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企业价值内涵入手,指出企业价值是现实和潜在的股东对拥有该企业所能获得利益的主观评价,进而分析了激励机制在企业价值战略中的作用。
在管理学中,激励不仅包含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同时还包含着对有利于组织发展、与组织目标一致的行为给予倡导和鼓励。
就企业而言,激励机制是企业为有效激励员工而建立的一整套有机的激励制度和措施的集合。其本质在于通过科学、系统的制度建设,对员工的各种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满足和限制,推动员工沿着组织期待的方向做出持久的努力。
企业价值战略的目的在于追求股东、顾客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基于企业价值战略的激励就是要为企业价值战略的持续运作、企业价值的不断提升提供长期有效的动力支持。
一、企业价值战略内涵及价值形成机理
一个企业的价值就是现实和潜在的股东对拥有该企业所能获得利益的主观评价。它反映了企业以其全部资源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市场运作时,作为一个整体而在出资人心目中的稀缺程度。如果从交易的角度来讲,企业的市值可以理解为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如果你愿意按某种价格付出一定量货币以便拥有一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是因为你认为该企业值得拥有。
企业战略是企业通过协调和配置其在多个市场上的活动来创造价值的方式。因此,企业价值战略可概括为:通过系统而又彼此衔接的行动安排与实施来影响现实和潜在的股东以及价值相关者对企业的价值判断,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改善和价值提升。
我们知道,企业价值的主体是股东和价值相关者,他们可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价值状态做出评判:
一是赢利性评价,是指企业赢利模式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盈利能力状况。
二是获利性评价,是指出资人通过对企业会计利润中的真实性风险进行过滤与调整以后,对实际获得经济利润的评判。
三是价值形象评价,这是针对企业价值相关者而言的,主要指在当前的企业经营模式和价值战略下企业价值水平变化的可能趋势。
因此,科学合理的企业价值战略,不论是其所包含的行动内容,还是其特别设计的行动衔接,都要建立在企业价值的特定内涵和由此决定的价值影响因素上,这些影响因素决定了股东和价值相关者在赢利性、获利性和价值形象三个方面,对企业价值状况的评判。所有与改善或优化这些因素有关的行动,就构成了价值战略的核心内容。企业为了提升绩效、创造价值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来进行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从战略目标、资源分配、协调行动及员工激励等各个方面重构或优化内部管理系统,削平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之间的障碍,使战略得以有效贯彻执行。
二、激励机制在价值战略中的作用
在战略实施中,与企业运行直接相关的主体有股东、顾客和员工,正是这三者的良性互动,才推动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对于顾客来说,在选择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也为股东提供了回报;对于股东来说,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也解决了员工就业问题;对于员工来说,在获得工作回报的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了产品或服务。
尽管企业价值的内涵是一种特定的评判或者说是主体偏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把价值水平理解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存量,同时存量的变化是由流量引起的。因此,企业价值形成过程就是由起始存量开始,经过一系列中间存量的形成和变化,最终导致企业价值存量形成的变量作用链。在这个作用链中,相邻两个存量之间,上一级存量是下一级存量的流入量来源,但由于各种障碍因素的存在,这个流入量要经过过滤或者衰减才能形成实际的净流入量。所以,基于企业价值战略的激励机制,实质上就是一种控制或制约这种过滤或者衰减的机制。具体地说,激励机制在企业价值战略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激励对象的行为效价;二是促进激励对象实现其期望值。
提升激励对象行为效价的目的在于,促使这些行为当事人自觉认可通过激励而实施的提升企业价值的行动所能获得的个人利益显著到值得采取这些行动。对于企业来说,强化行为效价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制定清晰合理的企业发展愿景。良好的企业发展愿景是企业价值目标的生动而直观的表现。这种直观的价值目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很多时候对于一个既定的行为成就,其效价受个人偏好的强烈影响。因此,通过愿景引导而影响个人偏好是形成高效价的主要途径。二是各种期权方案。期权方案的基本思想是使个人经济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价值状况是这个整体利益的集中表现)紧密地结合起来。尽管现实中许多期权激励方案存在诸多问题,但应用期权思想来设计经济激励方案是提高管理者行为效价的直接途径。
三、基于价值战略的激励机制设计
激励机制的设计是企业根据其成员的个人需要,包括物质性需要和非物质性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非物质激励)和薪酬制度体系(物质激励),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企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激励机制的设计要求设计者以人为本,通过更优化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谋求管理的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和谐统一,以实现有序的管理和有效的管理。
激励机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激励机制设计的出发点是员工的个人需要。企业要依据员工的需要分析、设计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性的激励措施,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激励因素组合,以全方位地满足员工个人的内在性和外在性需要。
激励机制设计的直接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提升企业的价值,以达到组织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因此需要设计一套组织目标体系来引导个人的努力方向。
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是行为规范和薪酬制度。行为规范将员工的性格、能力、素质等个人因素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规定了个人必须以组织认可的方式来实现组织及个人目标。薪酬制度则规定了员工获得各种报酬和奖励的绩效条件,因而将激励因素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
激励机制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依赖于充分的信息沟通,因此信息沟通必须贯穿于激励机制设计和运行的始终。特别是在构建激励因素组合时,需要对员工个人的真实需要做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激励因素组合的内容和结构,真正地将员工个人需要与激励因素联系起来。
激励机制运行的最佳效果是在最小的激励成本下达到激励相容,即同时实现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使员工的利益与组织利益相一致。激励机制的运行成本一方面取决于激励因素的成本,另一方面取决于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成本。
因此,价值战略、激励因素、个人因素构成了激励机制的三个基点(如图所示),行为规范、薪酬制度、信息沟通则是联结这三个基点的桥梁,三个基点与三个桥梁架构起基于企业价值战略的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其核心是保证激励机制的运行效率。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