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理政,一九五八年六月生,安徽省潜山县官庄镇人,大专文化。
刘理政同志现为: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
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会员,
华港书画文化研究院院士,
安徽省艺术品交流协会理事,
中国神州书画院副秘书长,
神州画院书法协会常务副主席,
中国书法指导师。
素笔可见扛鼎功 诸书皆成文人风——记著名书法家刘理政
书法家的功力高底,如果要看其本质,需要“素笔作品”一观。所谓素笔作品,就是直接书于宣纸,不加装裱的原件书法作品。三分书画七分装裱,经过装裱修饰的书法作品,是视觉美化之后的笔墨形态,难见本质功力。见到著名书法家刘理政的素笔书法,忽然眼前一亮!功深似海,绩高如山。
素颜真美人,素笔真功力。刘理政的书法作品,虽然未经装裱,完全以本面示人,却是功法深厚,以致美不胜收,历历可观。当下书坛,敢以素笔展功勋的书法家,除了刘理政,并不多见。能以素笔展风采,刘理政所依靠的悦目功力,是书法达顶的专技才华。一是笔法,二是墨法。笔墨之功,磨砺尽得,他走过了临圣帖摹名碑的专业修养之路,以师古为根本,以法度为追求,笔墨之下,绝是正统,与当下流行的丑书陋风,可谓是天壤之别。如果说那些走捷径而得浅意书法小技的人为浮浅,那么因修炼而成大技的刘理政书法,则是金玉美质。他的书法,已续书坛高古,力主书坛正风,可谓椽柱,扛鼎之功,尽在素笔,无需雕饰。
在刘理政的笔墨里,书法被敬仰为一种精神,写书成了正宗的文化。他对书法的敬仰情怀,恰是当下书坛难能可贵的笔墨大品质。所以他追求诸书皆成,楷书为底,金石为源,汉隶酝古韵,行草展芳华,文人最潇洒。
他的楷书修炼,以唐楷为主要帖本,对颜、柳、欧法度皆守旧约,又汲取赵体连韵,得宋元书法的飘逸媚柔,有质韵,书法得骨蓄脉,气韵相当流畅。强大的师帖能力,让刘理政的书法在法帖的加持下,面貌俊秀,内涵端正,笔墨里有极可仰观的正大气象。不走捷径,临池而修,把书法当文化成精神,方可得成刘理政书法的扛鼎之功。
对二王书帖的精临细读,让刘理政的书法打上了极为可观的神逸标签。在书法发展史上,王羲之的书法以自由为法,王献之的书法以更自由为法。前者《兰亭序》后者《中秋帖》笔墨精华尽在其间。
刘理政书法卓然以二王为宗师,直取精髓,亦成神逸。所以观赏刘理政的行书美品,虽然是素笔之成,但神若入兰亭,逸飘中秋里。师法古贤,正是取法乎上,再付艰辛,又得法也是乎上,刘理政书法趋圣贤水准,不是轻取功名,而是痴爱之情再加苦修磨砺的修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刘理政是书坛行者,锐意进取,付出春夏秋冬无一日有辍的临池之功,以致笔墨终成典范,大功告成。
素笔可见扛鼎功,诸书皆成文人风。诸书皆成,通常是人们虚赞书法家的客套话。但是诸书皆成对刘理政来说,绝非客套,而是赞切实功的真实叙述。除了楷书行书有真功,刘理政的古隶书功,也是独得深刻。汉隶十碑,被刘理政一一解读入心,观之、临之、悟之,然后力创隶书,再显古悠,蔚然壮观,隶书为一品,刚柔相济,正是文人好风气,这也是支撑刘理政在书坛成美名,得功成的重要才华底色。书成扛鼎功,心守文人境,施创建,展美质,大家风范,莫不如此!
美术评论家杨振明
刘理政作品1
刘理政作品2
刘理政作品3
刘理政作品4
岁月不老,战鼓催征。物探231队入川后,会战川南,攻坚川东,拼搏川西,挺进云南、鏖战广西,跋涉内蒙,鸣炮大庆。历经岁月交替的风霜雨雪,勘探路上的探索与创新...
工作勤为先,万事平安首。该矿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在集团公司及公司的坚强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