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一切只为着民生

企业报道  2016-05-03 09:47:05 阅读:619

  

  天降大任,情系民生

  ——访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云

  孙云,47岁,国内知名桥梁专家、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年轻位高,可谓时代骄子。他历经十年打造了一家被誉为“没有穿军装的交通铁军”的建筑企业——四川路桥,其大手笔的市场运作和奉献社会的求真务实,赢得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目光。孙云在他20多年的奋斗经历中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茅以升桥梁青年奖”、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 “抗震救灾模范”四川路桥更是取得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金秋时分,我们采访了孙云。

  走近带着“光环”的孙云,你会发觉他非常普通,既有学者的严谨、谦逊,又有“建筑人”的朴实、憨厚,还有四川人特有的果敢和冲劲儿。但是,当你与他深度交谈后,当你了解了他曾经受的艰苦磨砺,感受到他深厚的内心世界,你就会由衷地赞叹他的不凡。

  雏鹰展翅,逆风苦练

  孙云19岁从专业院校毕业,24岁担任项目总指挥;35岁出任四川路桥总公司总经理;36岁执掌四川路桥集团,担任董事长;47岁担纲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任命为董事长、党委书记。看到这样的成长历程,谁都会认为孙云是幸运者,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苦行僧。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孙云的成长印证了这句古语。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孙云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受尽艰苦生活环境的困扰,也练就了他勇于抗争的性格,他立志要在这险山恶水中铺路搭桥,使天堑变通途,造福民众。

  1981年,孙云毕业于四川交通技术学院,被分配到四川省交通厅公路一处下属的工程队任技术员。从那时开始,他在一线岗位上苦干了五年。孙云回忆说,当年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跑来跑去,自己被晒得快成一个“黑人”了。五年中,他始终秉持着“要造最好的桥”的理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他把吃苦视为通向成功的桥梁,为了造桥他以苦为乐。那时,忘我工作的他瘦得不成样子,一个大小伙子只有80多斤重。功夫就是这样练成的,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就是这样获得的。1985年底,孙云被任命为工程队队长、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指挥,独立承担起项目的施工和全面管理。

  1986年,孙云主持修建亚洲第一大跨径的涪陵乌江转体大桥。该桥跨度200米,两岸山形陡峭,施工条件十分艰难,特别是转体桥施工此前国内尚无经验可借鉴。在缺乏技术力量的条件下,当时年仅24岁的孙云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施工中,他大胆创新,采用了“高排架柔性薄壁墩液压滑模”施工工艺。为了攻克无平衡重转体施工难关,他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巧妙地把转体结构本身和结构用钢作为施工设施,利用乌江两岸的“V”形地貌,将拱箱作为转体对象,成功地解决了转体施工的难题,使近3000吨重的拱肋转体顺利合拢。这项创举为我国的无平衡重转体桥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填补了国内空白。

  涪陵乌江转体大桥荣获交通部1990年度优质工程奖。同时孙云的论文——《涪陵乌江大桥200m一跨箱形拱无平衡重转体施工》在《桥梁建设》杂志上发表,其中的主要观点被选入国内学术界桥梁专业教科书,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98年,孙云因此获得了象征着全国桥梁界最高荣誉的“茅以升桥梁青年奖”,成为全国交通系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上世纪90年代初,孙云又先后主持修建了武隆乌江大桥、成渝高速公路内江市沱江大桥、内江市互通式立交桥、涪陵长江大桥等几座风格迥异、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大型桥梁,并由此荣获了“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交通部优质工程奖”、“天府杯金奖”等荣誉,那时,年轻的孙云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的桥梁专家。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事业初成的孙云立志投身桥梁建设,他的理想就是将中国的桥梁建设技术发展到世界一流甚至领先水平。但是,在那个极度缺乏管理人才的年代,孙云的人品和才干使得上级领导希望委以更重的担子。1995年12月,孙云被任命为四川路桥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三公司经理,曾经埋头技术研究的他走上了企业管理岗位。

  当时的三公司亏损2600万元,债务6000万元,管理混乱、人心涣散,濒临倒闭。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孙云当时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那就是做实事、干好事。以他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为了摸清情况,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工地上,他与工人们同吃同住,耐心细致地与职工谈心,认真解决职工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他说,端起工地的饭碗,我就能找回自己当年在工地上拼搏的感觉,只有找到这种感觉,你才能真正理解职工的想法,发现基层的根本问题。

  虽然是技术出身,但在管理工作中,孙云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工作理念,那就是全力依靠广大干部职工。他说,对于某一项工作,最了解情况、最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应该是广大的干部职工,我们在上面的管理者是没有办法告诉他们该怎样做好一些具体工作的。工作的激情和动力必须来自于一线的干部职工,我们这些管理者的任务就是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因此,我很少在具体工作上去指手画脚。即便是出现了问题,我也相信具体负责的同志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靠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工作。

  正是由于这种务实的管理理念,使得孙云在管理岗位上很快得心应手。孙云认为,“做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要学会沟通、要能够理解、要敢于信任。”他说,我看到过很多很好的干部,他们知识层次很高、办事能力很强,但就是办不成大事。为什么?我认为就是情商不够。他们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不会与人沟通,这是管理者的大忌。

  上任伊始,孙云就提出“治理整顿抓管理,开拓进取求发展”的口号,倡导“团结拼搏、敬业爱岗、负重自强、追求一流”的企业精神,确定公司“一年理顺、两年起步、三年上台阶”的战略目标,转变职工观念,积极推行企业改革。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全力支持“安居工程”的建设,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职工的生活基地与住房问题。

  正是由于孙云的管理一招一式促企业发展,一心一意为职工谋利,使得三公司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公司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还修建了近3万平方米的职工住房和新增价值近3000多万元的设备。1997年完成3亿元产值,实现利润960万元,成为全省扭亏增盈的明星企业。孙云也因此当选“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被评为“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1997年5月,年仅35岁的孙云出任四川路桥总公司总经理。

  大胆创新,再造路桥

  当年,由于体制的原因,四川路桥总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总公司作为一个行政性公司,不具备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而其各所属企业经营分散,相互竞争,形不成整体优势。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四川路桥的整体实力,孙云决意在公司内部进行大调整,将9000余职工和10多亿资产进行重组,取消各工程处,按专业设置分公司。他说:“只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组总公司,按母子公司框架构建四川路桥集团,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走规模经营、多元发展之路,实现裂变效应,才能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998年2月,四川路桥集团成立了。首先,建立了“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次,按“专业分工、规模经营”的思路,组建了大桥、桥梁、机械化施工、隧道等7个分公司,使集团以大型、特大型桥梁和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为龙头的产业优势凸现,生产经营呈多方位、立体化格局。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得以集中体现,企业综合实力大增,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和裂变效应。

  正确的思路必然得出正确的结果。孙云的大力改革使四川路桥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当年便完成产值15.38亿元,实现利润4191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公司被评为四川省97-98年度国有建筑企业综合实力及最佳经济效益10强企业。业绩显著的孙云在2003年被评为首届“四川省优秀创业企业家”。

  面对成绩,孙云并没有满足。他又提出:“一业为主,两翼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战略,即要在进一步巩固发展路桥施工主业的同时,以路桥经营和资本运营为“两翼”,积极推进多化元发展,在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领域开拓发展。对于新的发展战略,孙云解释说,公司所从事的建筑施工业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周期,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公司对原有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在提高现有主业竞争实力的同时,寻求向发展空间大、收益水平高的行业进行拓展。逐步进行产业整合,规避单一产业带来的风险,提高赢利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比如,路桥收费经营领域与公司从事的路桥施工建设主业有着天然的关联优势,属于上下游业务关系。公司作为具有相当实力的公路施工建筑企业,在公路、桥梁的施工及维护保养方面具有专业技术优势,可以凭借自身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施工设备提高路桥运行质量,使路桥运营进入良性循环;此外,从经营方式、技术保障、人才储备等各个方面来看公司进入路桥经营的行业优势很大,有利于促进两种业务的平稳融合。

  1999年,孙云将资本运营工作付诸实施,把集团的优势资产组建成股份公司,通过3年的运作,于2003年3月成功在上交所上市,首发募集资金6.8亿元,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同时,公司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优秀的管理团队大举进军路桥经营、房地产和水电开发市场,先后投资20亿元在宜宾、泸州、资阳地区建设了多个公路和桥梁收费项目,每年为集团带来2亿元的稳定收入;2007年以来,集团又以BOT方式承建了宜泸高速公路、成德绵高速公路和成自泸高速公路,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建成后在收费期内总收入将达到1300多亿元。此外,四川路桥集团大举进军水电和房产行业,成功投资建设了巴中巴河流域和甘孜州巴朗沟、小金川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全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达到70万千瓦,年收入将达到6个亿;集团的房产公司积极在成都、达州等地进行项目开发,年收入超过2亿元。多元化发展使四川路桥获得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天,四川路桥集团的产值已经超百亿,成为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有骨干企业。

  2009年1月,由四川路桥集团和省铁路集团共同组建成立了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物色干部人选的时候,省领导的目光再一次落到了孙云的身上:“这个人行!”没有再多的解释,也不需要再多的解释。这就是孙云20多年刻苦修炼换来的结果——信任。孙云被任命为铁投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发展四川交通的历史重任再次落到了他的肩上。

  铁投集团是四川省一个全新的集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为一体的铁路产业发展平台,承担着加快四川铁路建设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承担着灾后建设、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双重使命。按照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到2020年,全省规划建设18条铁路和21条高速公路,铁路里程达到8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200公里,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前景无限,任务艰巨。面对新的挑战,孙云早已胸有成竹,到2009年上半年,铁路投资集团融资已超过200亿元,几条重要规划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铁投集团发展的“开门红”。同时,路桥集团抢抓国家基础建设新高峰和四川交通大发展的大好机遇,实现了新的发展和跨越。2009年,集团产值预计达到120亿元,市场份额将历史性地超过500亿元。

  孙云说,争取用10年时间,将铁投集团打造成资产过千亿元的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综合型特大企业集团。

  不负使命,回报社会

  企业家的使命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够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萦绕在孙云的脑海中。孙云认为,企业是为社会服务的,企业家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的使命就是要带领企业最有效地为社会服务。企业只有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获得利润。而获得利润后,一定要积极回报社会,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的更高层次的认可,以获得更多的为社会服务的机会。

  因此,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已经成为四川路桥的经营宗旨。在孙云的主导下,公司在四川一些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地区,无偿修建公路和桥梁交通基础设施;在两个国家级对口扶贫县——平昌县和金阳县,投资5亿元实施了水电开发等扶贫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四川木里县、松潘县、安岳县、攀枝花等地捐资上千万元修建了希望小学,深受当地政府、群众的好评。

  尤其令人不能忘记的是,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战斗中,孙云和他率领的四川路桥集团用行动告诉世人,国有企业不仅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危难时刻,国有企业永远是民族不屈的脊梁。

  地震发生后,孙云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带领着他的团队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他发出紧急指令:从成都、双流、广汉、南充、宜宾、泸州、雅安等地的在建工程项目上,调集人员和设备,紧急奔赴都江堰、绵竹、北川等重灾区。

  在绵竹,大雨磅礴。孙云带领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受灾最严重的绵竹汉旺镇。孙云顶着大雨,冒着不断余震下房屋再次发生垮塌的危险,带领人员和设备立刻冲进了废墟,从汉旺中学、汉旺小学到汉旺镇政府,一处一处地搜救幸存者。

  当善于打硬仗的四川路桥的勇士们终于及时打通了213国道时,被阻隔在都江堰的大批军车、救护车、民用车辆、机械设备等救灾物资,开始沿着这条生命线源源不断地运向灾区。灾区的群众动情地把四川路桥集团称为四川抗震救灾的一支“铁军”。

  为了支援灾区,四川路桥集团投入一线抢险救灾的队伍达3000多人,各种机械设备450多台,投入设备及资金共1亿多元。温家宝总理称赞四川路桥集团,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道路抢险奇迹,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路桥集团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孙云本人被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

  十多年来,孙云领导四川路桥建了许多座桥、筑了很多条路,但他理想的蓝图仍在设计中,那是一张不断延伸的、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和桥梁网。他既编织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勾画着祖国交通事业的未来。前不久,在第八届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孙云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厚赐。我们要做的是大建设的事业,灾区百废待兴,各项建设都要快马加鞭。我们要开创的是美好未来。多么务实的思想、多么远大的志向!祖国的经济建设需要这样的企业家,改革的宏伟大业要由这样的企业家承担。天之大任必将再次降临于孙云,我们看到,孙云的肩膀仍然是那样结实有力,就像他筑过的路、建过的桥。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