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校园跑到社会里,一转眼已近三年了。上大学时,通常正当我兴致勃勃浏览网页或者在灯下全神贯注读书时,电突然就停了,黑暗屡屡在十一点将我眼前的光亮终结,晚上断电是我们学校的一项特有的制度,理由是为了让学生按时就寝,次日课堂上方才有充沛的精力。关于此事,四年来我一直是抗拒的,因为黑夜一次次残忍地在我宝贵的生命线上划去一个日子。
印象中,关于时间的描述,最早潜入我脑海的词汇便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老实说,当时的我是不明其真意的,为了不在课堂上被老师责罚,诸如这一类的成语警句定是要下功夫硬背的,读个百十遍,才肯罢休。幸运的是,这种低年级学生惯用的招式让我安然无恙地度过了小学的语文课堂,现在想起来,依旧不陌生。
时光真的在飞逝吗?直面这个严肃的问题,我的内心是空虚的,甚至会突然对不明了的未来产生一丝慌乱。我们把已经失去的称为过去,尚未发生的称为未来,而此刻停留在手心的,便是现在,但这时光何尝会乖乖地停留?当下亦转瞬逝去,我们究竟还有什么?倘若要寻一些事物的痕迹来证明,不妨看一看朱自清先生的见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时光默默地消失在我的面前,离开我的空间,仿佛吹过的细风,再不之所踪。
究竟过去是否不复存在?这个掌控时光的幕后真凶到底是谁?在牛顿经典力学的理论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时间是独立于世界而均匀流逝的,就像一个时钟,一秒,一分,一时,都是均匀的刻度,都有它固定的名儿,比如1时1分1秒和1时1分2秒,虽各自独立,本质则无异,指针划过去那一刻亦将不复存在。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即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算得上我学生时代最偏爱的一门课程,把瞬间变成永恒,在时间中摆脱时间,就像诗人神奇般的畅言。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有关联,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四维时空坐标,共同参与到物理过程中去,所以时间和空间有关系,不再是全空间共有的了。根据这一理论,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说质量大的物体周围时间会变慢,同时在超越光速的前提下,时间的流淌也会减慢,扭曲,不再是匀速逝去的直线,甚至倒流,回到过去,如此时光即成为永恒,可眼下这样的说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怎会有无穷大的质量,或者超越光的速度呢?由此可见,过去是不复存在的,时光并非永恒。
可是,我仍不相信时光卷走了一切,那些逝去的青春年华必定给我们留下了更加宝贵的礼物,友谊,爱,欢乐,孤独,痛苦…使我们渐变得成熟,渐变得珍惜当下。(强艳雄)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