑,跋涉奔波,有几位特别让人刮目。石油企业正在进行的“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大讨论,他们是最好的践行者。

  肖义文:把挑战当作快乐的下药组长

  5月7日,下药组长肖义文刚从完成自205三维项目收工后,又马不停蹄赶往位于龙门断褶带的枫顺场线束三维项目工地。他明白,摆在他面前的又将是一场硬仗恶仗。

  当晚该队队长吴守鑫组织召开生产交底会,肖义有些文心神不定。“老肖,给你配备了张洪亮和邓罡两位下药组长助阵,这有一大帮子兄弟和你并肩作战,你没问题的。”队长吴守鑫看出了他的心思,一席话消除了他的担心和忧虑,激发了他的斗志。

  白天,肖义文奔忙在工区,掌握地形、交通、人烟、风险等,为精细布设下药组做足准备。他深入特殊下药地段,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消除季节工的畏难情绪。同时,组织人员,修通了进无人区仅有的3条机耕道,以便进工区的车辆通行。他花了整整一个多星期,跑遍了工区大大小小的道路,对工区内的峡谷、陡崖、无人区了如指掌。

  夜晚,各组人员是否安全返回住地、当日作业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次日的生产安排、遇到问题的处置等都是他晚上要做的工作,每日电话无数,一忙就是深夜。

  尽管笔者眼中的肖义文忙得像“陀螺”,但仍坦然一笑、胸有成竹。这就是把挑战当作快乐,“玩转”龙门山的下药组长肖义文。

  杨众芬:抹泪进山的勘探巾帼

  一进入工地,就听说有位女工下山就哭着给女儿打电话,说这里的工作太辛苦了。她叫杨众芬,今年37岁,是队上为数不多的女性季节性临时工。她原本在广东一家眼镜厂打工,今年受疫情影响,工厂迟迟未开工,便随丈夫来到民爆一队当起了背药工。初到队上,她心怀侥幸,认为这野外勘探也苦不到那里去。

  6月16日傍晚,在通往六合乡公路旁的老乡家,笔者见到了杨众芬,她面颊被烈日晒得绯红。当问起为什么哭时,杨众芬很是委屈,眼眶泛红:“从来没走过这种路,山又大,还要背几十斤药。山势陡峭的地方手都要扒在地上,手脚并用。每天在山里头一走就是7-8个小时。”

  她说,就算以前在广州的眼镜厂打工,哪怕时间长点,也比这样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体力活好。杨众芬一边跟笔者闲聊,一边掀起裤腿拿着药酒揉脚:“由于每天劳动强度大,脚疼得厉害,只要干完活回来就用药酒揉。”

  “苦点累点没啥,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我会给自己加油,再也不哭了,无论如何坚持到项目结束,一定不给自己的爱人老成丢人!”

  王勇:勇于担当的司机组长

  今年57岁的司机组长王勇是一名老党员,队上安排他负责民爆运输车辆的管理及基础工作。可工区内道路极差,有时路上的不确定因素经常耽误下药组接药。看到这种情况,他就主动请缨协助送药任务。

  同事李刚每天凌晨4点起床,一个人负责无人区6-8个下药组的民爆物品发放工作,经常下午两三点才回驻地吃饭。“老李,明天你负责1号支撑点,我负责2号……”王勇时刻根据送药需要,及时分担运送任务,为下药争取有利时间。

  同时该工区一共设有两个民爆库房,江油的民爆库大但离工地往返6-7小时,离工地近的库房又小,龙门山一带的地质条件复杂,药量大,小库房根本无法满足30个下药组的用药需求。

  5月15日起,王勇开起了1.99吨的大型民爆车。他不仅每天一早要把民爆送到下药组,下午还要从江油库房把药拉回工地小库房备着,以保障第二天的下药供给,一趟往返要花一整天时间。当笔者说到很辛苦时,他很简短的回答说野外勘探就是这个样子,没事。

  这就是物探人的担当,逆境中前行。他们把当前“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的精髓用行动充分诠释。在民爆一队,有无数个肖义文、杨众芬和王勇这样的逆行者,他们正一步步地朝着目标前进,把艰难险阻踩在脚下,义无反顾,知难而上。


更多专题
爱“较真”的胡师傅

在中南钻石有限公司,有一位胡师傅是出了名的爱“较真”,作为一名技术员,合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他都“斤斤计较”,在他的“较真”下,中南钻石高温高压合成技...

边凯中:先锋班长成长记

茫茫毛乌素腹地,陕煤集团柠条塔矿业,有这样一位常年穿梭于井下运输“战线”、默默奉献光热的老班长。他30多岁,个子不高,身体略显单薄。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