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甘河农场优秀共产党员中德示范场场场长单环宇先进事迹
单环宇,男,1979年出生,本科文化,2007年3月参加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共共产党,现任甘河农场中德示范场场场长,多次获得农场优秀党员称号。
自2015年至今担任甘河农场中德示范场场长以来,单环宇带领他的团队,在农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中都起着示范带头、引领增收的作用,他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为农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用真诚换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集体荣誉。
一、开拓进取,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2017年,甘河农场将17500亩土地交给中德示范场经营。他在甘河农场创新引进“六统一””的管理模式,统营地实行由农场统一规划、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实行场长负责制,取消中德示范场干部工资奖金制度,中德示范场从经营土地中获取利润,向农场上交一定的利润,并自负盈亏。通过对管理模式、人员、设备的改革,实现了4人经营管理17500亩耕地,仅统营地一项就为企业增效30多万元。这样既保证了土地收益,也调动了员工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目前,新模式的实施,既实行了土地的连片种植,更发挥了大型机械的作用,充分的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真正的使企业增效。目前,中德示范场成为甘河农场发展特色种植和有机作物种植的主要生产基地。
二、以制度促进规模化经营
2017年,单环宇加大了对统营地的管理力度,对统一经营的耕地进行成本核算,实行成本逆控制,严格控制统一经营成本。统一经营耕地全部使用现代化设备,应用大马力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完全按照规模化经营的方式播种、管理和收割。同时加大对统营地人员和机车的管理力度,采取了将部分大机械转让个人经营的方式,减少人员支出10万元。还进一步强化机械管理,今年统营地落实17500多亩的大垄高台播种面积,这项技术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年农场员工对这项新技术推广和利用的积极性。
三、以干劲促进企业士气
中德示范场现在拥有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49台套。为了使这些机械在生产中发挥出现代化作业的效果,班子成员把这8台套车分成两个组,由队长和书记各带一组进行田间作业,采取比效果、比速度、比能力的作业活动,根据庄稼的周期性评选出优秀车组。在庄稼的整个生长阶段,队长和书记几乎没有离开过统营地。特别是播种时期,大家轮流上阵,人歇车不歇,使得播期比往年提前3天完成。收获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机动术,主攻大片地、突击小片地,本着成熟一块收一块、哪里能下车就奔那里去的原则使春播、秋收工作圆满完成。
四、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提高凝聚力
在工作中,他勇于创新,敢于攀登,积极进取,务实重干,多次受到上级和职工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由于统管经营最适合大机械大面积作业。所以,在机车的投入和使用上,中德示范场先后投入了约翰.迪尔、凯斯等先进的大马力机车。在春播期间,这些先进的进口机车每天都能播种3000亩,4-5天时间就全部完成春播生产任务,很有利于抢先抓早不误农时;夏管期间,用这些机车在田间喷药、施肥,大大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到秋收时,有这样先进的收割机械在田间忙碌着,既保证了粮食的颗粒归仓,又降低了收获成本,极有利于销售环节的质量保证。
由于有机作物不能进行药物除草,夏管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德示范场员工们的身上,夏季酷热,他带领职工在炎炎烈日下进行人工锄草、灭草。尽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仍然取得了有机小麦亩单产达到580斤以上,大豆单产250斤,当年收入78万元。
五、以科学促进统营地效益
他从田间管理着手,采取大机械、标准化作业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单产效益。为了提高单产,他和农场农牧科技科的技术人员一起到黑龙江垦区的九三、北安等地选购优良品种,做发芽试验,为了科学合理配方施肥,他跑遍各地,取土样、做化验,力争做到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信科学、用科学,在生产闲暇,经常上网查阅生产种植管理流程。他播小麦采取窄行密植分层施肥和侧施肥的方式。四月的时候进行一次追肥,针对前茬产生的药害,采取喷施全安、云大120等进行缓解药害,为小麦的丰产奠定基础;在黄豆夏管期间,他采取机械灭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苗后根据不同地块,不同草情,对草下药,适当调整药量,既节约成本,又达到除草效果;针对有机作物大豆地杂草多的现状,中德示范场的干部、职工齐上阵拔大草,使得所有豆地净田率达到90%以上。 他从春播、夏管到秋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挥指导,深知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他平时就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科技种植上,再忙都要坚持查阅资料、看看什么肥料氮含量高,什么农药除虫害好,再累都要做好一天的工作记录。几年的时间,便掌握了精细的农业科技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走上了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农业致富之路。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帮扶和保证,2015和2016年中德示范场取得了让员工群众信服和满意的成果,为全场的农业种植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树立起了甘河农场经济发展的大旗。
六、以代耕促服务,为企业创收
近几年,单环宇和他的农机服务中心机耕队坚持“服务农场、方便职工”的工作目标,积极为职工群众代耕服务。2017年,为无机户提供翻地、起垄、旋耕、耙地、镇压等代耕服务代耕3万亩,2017年代耕17500余亩,2018年代耕20000亩,每年为企业创收80万元左右。他和机手们起早贪黑,不分昼夜,每人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有时候只能吃凉饭,渴冷水,就为了抢农时,多干活,为服务中心多创收,以热情周到的服务,高质量的整地水平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许。 代耕服务不仅实现了经济收益,而且为职工节省了耕地费用,为外出打工的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七、心系职工,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他继承了老一辈“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优良传统精神,一心为民,不求索取,不图回报,甘于奉献农业、奉献国家、奉献社会,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几年来,他经常走进职工家里,了解职工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了解决职工种地难的问题,每年为员工垫种子、化肥、农药的生产物资20万元以上。2017年,为帮助员工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他自己到内蒙古包行联系,引进包行到农场房贷款,每年为职工群众贷款在2000万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群众资金周转困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单环宇和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为农场产业化发展探索了一条值得推广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德示范场已成为农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点。(王俊强 )
岁月不老,战鼓催征。物探231队入川后,会战川南,攻坚川东,拼搏川西,挺进云南、鏖战广西,跋涉内蒙,鸣炮大庆。历经岁月交替的风霜雨雪,勘探路上的探索与创新...
工作勤为先,万事平安首。该矿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在集团公司及公司的坚强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