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车管群针对近期国内发生的典型交通事故,对各单位行车安全温馨提示,是气矿节后落实车辆安全管理常态化的又一举措。
现有251台车辆的重庆气矿,面临“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单兵作业”的特点,克服97名驾驶员年龄普遍偏高、运输任务重的困难,本着“安全工作底线不能突破,黄线不能触碰,红线不能逾越”的原则,拧紧管理“发条”,把好交通安全管控源头,摸索出“基础管理模板化、安全学习制度化、隐患排查常态化”的“三化”模式,根植交通安全运行管理,连续9年安全行车零事故。
基础管理模板化 筑强运行监管防线
按照QHSE标准化站队建设“两手册一图册”要求,气矿各单位驾驶班建立车辆运行、回场检验、GPS监控、道路风险识别等模板化基础台账,重点对车辆调派程序、路单开具、一日三检、车辆回场登记、油料消耗、车辆超速、疲劳驾驶、特种车辆运行及随车工具证件等进行可操作性动态管控,实现车辆运行状态规范化管理。
驾驶班长罗光平坦言:“有了‘两手册一图册’,我们班对每名班员的管理更加细致,按照程序和流程,可以做到管理更精细,管理更方便、管理更接地气,确保丝丝入扣,达到一丝不苟。”
去年,气矿通过强化车辆基础管理资料,基础台账更具可操作性,资料更规范,运行监管防线得到筑牢,驾驶员在开好车的同时,更注重日常资料的整理。去年9月,质量安全环保科组织10家单位车管员对现行20类车辆资料面对面现场修改完善,气矿交通安全管理资料更规范。
安全学习制度化 筑牢思想认识防线
气矿各单位每周组织驾驶员安全学习,及时传达国家、集团公司、分公司的各项管理要求,开展行车安全经验分享,与驾驶员沟通交流,总结事故经验教训,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仅2022年,各单位组织学习和培训480余次,57600余人次参加。
“我们按时传达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文件、通知精神及规章制度,让驾驶员及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新《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季节性安全行车风险提示》等规章制度,不仅是一种常态,提升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而且减少了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汽车服务中心经理戴利江道出学习的领悟。
2022年11月14日,安全行驶150万公里、35年驾龄的驾驶员谭德均驾车至长寿途中,距古路服务区50米下坡路段,车突然向右摆动,他冷静握住方向盘,立即打开右转向灯靠边停车,发现右后轮爆胎,采取措施控制车速,避免事故发生,类似情况多次发生均未造成人员伤亡,是气矿强化驾驶员理论学习运用实际的真实写照。
质量安全环保科副科长黄杰说道:“驾驶员结合岗位实际,举一反三,开展风险识别,把安全经验分享与行车安全实际相融合,即加强了员工的安全教育,筑牢了员工思想防线,又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隐患排查常态化 筑实隐患整治防线
为落实各项安全防范责任和措施,气矿创新检查形式,各单位由车管员牵头,以集中、日常检查方式,找隐患“对对碰”、除隐患“消消乐”的方法,紧盯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和车辆不安全状态的薄弱环节,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去年4月10日,安全员唐至渝赴相国寺储气库开展路检路查,发现一辆皮卡车后备厢内两具灭火器未固定,极易与车厢内的其他物品发生碰撞,他立即开具隐患整改单,告之驾驶员存在的行车安全隐患,他与驾驶员现场对车载灭火器进行捆绑,确保物的安全状态,仅去年检查车辆不安全状态68个,保障了车辆的运行安全。
“检查人员带着问题查,带着标准查,带着责任查,纠正风险防控不到位、安全防范措施不具体、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等问题,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和突出问题实行‘零容忍’,将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每周安全学习会上通报,确保检查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讲情面,不走过场。”西南油气田公司副总经济师兼气矿矿长赵伟谈及车辆管理时说道。
2022年,重庆气矿共调派车辆1.92万趟次,出车2.99万台次,安全行车595万公里;车载GPS平台监控车辆5.23万台次,无车辆超速和疲劳驾驶行为;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了安全检查16次,发现问题24个,整改率为100%。(通讯员 何超 李传富)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