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仲夏时节的柠条塔矿业公司满目葱茏、生机勃勃,矿山深处的每一抹“绿”,都蕴含着该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矿山的理想与担当。近年来,柠条塔矿业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以“1168”发展战略为导向,全面实施“11537”生态环保管理模式,在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矢志前行。
据了解,该公司于今年6月份顺利通过绿色矿山“回头看”实地核查工作。
逐绿而行,擦亮矿山“高颜值”
走进柠条塔矿业公司,让人不禁感慨良好的生态环境。放眼望去,远处是储煤仓和运煤栈桥,道路两旁树木成行;近处是职工公寓楼、职工餐厅、办公楼等,相映得彰。翠绿的草坪、蜿蜒的清幽路径,各种花草树木盎然招展,休闲凉亭、“园林”错落有致,构建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忍不住称赞:“好一幅花园式矿区景象”。
“生态环保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等重要,我们要全面开展矿区文明形象整治,对存在的环保盲点再排查、再整改、再优化。”今年初,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敬旺在年度安全环保工作会上说。
“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大公司环境美化、绿化力度,在工业场区、廉政公园、锅炉房西侧运煤专线、探亲楼东侧小游园、矿井水处理站等25个区域,通过分批植树、补植绿篱、更换老化草坪等方式,增加矿区的绿化面积,让矿区再披‘新绿’。”据统计,栽植金叶复叶槭、丛生五角枫、国槐、白皮松等乔木1140余株,新载种红玫瑰、金叶榆、沙地柏、红瑞木等灌木及地被栽种、铺设约6.4万平方米。
为了抑制煤尘,他们还专门配备了扫地车、洒水车、吸尘车,每天不定时对矿区道路进行清扫、洒水;并对矿区5270多米的污水管网进行检测、清理。
同时针对北翼采煤沉陷区的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经过整治沟渠、覆土整形、植被重建、喷淋灌溉后,有的地方栽种了横平竖直的油松树、樟子松、垂柳松、花果树,有的地方种植了黄芪、核桃、芍药、西葫芦、西红柿、玉米等,不仅让曾经的荒山荒坡、沟壑深渠“整容美颜”,也达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瓜果蔬菜成为该公司职工餐桌上的“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绿色食品,既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煤矿储煤和发运岗点历来是环保的难点和重点,这个矿建成两个10万吨级全封闭原煤储煤仓,煤仓内、装车站等地点全部安设多个全角度自动降尘喷洒装置,所有驶出运煤车辆全封闭、全冲洗。
“晴天一片灰,雨天一路泥,远观像大雾,近看满身煤”是传统矿区的真实写照,如今,鸟瞰柠条塔矿业公司,产煤不见煤,绿色铺满园。
科技赋能,提升矿山“含绿量”
建设绿色矿山,不仅要有“绿”的外表,还要有“绿”的内涵。该公司以科技创新为绿色矿山建设护航,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实现低碳、清洁生产。
“一键启动,轻点鼠标通过屏幕实时观察矿区生产;一键开采,坐在办公室就能实现矿区生产远程操控;一键解决,优化分析提供最佳生产方案,这种“常态化无人作业、大数据动态分析巡检、远程智能无人操作”的生产模式,目前已成为我们新的生产模式。”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敬旺自豪的说。
在绿色发展中,该矿完成了从“会”采煤到“慧”采煤的转变。据了解,目前正在开采的S1232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已是该公司建成投用后第5个常态运行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并且在N1215综采工作面,采用了新工艺,这是该公司首个“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试验工作面,目前已安全留巷720米,平均日产原煤1万吨。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能提升矿井开采的安全系数,实现无煤柱开采,提升煤炭回收率,实现煤炭资源完全开采,减少巷道掘进量,有效缓解采掘衔接紧张的矛盾,又能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利于矿井高效生产。
在柠条塔矿业公司,智能机器人集群已“司空见惯”。据悉,该公司率先启用“智能机器人”旨在加快矿井机械化换人和自动化减人步伐,推动智能化矿井建设,实现“科技保安、少人则安”的目标。目前已设置瓦斯巡检机器人、变电所无人值守机器人、安防巡逻机器人等生产和服务7类共计22台机器人的应用。
与智能化工作面、机器人同步运行的,还有人员精确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超宽带(UWB)技术,可实时计算出定位距离,信号定位精确度达到30厘米以内,结合GIS地图的展现,实现了人员定位“精准无误”、实时人员监控、轨边跟踪、求救报警、紧急撤离、考勤管理等功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柠条塔矿业公司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向“绿”前行,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精益的生态环保新措施,让绿水青山蝶变展新颜,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柠条塔矿业公司:郭林林)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