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学会和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合举办的“中国通用航空大会”,日前在素有“中国西雅图”之称的西安隆重开幕,与会350多名中外专家认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次大会旨在国内外通用航空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国内外通用航空领域的产业人士打开一扇了解中国通用航空市场与政策环境的窗口,搭起一座开展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大会设立的三个平行分会重点探讨了通用航空市场拓展方面的发展主题,主要包括农林喷洒、航测航拍、地质勘探等通用航空传统市场;警务专用、电力巡线、海岸线巡逻、人工干预天气、飞行培训等通用航空新兴市场以及通用飞机的融资租赁、地面服务代管、通用机场运营等通用航空待兴服务市场。国内外业内人士围绕发展通用航空市场进行了观点精辟、内容丰富的主题演讲。
洪峰副省长在大会上致辞说:“期望能以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新起点,交四海宾朋,借八方之力,充分运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这一国家级平台,加强陕西航空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航空高技术产业,不断提升陕西航空工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国的航空工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范肖梅认为,在政策层面上,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已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一般运行与飞行》等行业管理法规相继出台和中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中国通用航空将迎来春天。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金乾生向笔者介绍,目前,航空产业发展面临两个历史性重大机遇,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的传统运输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民航客运、货运及公务通用航空三大市场每年速增,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美国现拥有各类民用飞机30万架,中国的民用飞机尚不足1000架。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巨大的。二是国家大型飞机项目的立项。今年3月,国务院确定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这是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型运输机生产已定点陕西。两个大型飞机项目同时立项后,陕西不仅在大型运输机上成为龙头,而且在大型客机研制及系列化发展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机会。
据中国通用航空专家委员会预测,未来10—15年,中国私人飞机的拥有量将从2006年底的11架增加到2020年的2000架,中国通用飞机生产厂家将显著增加,中国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5座级轻型多用途通用飞机小鹰-500,已于2005年10月成功通过民航总局的适航审查,取得合格证,进入批量生产。2006年11月,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渭南蒲城通用飞机项目也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建成亚洲最大的通用飞机制造中心。目前中国通用航空从业人员已达8000多人、通用航空飞行人员1768人。
今年7月22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与杭州天都城携手,推出了全国首家飞机4S店,迈出了国内私人飞机市场营销的第一步,引起了业界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标志着陕西走在了私人飞机发展的前沿。
在这次会上,有一批重大技术交流成果签约。其中,国家航空基地企业西安西捷飞机有限公司与蒙古共和国签署了订购10架由其组装生产的“巡逻兵”固定翼飞机的协议;泉州中油捷顺油品供应公司与西捷飞机有限公司签署了在泉州设立西捷飞机4S店等相关协议;中杰(杭州)酒店投资管理公司与香港卓成动力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签署了购置R44直升机的协议等。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