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三板斧劈开“颗粒归仓”通道重庆气矿大竹作业区老井挖潜扫描

企业报道  2022-11-15 09:47:08 阅读:1573


  走过二十年光阴的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大竹作业区,在多年无一口新井投产的情况下,通过老井挖潜,打好回收“井筒气”、复产“关停井”、动态调整“泡排”制度“三张牌”,硬生生在78口生产井上“榨”气量,演绎出老井挖潜勇争先的奋进歌。截至11月14日,挖潜气量1.06亿方。

  4个含气构造、8个气田均处于开发后期,气田动态储量采出程度近80%。大部分气田产水,随着地层能量降低,气井不同程度存在被水淹风险。面对疑难杂症的气井现状,作业区紧紧围绕气矿聚力打好“四大攻坚战”目标,瞄准老区稳产“战役”,三板斧劈开“颗粒归仓”通道,勇当老井挖潜的“急先锋”。

  人人都是挖潜“智多星”

  “翟哥,今天张2井要关井复压,趁管网压力低,先去张39井挖个1万方的‘井筒气’,再去张13、15、17井整出几千方,就能完成月生产指标,敢问意下如何?”11月5日,张家场中心站巡检组组长李波在巡检车上和班员商量着,看采取哪条线路干票“大买卖”更合理。这是中心站员工回收“井筒气”的一个缩影,类似工作今年已常态化开展数十次。

  知家底、定措施是各生产井站锚定挖潜目标的写实,唯有前行,才能在老井挖潜中赢得先机。各中心站对辖区气田的关停井情况摸排全面铺开,利用多年气田开发经验,采取“间歇生产”方式,通过不定期辗转各井站收集“井筒气”的做法实现挖潜,今年作业区已回收天然气30余万方。

  集员工的智慧、拓思维的火花,挖潜路上处处是“智多星”的身影,一方方天然气,被他们收入囊中……

  气井“复位”争产多增效

  落实“一井一策”、强化气井动态分析、优化调整气井起消泡剂加注制度是作业区每年雷打不动的挖潜“课题”。

  “成19井的起泡剂加注量调整至每次加3公斤,成18井更改为每周加一次,将化排车安排到张25井按照3.3%的浓度,每次加注4公斤的剂量,一周2次的频率加注……”类似起泡剂加注量的调整,地质技术员曾娟每周都会在各中心站现场和站长沟通药剂加注效果,与井站一道摸索最佳生产制度,使气井挖潜产能达到最大化。

  发挥技术员、采气技师、井站员工的力量,开展科技攻关。针对30余口产水气井开“小灶”,点对点开“处方”,每月根据气井生产对日加注量、加注比例、加注周期进行优化调整,每月发布调整后的起、消泡剂加注制度,井站执行到位,有力解决气井井筒积液、带液困难等问题,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达到最佳的产出效果。

  药剂精细化管理和气井管理制度的优化调整,今年作业区泡排措施井增产9000多万方。

  施救“躺平井”重获新生

  凉东9井、川16井是近年因产水量大、地层能量降低等原因“躺平”的两口气井。此前凉东9井采取油套管分别加注起泡剂辅助带液、关井复压、放喷提液等措施均未复活气井。

  作为气矿年初关停井复产计划大表中的两口重点复产井,作业区戮力同心,结合历史生产动态及井下测试情况,采取制氮气举、液面探测、井下测压、堵塞物取样等工艺手段,摸清气井异常停产原因,多次商讨复产工作核心技术难题,编制复产方案及应急预案,将井口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制定完善生产制度,确保了凉东9井和川16井成功复产。同时,技术员驻守蹲点井站,全程跟踪分析动态参数变化,及时优化调整措施对策,开展气井挖潜劳动竞赛,确保气井“重启”后运行顺畅。截至目前,两口复产井已稳定生产百天,累计生产天然气300万方。

  “作为集团公司的铁人单位,全体员工时刻践行铁人精神,在老井挖潜中勤观察、勤分析,实施定时、定人、定井分析的‘两勤三定’工作法,用‘挤牙膏’的方式多采气,全员气井动态分析成常态,‘量身打造’井站动态分析模板,气井产能最大化发挥。”作业区经理陈刚掷地有声说道。(通讯员  李传富  陈翔宇)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