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维权 >> 正文

违法排污要负法律责任

企业报道  2015-04-28 08:07:43 阅读:390

  违法排污企业遭遇环境诉讼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违法排污现象日益严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违法排污企业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法律诉讼

  □本报记者张佩颖/文

  近日,郑州市二七区法院和北京朝阳区法院分别对河南省郑州市朱书利诉龙辉钙粉厂环境污染案和北京市万科星园裘幼萍家装导致空气质量超标案,进行了受理并经认真细致地工作和严谨的审判程序,两污染企业败诉!这是记者在日前中华环保联合会召开的环境维权新闻发布会上得到的信息,也是迄今为止少有的由于环境污染而败诉的案例。专家指出,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如若在举证责任倒置等问题上有所突破,企业将会因污染、破坏环境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现状:环境执法难

  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介绍,他们去年一年查办的环境违法案件有两万余件。而国家环保总局信访办副主任肖根旺透露,每年由于企业违法排污引起的信访、上访的案件达六七十万件。

  仅从国家环保总局授权成立的全国惟一环境维权民间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的数据来看,其成立几年来,向公众提供环境法律咨询就达11000余人次,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接受各类环境投诉636件,介入公众污染受害案件212起。2007年环境投诉案件逐日上升,提供环境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收到各类投诉、上访等500多件,其中投诉环境严重污染的案件120起。但是,大多数案件都因立案难、举证难、鉴定难、处理难而搁置起来。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的环保纠纷案件有几十万件,但真正告到法院的不足1%。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侵权案件也是屈指可数,其中胜诉的案件更是微不足道。这说明环境污染治理难,环境维权案件的诉讼更难、胜诉难上加难!

  立案不行,罚款也难。按照我国现有法律,对于企业污染超标排放,省级环保部门的罚款权限只有20万元。可很多企业若运行环保设备,一天的运营费用也不止20万元,而利润就更可观了。因而造成了违法企业宁愿交罚款也不治理污染,形成了现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尴尬局面,也造成了上访、投诉等诸多不和谐现象。

  法律:惩治力度加大

  针对如此现状,国家已将转变发展方式、实行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从宣传层面落实到动真格的: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发展、提高环境准入门槛、降低能耗企业出口退税等举措,惩治力度的加大,已开始影响着环境违法立案从难向易的转变。而且现在的环境执法检查已有人民法院及检察院的介入。由此不难看出,以高昂的环境代价换取增长的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污染环境的企业如果执迷不悟,将面对越来越严厉的法律制裁。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原环保总局法规司长李恒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如若在举证责任倒置等问题上有所突破,环境执法难的问题将能解决。李恒远解释说,环境污染举证是要有手段的。眼看着企业在污染,但却没有手段来证明污染物质、超标倍数等立案需要的证据,无法举证当然就无法立案。但是,据李恒远介绍,国外不少环境诉讼是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投诉你污染环境,你企业要自己取证来证明你清白,没有污染。可我们的现行法律中尚无此条文,因而如果我们的法律在举证责任倒置上有所突破,让所有侵权企业倒置举证自己没有污染,这将震慑更多的违法企业。而且,通过法律既可以化解群体事件,解决不和谐现象,又可以给企业以警示。

  另据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开始,我国政府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打击力度。今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将出台,届时处罚力度将比现在加大很多,“最高罚款会增加到上百万元”。

  支招:发展治污并重

  面对日益规范、严格的法律,企业应当怎么办?李恒远认为,做一个合法企业公民,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做到节约能源,清洁生产。

  然而环境保护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事业,仅仅要求企业自律是很难做到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李恒远提出首先是要真正保护环境,必须突破地方保护主义。长期以来,地方保护成为制约我国环境保护、环境执法、环境维权的重要障碍。“企业是本地的,政绩是自己的,环境是大家的”,这些思想都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财政和税收等利益保护污染企业,企业与个别行政领导有利益关系,环境污染与腐败关联,从而使污染企业受到特殊保护。

  其次是要加强后督察工作,防止屡查屡犯。一些企业治理污染都不太自觉,存在“三不怕”,不怕环保监察、不怕污染处罚、不怕损害公众利益。往往屡查屡犯,玩弄猫和老鼠的游戏。因此,要建立后督察机制,实行专人负责,跟踪到底!

  然后是联合新闻媒体,营造舆论监督氛围。污染企业不怕罚款,但都怕新闻媒体曝光。因此,要强化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还有就是要提高群众环境维权意识,使环境污染案件得以查处。我们在督察工作中发现很多群众不敢主张自己的环境权益,怕受到打击迫害,往往忍气吞声。因此要提高百姓的维权意识,打消顾虑,帮扶弱势群体,挺起腰杆子与环境污染行为作斗争。

  最后是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污染既是污染社会也是污染自己,污染的企业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一定要坚持在发展中治污,在治污中求发展。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