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纺织服装、印染、小五金等工业发达,其中不少企业从事贴牌生产业务。近日,该市工商部门在对辖区内贴牌生产企业调查中发现,受托贴牌加工企业有不少掉入侵权陷阱,引发企业名称争议、商标侵权等纠纷。
无锡市有贴牌加工企业320多家,以纺织服装加工业为主,绝大部分从事外贸服装加工,还有少部分为国内企业进行贴牌生产。该市工商部门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对自己受托贴牌生产的产品涉及企业名称、产品名称、产地以及商标侵权事先并不知情,真正的幕后“黑手”是那些下订单的委托方。有些加工企业没有认真审查委托方的主体资格和委托加工资格证明,仅凭其订单或传真件就开始生产,也很少与委托方签订合同。这样做的后果导致不少企业有意无意间掉入侵权陷阱。该市北塘区有一家服装加工企业,受一家韩资企业委托加工1万多件T恤衫、西装,使用的企业名称是韩资企业的,而商标与国内的“雅戈尔”知名品牌相近似(稚戈尔),结果引发商标侵权纠纷,委托企业和受托加工企业一起被告上法庭,受托企业赔偿10多万元。
所谓贴牌加工是指国内生产加工企业接受国外企业的委托,使用国外企业所拥有的商标为其加工产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生产加工活动。俗称贴牌生产,英文缩写为OEM。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量的不断扩大,生产加工企业接受国外企业委托从事贴牌加工的贸易方式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其中的商标侵权行为也不断增多。在近两年的保护商标专用权执法中发现,企业对商标专用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相当一部分企业未审核加工品牌的商标注册状况就盲目接单生产、出口,导致侵权货物被工商、海关查扣后而蒙受损失。
无锡市工商部门经调查分析,认为侵权陷阱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有些境外不法分子委托加工侵权产品,这类委托方往往是一些境外的非知名企业,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或换一个企业名称,这类不法外资企业以东南亚地区居多;二是国内一些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为求打假效果,恶意派人委托加工侵权产品,再向有关部门举报,使受托贴牌加工企业成了“冤大头”,此类案件去年无锡发生了20多起;三是同行业竞争对手为搞垮对方,派人向加工企业下订单,指定生产侵权产品,而后再行告发,此类案件以无锡本地区居多。为此,工商部门提醒有关企业当心委托方下套,受托加工产品时,一定要严格履行签订加工合同手续,详细审查委托方的主体资格以及商标所有权,有关事项模糊不清的,签合同前要实地调查或向当地工商部门咨询,切勿贪小利盲目代客贴牌加工产品,以免掉入侵权陷阱。
专家指出,由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内生产经营领域监管较多,而对外贸出口和加工企业的经营行为则往往疏于管理。国外制假、售假者正是利用有些执法人员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有误区、产品及包装上使用的都是外文商标和标识(这些商标往往都是国际知名品牌),并且国内的外贸企业和加工企业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甚少,一般人员一时从表面无法识别等因素,将中国作为其“制假工厂”,从而将侵权商品销往世界各地,甚至又转口销往中国。为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加大对该领域处罚力度的同时,更应当从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送法上门,加强对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