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正文

缅甸达贡山脚下再展风采

企业报道  2019-06-04 10:32:55 阅读:1799

  ——中国十五冶中色镍业(缅甸)有限公司1号生产线大修纪实

  2019年5月18日晚20点18分,中色镍业(缅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红卫一声令下,1号生产线电炉两侧四支油枪同时点火。十五冶三公司承建的1号生产线大修项目经过全体人员81天的攻坚克难、奋力苦战,圆满完成施工,1号线电炉系统正式进入烘炉升温开炉复产阶段。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色镍业(缅甸)有限公司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美丽的达贡山下。10年前,十五冶人充分发挥“开得动、打得响、过得硬”的企业精神,发扬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成了一座准现代化镍铁冶炼企业,创造了多项亚洲第一乃至世界领先的安装记录;当年的“茅草屋”,现已建设成为中国有色集团首个海外传统教育基地,激励着一批批后来人。此次1号生产线系统大修,是中色镍业(缅甸)有限公司经历了近8年的满负荷生产之后的第一次大修,也是十五冶首次承担的大型海外大修项目,十五冶三公司全体参战人员继续秉承企业精神,克服各种困难,战高温酷暑,保安全质量,抢进度保节点,得到了业主方、设计院等各方的高度赞誉,续写了中国十五冶人在达贡山下再创佳绩的新篇章。

  春节出发

  2018年12月中旬,得到组织人员去缅甸项目大修指令,十五冶三公司立即对照大修工程量,着手工程前期策划和施工方案的编制以及材料工机具的利旧、采购计划工作,联系确定窑炉施工队伍,与窑炉施工技术人员一道按照总工期的要求,倒排工期,将每道工序每个节点细化到日历天。

  人力资源的组织是关系到工程成败的关键,岁末年初,思家心切是人之常情。部分外聘员工听说春节出发时,便打起了退堂鼓。但是时间不等人,在与十五冶三公司相关部门沟通之后,项目部充分发动老员工、班组长“带兵打仗”的优势重招旧部,5天之内,施工班组人员全部配齐。与此同时,项目部还随时了解掌握了窑炉施工队的人员组织及其他资源配置计划的情况。2019年1月20日,第一批7人小分队赶赴现场,开始着手生活大临必需品的添置以及与十五冶金采公司缅甸项目部和业主方人员全面的沟通,就项目的工期节点、施工用大型设备、主辅材料进场和制作场地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刚刚过完春节后的2月11日和2月21日分两批次组织了93人安全顺利地抵达施工现场。员工们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窑炉施工的辅助设备、钢构件、烟道管预制等工作,实现了1号电炉2月26日正式停炉、“停炉就能施工”的目标。

  集装箱往现场一摆,装上一扇窗户就成为了项目部的大修现场办公室。业主大修指挥部每天上午8点半和下午5点,分别有一个碰头会。晚上8点,项目部召开碰头会,检查每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安排后续工作,对照大修施工网络计划找准差距,商讨措施办法。白班从上午7点到晚上9点,每天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安装技术员王海兵与班长周德喜是师徒二人,在工作上配合得相当默契,每天基本上都是周班长在现场给晚班工作交代完,回到宿舍后,坐在床上两人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把明天以及后续几天要做的事情提前考虑。他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组人员能不能开得动、冲得上,跟技术员、班组长有很大的关系,你把工作考虑到了前面,思路理顺了,班组人员就知道了怎么干,每天必须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做到了心里有数,这样干起事情来就会得心应手、顺顺利利。”

  一路高歌

  十五冶三公司承担的1号生产线大修任务包括电炉内耐材的砌筑及炉顶耐材的浇注,是此次大修工程事关成败的重中之重。该电炉炉膛内空长达34米,宽度为11米,高6.3米,最大工作负荷72000千伏安,是亚洲最大的镍铁电炉。其结构复杂施工场地局限,内衬耐材砌筑质量要求达到毫米级别。在2月26日正式停炉后,炉膛和炉底镍铁溶液的降温便成为了大面积作业的当务之急。项目部找准重点难点,立即开始打开顶部钢结构,在炉膛上方加设三台措施电动葫芦,以便于炉顶及炉膛内部材料的进出,在12米层和7米层各架设4台轴流风机,多处连接水管利用压缩空气对炉膛进行雾化降温,并对已经烧损的炉墙钢结构就地拆除,加强空气对流。在炉膛温度还高达800多摄氏度的时候,就立即开始了炉顶浇注料和墙体耐材的拆除清理。施工高峰时期,150余人冒着高温实行两班倒,在炉体北侧设立三个出料口,24小时进行不间断作业。拆除进行到20天时,炉膛内实测温度还有200多度,工人师傅们的工作鞋底被熔化变形。施工最艰难的是炉底镍铁,停炉前未能流出的镍铁,把320多平方米的炉底表面全部铺满,比停炉之前预计的工作量大了很多倍,经过项目部与业主方紧急商量,在排除了其他几种预案之后,最终决定采用吹氧管对镍铁进行大氧切割。经过近30天的艰苦努力,电炉内部共拆除清理各种耐材、炉渣2800余吨,镍铁800余吨,项目部终于啃下了这块 “硬骨头”。与此同时,安装综合班组与窑炉施工队紧密配合,13根新水冷梁的施工在抓紧穿插进行,电炉顶部烧损的408根悬挂梁全部拆除换新,为电炉内部清理完成之后脚手架的搭设、炉顶浇筑赢得了时间。

  电炉的炉顶是电炉砌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炉顶浇筑长度为33750毫米,宽度为10700毫米,浇注料浇筑厚度为400毫米,浇筑总量近400吨。为赢得施工时间,保证浇筑质量,项目部在经过与业主方沟通之后,施工人员采取了将整个炉顶分成17个小区,脚手架支护搭设好了一个区域,炉顶小梁、锚固件及吊挂装置的焊接施工及时跟进。浇筑时因施工场地狭小,施工人员只能采用小型搅拌机,严格按照配比要求将浇注料搅拌均匀之后,用手推车运至场地,再利用小型振动棒振捣打实。经过4天的昼夜不间断作业,按时顺利完成了电炉炉顶的浇筑任务。

  两台回转焙烧窑直径5.5米,总长度115米,是整个冶炼厂区的核心设备。焙烧窑内耐材拆除看似简单,但20多台风镐一天一夜的破除面积还不到15平方米,为解决破除难的问题,项目部一方面紧急与公司联系爆破专家远程指导事宜,一方面在项目附近采矿厂联系炸药与爆破操作人员,多方沟通,逐步试爆,克服了施工环境恶劣、噪音大、灰尘多等不利因素,坚持两班作业,按时完成了600余吨耐材浇注料、11000多处锚固件的拆除以及打磨、放线再重新焊接锚固件和浇注料的浇筑工作。

  项目员工凭着敢打敢拼、不屈不挠的狠劲,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干劲,实现了大修的一个个节点目标:3月31日晚上,电炉内部的镍铁块以及耐材全部清理完成;4月2日,电炉框架结构修复、调整完成;4月10日,电炉炉顶耐材浇筑完成;4月12日,炉体4种规格45组铜水套拆除更换完成;4月28日,焙烧窑耐材浇筑完成,5月5日成功点火烘窑;5月12日,提前完成2号电炉中修任务;5月16日,1号电炉内部耐火砖砌筑完成;5月17日,炉底拉杆调整完成;5月18日,1#电炉熔池300吨保护层耐材振打结实,质量验收通过,电炉一次性点火成功。

  艺夺天工

  地处东南亚的缅甸,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季、雨季和凉季。3月至5月份是缅甸的热季,正好是1号生产线大修激战正酣的时候,连续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电炉内部的耐材砌筑,是1号生产线大修最关键的节点,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整个炉底和炉墙耐火砖品种型号多达47种,不定型耐火材料也有8个种类,耐材总质量超过2100吨。砌筑61层,层层都不相同,19种膨胀板,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镶嵌到砖缝里,最重的单砖有64公斤,最小的砖也有8公斤多,每天约70吨的进砖量,只能从出铁口利用人工一块块往里搬运。炉底捣打料找平层的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砌筑质量,300多平方米的炉底面积,其允许误差要控制在两毫米之内,难度可想而知。耐材砌筑时,一台水准仪,一台激光测距仪架在里面,每完成一层都必须测量、检查。设计院、耐材生产厂家、业主方和项目部的技术管理人员,每天都在施工现场盯着,不容有任何闪失。镁砖不能见水,哪怕是汗水都不能滴到砖上,作业人员在施工时,每人脖子上围一条毛巾,有汗水随时擦掉。耐材工厂生产时的误差,也只能干切干磨,以达到砌筑的要求。噪音大、灰尘多、高温闷热,是电炉砌筑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作业人员进炉干干净净,出来只能看见眼睛眨。窑炉施工的老徐,是一个有着多年窑炉施工经验的老师傅,每天蹲守在现场,他自嘲地说:“我们现在是‘五不’员工:不敢生病、不能犯糊涂、不能请假、不能按下班时间下班、晚上回宿舍了不能好好睡觉(随时都会有电话打过来)。”30天的窑炉砌筑,达到了预期的目标。5月18日,当最后的300吨保护层捣打料振打结实后,电炉砌筑一次性通过了由设计院和业主方组织的质量验收。

  2号线的2号电炉中修,是合同之外临时增加的工程量。在整个中修过程中,电炉内的温度必须保证在1100摄氏度左右,以防止炉内的镍铁水凝固。中修开始前,项目部便提前组织了施工人员查看现场,做好了施工设备材料和工机具的准备工作,充分预估了炉顶高温和施工场地狭小等不利因素,加设了4台轴流风机用于炉顶对流通风降温,安排了专人将瓶装水、冷饮等直接送至施工现场。从5月7日中修开始,施工班组20余人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特别是8根水冷梁,每根需要用两条11米左右长的不锈钢板进行满焊加固,且加固的每条不锈钢板尺寸都需要现场测量,工人师傅们猫着腰,冒着炉顶六十度以上的高温,轮换着上阵,咬牙坚持工作,班组工人赵敬明说:“口干,水是喝下去不少了,就是没有汗出来。”其实是炉顶的高温已经将身体里的水分直接蒸发掉了。就这样,2号炉中修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还提前一天完成了所有中修的项目。业主方设备部负责人感慨地说:“专业队伍就是不一样,干的活有模有样,提前完成了任务,施工现场还做到工完料清、整整齐齐,我佩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0年前,上千名建设者把团结拼搏的精神刻在达贡山上,10年后,十五冶三公司这支百余名的检修铁军不负重托、日夜鏖战,把智慧和勇敢写在伊洛瓦底江畔,闪耀的炉火见证了他们敢啃硬骨头、无私无畏的决心和信念,映红了他们为公司转型升级、进一步“走出去”的坚定信心,他们在达贡山这片土地上,奏响了团结奋战的凯歌。(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左玉霞)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