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于本世纪初的四川盆地龙门山断褶带油气勘探,地质家们今年又挥大手笔。由西南油气田部署,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承揽的《2019年度四川盆地川西北部地区枫顺场构造线束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工程》,目前正紧锣密鼓全线展开。数百平方公里工区内,测旗摇曳,钻机轰鸣,资料采集已经布点上线,即日起将鸣响野外资料采集的炮声。
资料显示,位于龙门山断褶带的枫顺场油气储层广泛发育,从2001年开始的多轮二维勘探,对构造进行了初步刻画,发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由于测区以往二维地震测网稀少,地震资料品质不高,地震剖面成像效果差,难以满足构造、断层与地层展布特征研究。技术专家通过分析测区历年勘探资料达成一致共识,线束三维较以往二维及常规三维在复杂构造的成像上更有优势,是解决龙门山断褶带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为深化勘探,西南油气田公司在枫顺场地区部署了50平方公里,7560炮次线束三维勘探采集工程,旨在进一步落实该区构造细节及断层展布格局,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工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绵阳市平武县、江油市、广元市青川县境内,布点测线横跨7个乡镇,施工面积约为210平方公里。工区区域构造位置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北部龙门山断褶带。工区最大相对海拔高差2290米,尤其是测线西北部进入龙门山系,植被茂密,山势陡峻,切割厉害;施工区内海拔上千米的无人区多达110平方公里。
面对高难勘探工区,施工作业单位安排具有行业甲级资质,在油气勘探作业中屡建奇功的物探210队的领衔项目工程,相关测量、钻井、民爆、排列队参与项目施工。为满足项目施工需要,统一调集GPS卫星定位系统、山地多功能钻机、数字采集仪器、各型运输车辆等精良装备用于施工作业。同时,针对大山区布设电缆难度大的实际,为减轻作业人员的负重,装备配置上专门调集近年勘探施工中推出的全新装备节点仪用于资料采集。
区内出露岩性激发、接收条件差,地形起伏剧烈,次生干扰发育,资料信噪比低;推覆区下覆原地构造断层发育、反射同向轴连续性差,成像效果差是项目施工的技术难点。努力提高原始单炮资料品质,提升剖面信噪比,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效果,优化本轮线束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等成为新一轮勘探施工的技术应对措施。
早在去年8月中旬和12月上旬,项目施工负责人邹军等就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分两次对工区内地形地貌、地表地质、交通、通讯、水文、天气、人文地理、地质灾害、地面地下设施、障碍物和干扰源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精细踏勘,并于当年完成了工区的高清低空航拍,获取大批一手资料。这些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为技术人员做好施工设计,优选施工参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开年后,施工单位一边做好新冠病毒防疫工作,一边做好项目启动准备。3月下旬,获得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开工许可后,测量、钻井等工序施工作业陆续展开。
截至发稿时,测量已全部完成,钻井完成88.37%。整个项目施工计划6月底前全部结束。 (彭军 王煜钒)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