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家访谈 >> 正文

他是从草泽中走来的企业家

企业报道  2022-09-16 14:04:12 阅读:12525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市青浦区商榻乡,曾是沪西一片低洼的水乡泽国之地,低洼的不仅是自然地貌还有经济状况。郭连学1951年就出生在商榻乡陈东村的一户贫苦农家。他年仅11岁就为生活所迫,开始下田干农活,挣工分。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贫穷落后的农村现状,让少年的郭连学从心底萌生出一定要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执念。他坚信“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 要想改变,除了努力,还是努力。”

  15岁就失学的郭连学,一边参加十分艰苦的农业劳动,一边从阅读中继续获取知识的营养。

  八年后,年仅23岁的郭连学,已经在生产队会计、生产队长、大队团支部书记等岗位上得到历练,并深孚众望。

  1974年郭连学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和全村乡亲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开始担任陈东村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郭连学成为陈东大队的当家人后,主持修订了陈东村的五年农业发展规划,通过改变核算方式,重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和多种经营等改革实践,进行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积累,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探索。

  在这条艰难求索的路上,他身先士卒,既是运筹帷幄的指挥者,也是冲锋陷阵的战士。郭连学在担任大队书记期间,面对进大学深造和成为国家干部的两次人生难得的机遇,他不为所动,依然坚守自己的承诺,坚守心中的原始信念,在陈东大队贫瘠的土地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追逐着心中的理想。

  郭连学把带领村民共同富裕,一起过上好日子视为自己这个当家人的责任。他在担任陈东村书记的十年里,从“开展多种经营”“改变核算方式”“建立农村养老金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等乡村基础治理上入手,做了许多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尝试。特别是在1981年,当陈东村的副业生产为集体积累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后,郭连学大胆的在陈东大队建立起农民领取养老金的制度。这是一桩打破“养儿防老”几千年农耕传统思想的,可以彪炳史册的,石破天惊的大事。

  郭连学在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的过程中,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故事每一段都闪烁着他公平正义,廉洁自律的人格魅力;每一段都真实地记录下他艰难跋涉的足迹;每一段都可成为后来人学习的教材。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故事已经成为商榻大地上口口相传、永不退色的传说。

  1983年郭连学受命“空降”来到濒临危机的“商榻绣服厂”。郭连学的这次职务调动对绣服厂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机,对郭连学本人更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转场的考验。自此,开启了一个农村青年向企业家迈进的历程。

  郭连学上任的第一年就将这家已经亏损几十万的乡镇企业扭亏为盈,第二年盈利160万,第三年盈利320万元。

  1987年他开始担任商榻乡工业公司的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他将几年中自己积累的乡镇企业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在商榻乡工业公司所辖的企业中进行推行,通过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实现了在经营方式上“以小引大,以弱引强”的多种联营模式,给商榻的乡镇企业带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1990年郭连学当选为商榻乡的副乡长,分管全乡的工业。任内解决了引进外资等重大项目和工业征地的棘手问题。一时间,使商榻乡在县内被誉为工业改革发展中的“一匹黑马”。

  1991年郭连学在蒸淀乡副乡长任上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勇于担责,成立了华东地区第一个私营经济开发区——“上海青浦区富民经济开发区”。

  1992年末,经过多年在商场中的摸爬滚打,与时俱进的郭连学离开体制,扔掉铁饭碗,辞职下海,踏上了一个企业家艰苦卓绝的奋斗征程。

  1993年1月郭连学开始担任“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中方副总经理,开始了与东隆企业同甘共苦的岁月。

  当时的“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今天,东隆已经走过而立之年。

  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瞬间。对于企业,时间就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流着流着就出现了分岔,有些欢腾的奔向了海洋,有些渐渐式微,干涸,不见了踪迹。

  三十年里,有多少企业在地产金融赚快钱的诱惑下,由制造业转舵改行,最终湮灭在商海的浪涛中。

  三十年里,东隆公司经受了合资、独资、合作、联营等种种经营模式改变的试炼,也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和外方撤资、股权转让、所有权转制等种种危机的洗礼和考验,始终没有放弃制造业的本业。今天的东隆公司,经过三十年的深耕,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

  三十年里,纵观商场上的风卷云涌,兵来将往,出了不少的富翁,可是企业家却寥若晨星。因为,不是做了企业,赚到了钱,就可称作企业家。

  企业家要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魄力。

  在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商海风浪中,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

  做为企业的当家人,不敢冒险、故步自封对于企业的未来就是最大的风险。企业家有了冒险精神,才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有开创性的事情,才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的机会。

  郭连学敢为人先,几十年中,面对危机,以夸父追日般的坚韧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才使东隆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是需要非凡的勇气和魄力的。东隆的发展,展现了郭连学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品质,印证郭连学就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

  企业家要有战略思维。

  专业化经营,做强做大是现代企业的特征。

  东隆由一家羽绒加工企业,经过三十年发展,已经建成与羽绒生产关联的漂染、面料、仓储等13家企业,产值和利润都过亿。东隆在经营中专注品质、追求卓越,注重诚信,引进现代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制度,制定百年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这些经营管理成果,充分展现了他的战略思维,印证郭连学就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

  企业家要有变革的力量。

  大部分人的行为遵循习惯或传统,而企业家是敢于打破习惯,建立新规则的人。这里说的企业家不仅指经营企业的行为,而是指一种品质,指具有领导力,具有建立新规则能力的人。现在的东隆公司从生产过程,产品研发,品质保障,营销渠道,职工福利等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企业正如郭连学所言就是要不断的“更新思维,更新观念,更新能力,更新习惯”;管理企业就是在不断“打造一个自我更新版”的企业。东隆公司能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从迎难而上到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展现出他的变革能力,印证郭连学就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

  企业家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的精神内核。唯有创新才有未来。

  企业家的创新并不独立于生产,而是能顺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商业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继续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形成良性循环,就是实现了创新。东隆在郭连学的领导下能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拓展产品范围,提供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由单一的羽绒加工企业发展为拥有十数家业务关联企业的集团公司,东隆企业的发展,印证了郭连学就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

  企业家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济世情怀。

  1992年东隆注册成立时仅有30多名员工,今天已发展成拥有上万名中外员工的跨国企业。

  作为现代企业的东隆集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现代企业的“四大责任”(员工责任、诚信责任、社会责任、环保责任)。

  东隆公司不仅积极参与社会赈灾扶贫,还通过技术升级履行企业的环保责任。在2018年和2019年两年间,东隆公司就投资4000多万自建废水回收净化系统,日处理废水1.2万吨。东隆公司在建厂选址中选择边远贫困地区,带动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时代的感召下,郭连学怀揣摆脱贫困,造福乡里,共同富裕的个人梦想和社会责任,奋斗几十年,成为改写个人命运的强者,成为引领乡村经济发展的先驱。他立志打造“百年东隆”实现“实业兴邦”;他诚信立命,反哺桑梓,泽被乡里;他带领身边的人共同致富,改变了周围许多人的命运。在承继乡土士绅精神,济世情怀方面,郭连学就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

  不可否认,郭连学的个人魅力,智慧,能力,胸襟,使他成为追波逐浪的时代弄潮儿。如果把郭连学和东隆企业发展的一切历程放在历史发展的纬度上,拉长焦聚,从宏观的视角观察、考量,无论是主人公的成长,还是他所创建、领导的企业的发展,无不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革相重叠。这一切都佐证了个人的聪明、才智、拼搏、努力……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之光照耀下成功和理想才能得以实现。

  毋庸置疑,郭连学和东隆集团的成功都应属于风云激荡的那个非凡的时代。

  近期由陈旭华撰写,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郭连学传》,以朴素的笔调,摒弃虚构,还原史实,较为完整的展现了郭连学的平生经历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也记述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带给社会和民众的深刻思想变革。(作者:李叔年)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