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画展信息 >> 正文

《戏韵丹青》第二届水墨戏曲人物画八人展

企业报道  2018-04-02 07:53:51 阅读:607

《戏韵丹青》第二届水墨戏曲人物画八人展

  戏与画,一动一静,看似无关,然戏曲舞台上以简代繁、以虚带实、以意传神的表演,却与水墨画之构图声息相通,这是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认知和欣赏趣味。这两种艺术形式一经碰撞,便诞生出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之花——水墨戏曲人物画。

  2016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戏韵丹青——戏画八名家作品展”,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风光旖旎的别样“演出”,展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如今,第二届“戏韵丹青”展览将如期与广大艺术爱好者见面。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始终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戏曲与水墨画,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正是基于此,水墨戏曲人物画才可吸引众多艺术家持续不断醉心创作。

  本次展览依旧邀请了八位在当今画坛以水墨戏曲人物画见长的艺术家,展现他们将两种艺术形式融汇而成的风格韵味。他们的作品均以戏入画,以水墨书写国粹神韵,用写意、抽象的技法,表现戏曲艺术的意涵;又以戏曲艺术的形神兼备之美,表现他们的审美趣味、意象表达与当代笔墨探索,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面貌。

  张志中擅用墨色演绎舞台上鲜活的人物形象,形神兼备,墨韵盎然。杨慧生从故乡的黄梅戏中汲取创作灵感,笔墨清润,自成一体。马忠贤的戏画追求人物造型的趣味性和情节的戏谑性,同时借鉴木版年画的装饰性用色,画面生动诙谐。季平的作品构图奇崛,运笔泼辣,用浓墨重彩画戏曲艺术精致多彩的妆容和造型。周卫平多画条屏,人物造型夸张,讲求“为神求形”,色彩明快有“戏味”,画面灵动。于明诠融书法入画,笔墨散逸,数抹丹青尽显舒放之逸气。李岗的绘画广涉各类戏曲剧种,擅用洗练的线条抓住戏曲人物瞬间的特点,再辅以湿墨淡彩,画面氛围轻松活泼。南方的戏画则融漫画语言和笔墨情趣为一体,笔下人物风格独特……

  张志中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志中先生自幼受亲友影响,十分注重文化修养。对于戏曲的喜爱,源于幼年在河北乡间受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的影响,对戏中故事人物稔熟于心。他对京剧及戏曲之喜爱,年长而尤甚。

  “在中国,如果有一种上至社会精英,下至平民妇孺皆为之沉迷的艺术,首推京剧及各类地方戏曲。舞台之上,或气势恢宏、高度凝练,或细腻精微、超然物外,无不是绘画必循之道。当我尝试用传统中国绘画语言去把那些美妙的瞬间描画到纸上时,固然是一种自娱,更是用自我的方式向这一伟大的艺术致敬。”

  ——张志中

  杨慧生

  安徽中山画院副院长、马鞍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杨慧生先生出生在安徽,深受黄梅戏的浸润。戏曲台上那传统的才子佳人、唱念做打,成为他至今魂牵梦萦的东方浪漫。

  “中国戏曲艺术特有的写意性、技术性和程式化恰和中国画的三大特点相谋合。正是这种谋合,为戏和画的完美结合提供了契机。”

  ——杨慧生

  马忠贤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马忠贤先生在青少年时期深受戏曲文化的熏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戏曲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他从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地的木版年画等传统绘画中汲取绘画元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其作品独特的魅力。

  “汲取借鉴传统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以为,纵向的继承与横向的汲取借鉴同样重要,绘画艺术不仅要向前辈大师学习,同时也要向不同的画种去学习借鉴。”

  ——马忠贤

  季平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季平先生强调用笔墨和情感来重塑“戏画”,“戏画”不是归一和混淆,而是努力独立和丰富,通过情感笔墨,达到与戏曲艺术相通的“戏画”境界。

  “戏画就像是丹青和梨园在绘画中相会,它把两种传统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画家要用自己的思考来阐述它,用我们的笔墨,用我们对戏曲的理解,重新塑造出有个人特点的戏曲中国画作品来。”

  ——季平

  周卫平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成员

  画家周卫平先生在创作时,喜欢更具传统形式美感、更需巧妙构思的布局。他在作品中更多考虑画面整体韵律的把握,人物造型夸张,讲求“为神求形”,色彩明快有“戏味”,画面灵动。

  “戏曲人物的造型色彩原本就非常丰富,用水墨画去表达我更欣赏用明快的纯原色,当然在搭配上更讲究它的‘戏味’!”

  ——周卫平

  于明诠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

  于明诠先生对戏曲情有独钟,喜欢听戏看戏也喜欢看戏画。他从关良、韩羽、朱新建的画里琢磨笔墨趣味,从木版年画、民间剪纸、甚至纸扎艺术里感受造型的生动朴拙。

  “目前,我画戏在意这么三点:一是我只画自己喜欢的戏目或唱段,力求画出一点儿‘戏味儿’;二是充分发挥毛笔八面出锋的特点,追求线条的凝炼和散逸,努力赋予画面‘写’出来的‘书法味儿’;三是夸张变形适度,若是着色尽量靠近戏曲角色行当的规定,不唯画面需要,尽量‘有所本’吧。 ”

  ——于明诠

  李岗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岗先生在戏画创作中,充分尊重戏曲艺术本身,并根植于人物的舞台表演,也就是从“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中产生灵感并升华灵感,最后以中国写意画的方式表达审美理念和对哲学的思考,传递中国写意戏画的东方诗性之美感。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它出于民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说戏曲艺术在舞台上浓缩了历史与文化,浓缩了社会和人生,浓缩了时间及空间,那么戏画则是在方寸之间以造型艺术的语言方式浓缩了戏曲。”

  ——李岗

  南方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系副教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秘书长

  幼时所看的京剧《闹天宫》是画家南方先生喜爱“京剧”和“国粹”的源头。他的艺术创作以油画和中国画两种媒介为主,并试图在戏曲题材作品中充分融合西方当代艺术的表达语言及动漫元素,创造出自己的“混搭图像”。

  “每一幅‘戏画’都是每一部戏曲的舞台剧照,如果艺术家给它加上‘二次元’的虚拟空间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舞台背景,这一定会让观者产生新鲜的视觉体验和价值思考!”

  ——南方

  本次参展的南北八位艺术家在建构传统戏曲情境的基础上融入了他们独特的艺术语法,将戏画之“三味”——韵味、趣味与戏味调和于方寸之中,定格动态表演中蕴含的细腻情感,营造出尺幅内的“画中戏”天地,使观者得以超越时空,以目代耳,品味戏曲余音绕梁之神韵。他们的作品在国家大剧院与表演艺术“同台献艺”,台上台下,戏中画、画中戏交相辉映,异彩纷呈,期待各位观众观赏、品鉴。

  戏韵丹青——第二届水墨戏曲人物画八人展

  时间:2018/3/28-2018/4/25

  地点: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