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不要因“脆弱”折翼

企业报道  2016-03-31 08:47:01 阅读:594

  

  企业高层必须高度重视企业脆弱性管理,建立企业脆弱性扩散的反扩预防体系,把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从非合作博弈转化为合作博弈,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避免脆弱性的不断积累和诱发,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脆弱性问题的提出

  自1974年美国学者G.F.White在其著作“Natural Hazards”中首次提出“脆弱性”的概念以来,脆弱性概念在生态学、灾害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学术界已经开始意识到对企业脆弱性研究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国内外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企业脆弱性”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脆弱性”的概念很少被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仅涉足企业管理中个别环节、个别方面的脆弱性研究。同时,据我们对175家样本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95%的企业从来没有在高层战略中提及过“企业脆弱性”管理的问题。在课题组对175家企业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中,企业管理层几乎都是从正面描述企业战略管理的具体内容(如市场占有率的增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利润的增加与战略地位的上升等),而很少涉及负面(如企业的脆弱性如何来预防等)的描述。显然企业脆弱性管理是一个被企业战略管理遗忘的角落。这一调查结果发人深思,企业难以抵挡“市场风雨”,企业生命周期的变短,或许原因很多,但是从战略上忽视企业的“隐形杀手”——脆弱性的管理,也是企业逐步失去竞争力,进而崩溃衰亡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脆弱性——企业成长中的“隐形杀手”

  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认为,任何系统都具有自身的脆弱性,脆弱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属性,伴随着复杂系统而存在,而且不因为系统的进化或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消失。对于复杂系统的脆弱性,可用如下定义进行描述:

  假设有一个复杂系统Lss,若存在子系统Csi,当它遭受到外界或内部因素的“强冲击”时,会导致其原有的有序状态丧失,这种丧失称为“崩溃”。 这里的强冲击,是指小概率高破坏性的冲击,这些冲击的出现在数学上服从著名的指数分布律,即20%的事件(或者通常小部分)引起80%(或者通常大多数)后果。G.K.Zipf研究认为,地震、洪水以及股市暴跌引起的财产损失也满足这一分布,城市的大小、网上博客的流行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也被依据相似的原则进行分配。由于各子系统Css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如果Csi的崩溃会对其他系统产生作用并使之崩溃,进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则称系统Lss所具有的这一特性为“脆弱性”,Csi称为“脆弱元”。企业作为一种在复杂竞争环境中创造价值的运营系统,具有结构、环境、行为等方面的动态、开放、突现等非线性的系统特征,是典型的复杂系统,同样具有脆弱性。

  企业脆弱性的激发原因是企业内部或者外部事件因子诱发“强冲击事件”,再由“强冲击事件”激发企业内部相关局部子系统的脆弱性(如生产系统、顾客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激发后的相关子系统脆弱性最终激发整个企业的脆弱性,其扩散的理论机理如下:

  假设企业的一个子系统X在某强干扰因素的冲击下发生崩溃,由于子系统间存在耦合作用,因此这势必会导致另外与之脆弱性相关的子系统Yi(i=1,2,3,,m)的状态向量中,至少有一个yi受到脆性关联的影响而发生脆弱性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达到了使子系统对应于该状态变量的功能不能正常工作的范围,则这种脆弱性被扩散,子系统Y依次类推可扩散到其它子系统。

  脆弱性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扩散,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脆弱性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隐形杀手”。说它“隐形”,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脆弱性在没有受到足够强度的外部或内部强干扰作用时并不表现出来,处于潜伏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脆弱性受激发后的扩散具有隐蔽性,无声无息,悄然扩散。说它是“杀手”,则因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激发了的企业局部脆弱性可能诱发整个企业的脆弱性,从而使得企业小则遭受重创,大则导致崩溃

  当企业中一个较小的子系统受到“突发性逆境”或“灾情”等因素的强冲击而发生崩溃后,伴随而来的复杂系统的脆弱性向周边扩散,从而使得崩溃的子系统越来越多,最终导致整个企业甚至整个产业崩溃,三鹿集团的崩溃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对三鹿集团而言,奶源中含有三聚氰胺是诱发三鹿集团脆弱性的一个主要脆弱性事件因子,这一脆弱性事件因子导致了三鹿集团采购子系统出现“突发性逆境”或“灾情”,其采购子系统初发的脆弱性激发状态便向关联子系统扩散,最终导致三鹿集团的崩溃。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2000年3月17日飞利浦第22晶园片厂被雷击中(脆弱性事件因子为企业设施的防雷系统),开始是飞利浦本身的脆弱性被激发,表征是订单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0%,接下来是爱立信因产品关联而导致脆弱性被激发(由于其缺乏必要的零部件,致使企业出现了数百万芯片的供应缺口),结果其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由12%下降到9% 。

  2.没有被激发而潜伏着的企业脆弱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可能因“量”的积累而导致“质”的“突变”

  企业遭受强冲击的情况属“小概率”事件,企业的脆弱性一般处于未被激发的潜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内在机制对于外界的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性特征。依据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理论,所谓适应性特征是指系统中的个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它个体进行交流(物质、信息和能量),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从而适应环境的特征。对于企业,它的适应性特征将使它在一定的条件范围内,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和自进化的功能,当企业出现“扰动时”,它能自动形成有序的稳定状态。但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量变”的不断积累,特别是环境中的一些“恶性”的、能诱发企业脆弱性激发因子的“积累”,企业将会朝着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演化适应,最终企业的适应能力因跟不上环境的变化而不再能消除环境带来的冲击。这时,企业潜伏着的脆弱性将被激发,企业自身及其关联企业将受损,因此没有被激发而潜伏着的企业脆弱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三鹿奶粉集团在刚开始发现奶源质量问题时,集团通过自身内部的一些行为暂时化解了危机,从而使得企业在短期内重新形成“有序的稳定状态”,但是随着三鹿集团脆弱性的进一步“积累”,集团的适应性能力也就不断地下降以至于最终崩溃。

  三、基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脆弱性管理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激发了的或者未被激发而潜伏着的脆弱性都会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挫。为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脆弱性管理,并采取一些阻隔脆弱性产生和扩散的对策,以避免企业脆弱性的积累和诱发。

  1.在管理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企业这一经济系统的脆弱性问题,避免和阻隔企业关联子系统脆弱性的积累和扩散

  企业关联子系统的脆弱性在平时并不表现出来,具有隐藏性,只有在受到足够强度的外部或内部强干扰作用时才会体现,这种特征使得企业这一经济系统的脆弱性问题经常被忽视,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如果企业中的局部 (或整个系统)在强冲击下一旦崩溃,那么其它与这个崩溃的系统有脆弱性联系的系统,会因为伴随的脆弱性关联而发生相继崩溃,这对整个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因此,企业高管层必须看到,复杂系统的脆弱性有着很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系统脆弱性问题,避免和阻隔企业脆弱性的积累和扩散。

  2.在脆弱性扩散的管理预防上,建立企业脆弱性扩散的反扩预防体系,阻隔和预防外部企业脆弱性的扩散

  脆弱性是系统本身具有的属性,是无法消除的,但作为企业要确保自身的持续成长,就必须密切关注运营环境中“小概率强破坏性”事件诱发“突发性逆境”或“灾情”环境的出现,建立企业脆弱性扩散的反扩预防体系,阻隔和预防外部企业脆弱性的扩散。在具体的管理应对措施上,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构筑具有安全意识和安全敏感性的企业文化。构筑和培育一种企业安全文化,并把这种安全文化融入到员工的行为之中,这对抑制企业内部脆弱性的生成,增加其抵御力,有着重要意义;(2)使用分层式平衡防御。分层防御是指企业从多层面对脆弱性的激发进行阻隔防御,这会使得企业脆弱性激发的可能性大为减小,而平衡防御是指预防方案要能预防所有可能的威胁,要以一种协同相称的方式来保护企业免受所有潜在的、随机的、意外的或蓄意的破坏,如前门投下巨资,而后门确可轻易挪用,这种防御是不平衡的,是无效的;(3)将威胁从基线中隔离。企业要关注基层的基本活动(“基线”),在日常规则有序的模式中鉴别出那些异常点(不正常的事,诱发事件的脆弱性因子),并认真判别这些异常点是属平常事件,还是危险事件,从而把威胁从基线中隔离。

  3.在脆弱性扩散的管理控制上,必须促成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从非合作博弈转化为合作博弈,阻隔企业脆弱性的扩散

  组织间关系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组织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它的生存与绩效通常都依赖于和其它组织的关系,因此,当某企业因“突发性逆境”或“灾情”诱发其脆弱性而逐渐崩溃时,一方面,该企业本身可以缩小关联子系统的规模,如当时三鹿集团发现问题奶源以后,就可以相对收缩生产系统;另一方面,作为其他关联企业,在行为模式上,必须从非合作博弈转化为合作博弈,以协调一致,共同控制脆弱性的扩散。

  总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旦遇到“突发性逆境”或“灾情”(不管是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还是其它的小概率高危事件),其所固有的脆弱性就可能被激发,而且这种“脆弱性激发状态”会扩散到其他关联企业,从而就可能使整个价值链,甚至整个产业链因受关联而坍塌。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现在想来,依然心有余悸。因此,作为企业最高领导层,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对企业脆弱性的管理,以避免企业脆弱性的积累和诱发,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