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焕新的蜕变

企业报道  2015-11-24 08:29:42 阅读:356

  规模化扩张使安彩高科迅速成为行业旗帜,也使它迅速走向亏损并在股市上“披星戴帽”……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被称为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的股票曾经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绩优股。该公司与其母公司安玻集团公司2004年以前曾经是河南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取得过“全国电子功勋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是众多企业学习的榜样。当时,到该公司参观学习的企业络绎不绝。但是,从2005年开始,安彩高科及其母公司业绩急转直下,由盈利变为亏损。2005年,该公司亏损1.82亿元。2006年,再次发生巨额亏损8.4亿元,每股亏损接近2元。公司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股票被戴上ST的帽子,成为ST安彩。安彩高科如果在2007年不能扭亏为盈,公司股票将面临退市的风险。是什么原因使安彩高科和安玻集团公司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又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规模化扩展的双刃

  工业制造企业需要一定的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效益最大化,这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条铁律。但是,规模化生产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最大最好。工业制造企业规模化不但有利于流水线作业,也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有利于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发展壮大。但是,物极必反也是自然界的一条铁律。制造企业规模发展到应有的限度之后,就会走向反面,不但不会产生效益,反而会遭遇巨大的风险。当年,飞鸽、凤凰自行车的产量不可谓不大,已是世界之最。但是,当电动自行车、折叠自行车等替代品上市后,不也是飞鸽坠地、凤凰折翅吗?泰坦尼克号游轮不可谓不大,当它撞上冰山后,不也遭遇灭顶之灾、折戟沉沙汪洋大海吗?再比如化肥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多少年来,世界公认的单套生产装置的规模是年产合成氨30万吨为经济规模,超过年产30万吨的规模并不是经济合理的规模,年产30万吨以上规模不但一次性投资大幅增加,故障停车成本大幅增加,摊销在产品里的成本也随之增加,而生产运行的消耗并不能减少。因此,我国已经建成的30几套大型化肥项目,仅有1套是年产45万吨的合成氨装置,其余全部是年产30万吨的生产规模。

  安玻公司却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走出了一条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不归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电视机玻壳绝大部分依靠从国外进口,严重制约了电视产业的发展。当时,安阳玻壳厂争取进口了一条年产400万套的玻壳生产装置。由于该厂很好地消化吸收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突破了质量关,产品畅销,企业效益良好。于是,该厂又紧接着上了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并对技术进行了创新,使产品规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达到了1600万套,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玻壳制造商。该厂产品规格、品种也达到100多个,企业效益辉煌,很快发展成为安玻集团公司,并拿出核心资产组成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

  由于安玻集团公司取得了规模扩张的辉煌,再加上有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安玻集团更是加快了规模扩张的步伐,一心想做世界第一大玻壳制造商,便忘记了一些企业家提出的“今天的辉煌是明天的陷阱”这样的忠告。该公司无视液晶平板电视对CRT电视构成的严重威胁,又接二连三地上了第四、第五期工程。2003年,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这一年,安玻集团用4990万美元,一次性从昔日的竞争对手、当时的世界第一大玻壳制造商美国康宁公司手中购买了9条玻壳生产线,使安玻集团的生产规模迅猛达到了6500万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玻壳制造商。

  坐上世界头把交椅后,2004年,安玻集团的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正当该公司准备雄心勃勃大干,计划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把安玻公司打造成百年老店时,市场并不买帐。2005年,安玻公司的销售收入不但没有达到300亿元,反而出现下降。这一年,安彩高科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仅23亿元。在利润上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大幅亏损,每股亏损0.415元,亏损总额1.82亿元。2006年,安彩高科公司更是出现了巨幅亏损,每股亏损1.91元,亏损额高达8.4亿元。至此,该公司的股票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被戴上了ST的帽子。

  2006年5月,《第一财经日报》对安彩高科以《承接全球产业转移遭暗算,安彩高科吞2.5亿巨亏》为题,作了这样的报道:“当时,康宁公司虽为全球第一的玻壳生产商,但由于CRT产品正逐渐被液晶产品所替代,公司处于巨额亏损中,急于寻求买家接手生产线,而此时安彩集团出现了。”“安彩集团在接手全部生产线后,面对迅速崛起的液晶平板电视市场,也很快陷入亏损之中。”“安彩的这次决策,错误的不在于耗损了几千万美元,而是错误地分析了传统的CRT玻壳在中国的寿命周期,失去了产品和产业升级的最佳时机。”

  康宁淘汰的生产线,安玻集团买来当成了捡来的便宜货,康宁放着第一的宝座不坐,拱手让给了安玻集团。同样,康宁的巨额亏损也由安玻集团接过了接力棒,世界第一变成了亏损大户,市场经济就这样无情。

  启示一:规模化不等于效益化;最大不等于最强;昨天的辉煌可能就是明天的陷阱;百年老店不是靠规模支撑,而要用不断提升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只能是自己酿造苦果。

  二、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产品就像人一样具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一个产品一般经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三个生命周期。成长期是产品问世后处于成长阶段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研发的投入,市场拓展的认可度、市场占有率尚待提高,盈利并不理想。只有到了产品成熟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的降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品才进入盈利的稳定期,产品才成为金牛产品。而到了产品的衰退期,成了夕阳产品后,便每况愈下,虽然生产技术已非常成熟,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但是产品不断被新的产品所代替,市场占有率逐步萎缩,售价一降再降,盈利能力逐渐丧失,最后不得不退出市场。

  安玻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投产彩色玻壳时,虽然中国正处于短缺时期,但是在国外该产品已进入成熟期,所以,安玻一引进这一产品便成了金牛产品,很快盈利并快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盈利丰厚,企业效益良好。该公司先后兼并了一些小的黑白玻壳企业,迅速发展成集团公司。进入21世纪,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这些平板电视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产品进入成长期,是传统CRT电视的理想替代品。平板电视迅速增长,价格不断下降,并不断进入百姓家庭,对传统CRT电视构成了严重威胁。日前,在青岛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平板电视市场发展论坛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家电、消费电子产业整体发展平稳。有关专家统计,平板电视消费在经历了启动期和快速增长期的三年发展后,从今年开始已经进入普及期。”中国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CRT电视的销售量为365万台,同比下降18.2%,销售额为15.26亿元,同比下降28.09%。而国内平板电视需求持续增长,上半年已销售360万台(液晶电视330万台,等离子电视30万台),与传统CRT电视形成了明显的反差,预计平板电视今后仍将以每年两位数的比例增长。在进入21世纪后,安玻集团看不到这一市场的发展趋势,或者看到了而不愿放弃传统玻壳而改产新型产品,反而逆产品的周期而动,发疯般的一次进口多达9条生产线,哪能不碰得头破血流呢!

  笔者在2002年4月22日的河南日报经济版发表的一篇题为《警惕明天的陷阱》中曾提醒安玻集团:“彩色玻壳伴随着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是,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在本世纪将取代传统彩电,不知彩电玻壳制造业是否从彩电业的发展趋势中看到了明天的陷阱?”现在看来,安玻集团就是由辉煌走进了陷阱。

  翻开安彩高科上市公司的年报,笔者发现该公司在总结巨额亏损的原因时,并未深刻认识到玻壳产品急速衰退的现实,而是仍将亏损归结为炉子大修而减少了生产规模,对笨重而体积硕大的传统玻壳产品仍抱有幻想,仍十分留恋。笔者认为,当一个产品成为夕阳产品处于衰退期,就像一只股票走入下降通道一样,即使该产品市场销售偶尔有反弹,那也是抵抗性下跌,依或是回光返照,最终仍逃不脱退出市场的命运。可以断言,采用传统玻壳的电视产品彻底退出市场已为期不远了,它将像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一样永远退出人们的视野。安玻集团的出路就是转产新型产品,用新的产品求得生存。市场留给安玻集团的时间已经十分紧迫、十分有限了。安彩高科股份公司如不转产转型,其股票也将伴随着玻壳产品的退市而摘牌。

  启示二:每个生产企业在做发展规划时都应详细分析自己的产品处于哪个发展周期,然后,根据产品所处的不同周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当产品处于衰退期就应主动采取退出战略,而绝不能与市场作对。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谁与市场对着干,谁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三、政府调控职能的反思

  从宏观层面上看,政府对行业资源、区域资源以及发展状况比企业更了解情况,更有发言权,更有决策权。所以,世界上各国政府都承担着宏观调控的职能,承担着指导、调控企业发展的职能。在我国“十五”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都没有将CRT玻壳列入鼓励发展的目录。但是,安玻公司仍将玻壳产品冠以高科技产品大规模发展。该公司第四、第五期工程以及最后发疯般的扩建9条生产线,每期工程都是投资数亿元至十几亿元。这些巨额资金资源的投入,都离不开政府的批准立项、批准开工和批准建设。不经过审批,美国淘汰的生产线就不会进口到国内; 不经过审批,企业征地、建设就无法进行。如果说安玻公司没有看清玻壳产品的衰退,难道政府及相关研究部门也没有看到液晶平板电视应会取代传统玻壳电视吗?如果说安玻公司一次进口9条被淘汰的生产线是发烧发热的话,政府应对这种行为打一个问号:美国为什么用上世纪一条生产线的价格一次卖给你9条生产线呢?是康宁公司傻,还是安玻公司捡了便宜呢?这种种疑问,在政府审查、审批过程中都是一路绿灯,都想保住工业战线这面旗帜。结果事与愿违,放纵安玻公司走向了滑坡,走向了困境,由旗帜变成了ST。

  当前,不少生产制造企业仍然效仿安玻公司的做法,盲目进行规模扩张,一味追求争当国内老大。张口就是国内第一,世界之最; 就是某年跨入世界500强; 就是某年某产品达到多少百万吨; 就是企业销售收入几年内达到几百亿元,却闭口不提企业盈利增长多少,职工收入增长多少。不少企业把做大当成做强,把扩大规模当成做大做强的唯一选择,结果,企业规模上去了,资源投入上去了,能源消耗上去了,政府统计的GDP指标也上去了,而企业的效益却一年不如一年,职工的收入不见增长,造成了当前我国经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这种不协调现象。

  启示三:政府应发挥整体规划、行业规划、区域规划的职能,应发挥宏观指导、行业调控和区域调控的职能,不能放弃调控职能。只有给企业强有力的调控,才能避免再次发生像安玻公司这样规模上天、效益落地的企业,才能避免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上一篇:焕新的蜕变
下一篇:焕新的蜕变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