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成本不仅仅是一个硬盘的价值,还包括硬件维护的成本,数据防护、升级换代的成本,技术培训,服务器放置等等,这些被忽略的隐性存储成本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企业信息化如火如荼,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增长速度、新的应用需求、对数据监管要求和更大的业务连续性需求正在让企业的存储预算越来越吃紧。企业也逐渐开始认识到存储的整体成本,不仅仅是一个硬盘、或磁盘的价值,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存储解决方案中,硬件的成本可能只占这项个解决方案总成本的10%左右,其他的成本,还应该包括:硬件维护的劳动力成本、数据安全防护成本、数据升级换代维护、技术培训、数据的便捷搜索成本、服务器放置及降温的物理成本等等。原来被企业忽略的隐性存储成本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数据的存储方式
传统的数据存储一般分为在线(On-line)存储及离线(Off-line)存储两级存储方式。所谓在线存储就是指将数据存放在磁盘系统上,在线存储多采用高速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存取速度快,价格昂贵。在线存储一般采用高端存储系统和技术具有高容量、高性能、高可用性、冗余性等特点;而离线则是指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上,离线存储采用磁带作为存储介质,其访问速度低,但能实现海量存储,同时价格低廉,用户采用该种方式主要是想在数据灾难发生时能够使用它们将需要的数据恢复回来就可以了,但是随着用户的数据越来越多,原有的数据也不能丢弃,当这些数据逐年累积以后管理它们就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还要进行磁盘定期维护的工作。
但随着数据量的猛增,这种只使用在线和离线两级存储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了。在这两种存储模式之间有大量的空白,于是就产生了近线存储的概念。近线存储的概念一产生就得到了厂商与用户的企业一致欢迎,定位于此领域的产品很快就纷纷出现,形成了近一时期最为活跃的中间层。
隐性存储成本的解决方案
企业存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费用,存储在适当的设备上”。通过对企业存储系统的优化和重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企业竞争优势:(1) 帮助企业有效管理不断发展产生的变化和遇到的困难,为企业降低风险;(2) 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3) 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资源,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竞争能力。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1.和着数据生命周期做管理
根据诺兰的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知道信息系统各发展阶段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认为数据是具有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的数据其访问频率是不同的,在数据刚生成的阶段内,访问频率最高,为企业产生效益和收入、带来的价值也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访问频率降低,数据的价值也随之下降,低访问频率的数据量远远超过高访问频率的数据量,如果全部用企业级存储产品来存储所有数据,费用非常高,也没有必要。不同生命周期的数据,由于提供给企业不同的服务目的,企业应根据各周期的不同需求考虑如何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价值,而不是单纯采用以往的购买“更多磁盘”的解决方式和态度,徒增存储费用和管理复杂程度。企业总是要面对无休无止的数据增长量,各种应用都在创建越来越大的文件,用户为了保存数据也很少删除存档等,这就导致要访问旧文件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因此,目前解决问题的潮流是购买更多的软件,然而,这种解决方案产生了更加复杂和笨拙的企业存储环境,不仅需要更多的维护和管理,而且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和维护。
2.充分挖掘现有的存储资源
据有关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储资源利用率平均都维持在50%以下,这个数字甚至没有将其它一些占用存储资源的因素(如RAID冗余级别、镜像、复制副本)统计在内。根据国际著名金融管理公司美林公司与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Company公司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存储环境报告——客户需求与产业发展》,在三年期内,一个2TB系统的SAN方案在费用上要比同等规模的DAS方案节省55%-60%。事实上,据《省钱秘笈:如何部署廉价而又高效的存储管理策略》的作者2003年针对20余家企业机构的3000多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生产数据中心服务器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它们的存储资源利用率均不足30%。如果更换另一套更加灵活的存储系统,例如,iSCSI它允许多台服务器共享一个小型的存储池。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iSCSI存储设备的售价不到服务器级别的内置磁盘的两倍,不过,容量却是后者的三倍,也就是说,购买的设备数量只需要后者的1/3。如果将高存储利用率的iSCSI系统与高可用性的服务器整合在一起,企业来年就可以节省约1/3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预算开支。
3.有效管理是最大节约
企业信息化领域有句经典的说法:“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大多企业都舍得在存储设备上花大投入,但是却往往容易忽略了存储设备维护和管理投入。这种做法不可取,一旦发生系统崩溃,系统维护费用和设备购买费用与数据损耗所引发的业务损失相比,得不偿失。因此,系统维护费用是一笔必需的开支,必不可少。根据摩尔定理,每隔18个月,每GB数据的存储成本就会下降一半,而维护费用却是与设备最初的售价挂钩的。因此,当存储设备使用到一定年限时,用户就可以考虑购买一套更便宜、技术更先进的存储设备,以替换旧的设备,这样一来,花费的系统维护费用自然也将随之下降。即使将设计和部署新的系统方案、迁移数据等费用计算在内,所获得的回报也将远远超过更换硬件设备的投资。
4.加大培训力度
企业技术培训是一项潜在的增值过程,由于其效果不能在短期内奏效,大多企业不愿意投入,认为这是“无底洞”。但从长远来看,经过技术培训的员工能够更加有效率地工作,存储系统管理水平也大幅提高。只有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才能节省更多维护费用和人力资本,既熟悉业务流程又精通专业存储技术的复合型存储管理人才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的。
5.制定存储战略规划
存储系统做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高层必须高度重视,应该根据企业战略周期制定相应的存储战略,以适应企业存储数据的需求。利用先进的大容量存储管理技术,综合考虑数据的查询频度的需求,将数据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进行存储规划和管理:将时间较近、访问频繁的数据存储在磁盘阵列中,提供高速的访问响应;将时间较远、访问较少的数据存储在低成本、大容量、易扩展的光盘库设备中,在保证合理响应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成本。
6.部分采用虚拟存储技术
为了降低存储的管理成本,许多公司推出了虚拟化技术,但是虚拟化技术并不能应用在所有企业存储当中,在保证企业数据安全和不泄密的情况下,可以部分采用以降低存储成本。虚拟化技术能让企业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存储容量需求。国际存储权威组织SNIA指出,存储虚拟化是存储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SAN解决方案要求企业:购买更多的存储空间、购买更多的服务器以及增加工作负荷。而虚拟存储技术则实现了容量利用率的最大化,实现了系统的最高可用性,实现系统的最高可管理性,以及更低的整体运营成本。在不同存储环境的管理效率方面,虚拟化存储的管理效率是每个管理员可以管理将近6000GB,集中存储则不到2000GB,而非集中存储则为500GB左右,存储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2倍。传统的存储环境中,容量利用率仅为40-50%。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存储虚拟化突破了存储的发展瓶颈,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