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正文

企业文化在重塑中得新生

企业报道  2016-12-14 10:21:11 阅读:835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段话是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

  然而,作为全世界惟一一种数千年延续不断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所在国家,现在企业文化被很多专家、学者作为“西洋经、舶来品”来顶礼膜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悲哀与嘲讽。

  常村煤矿的市场化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又具有什么关系?

  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浪潮中,常村矿市场化改革显得卓尔不群。

  “作为一个煤矿企业管理者,更多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不仅要考虑创造多少资金、技术、市场等有形资源、资产,更应该考虑给企业留下什么样的思想、管理和文化。”王志清用他超前、睿智、务实的思维,来阐释常村煤矿文化建设的定位。

  其实,早在2006年王志清来到常村煤矿不到一个月,就提出了“以人为本,务实创新,追求完美,勇夺第一”的常村精神。

  制度重构是企业文化

  建设的中心环节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使人们首次对文化软实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在企业层面上,软实力是指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对外占领利益相关方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心智能量以达到企业目标的能力。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模式、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软实力资源;而在企业外部,品牌与服务、社会责任和企业知名度三个方面则是其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潞安企业文化包括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又包括员工行为和企业行为两个部分。企业行为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主要有企业模式、产权、人事、用工、分配、业务流程等6个方面的制度,也称制度文化。常村矿推行的内部市场化管理,就属于制度文化范畴。”潞安集团党委书记王安民就常村煤矿市场化改革与潞安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做如是介绍。

  王志清更是非常重视企业价值观念的重构与思想认识教育。

  “人论个头,没有大象、鲸鱼大;论负重、比灵巧,比不上蚂蚁。但是人之所以是万物之主,就是因为人具有思维属性。而且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是思维上的差别。”王志清经常这样教育干部员工。

  正是因为把内部市场化改革作为企业制度的再造与创新,所以从一开始,常村煤矿就从建塑新文化的角度,进行全盘审视和全局定位。

  王安民说:“制度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个机制问题。在企业管理中指的是工作方法,是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与控制的功能和过程。”

  常村煤矿的市场化改革,正是遵循这个思路,按照“螺丝就是工资,工资就是螺丝”理念,把市场机制引入内部,对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流程、机制进行再造的同时,建立崭新的市场化制度文化。

  “这是制度文化全盘重构,不仅涉及到所有部门,更贯穿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各个流程。”常村煤矿党委书记王观昌向我们介绍。

  常村煤矿通过市场化改革,对原有生产工艺、管理流程进行再造的同时,还完成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再造与创新。

  市场化管理实现了工作量的收购、买卖,体现了“好好干不行,干好了才行”的“不相信眼泪,只相信结果”的市场本质。用常村煤矿员工的话讲,则是“用结果求证过程,以绩效论成败!”

  较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市场机制更注重务实与效率。常村煤矿提出了改革的“两个限度、一个中心”,所谓“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中心,把市场化改革和矿井安全生产、快速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务求实效,不走形式。

  而潞安集团的文化建树,也正是以显著的“落地性”、执行力为最鲜明的特征,成为全国煤炭系统、也是中西部地区惟一一个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文化对接与淬火重生

  全新的市场机制与制度文化,为常村煤矿的创新与执行工作主题,提供了源源不断、澎湃激荡的内在驱动力。

  在开展以内部市场化为中心的企业制度文化重构之前,常村煤矿也有自己原有的文化模式。这是文化的传承属性所决定的。

  一般而言,企业的表层文化因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扭转,但是深层的理念文化,则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那么,常村煤矿又是怎样处理深层文化变迁的呢?

  该矿企业文化负责人介绍说,常村煤矿在文化重构中,十分关注对原有文化的对接和重生。

  山西潞安集团是我国“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为我国煤炭系统第一家、也是中西部地区第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潞安不仅有光荣的企业文化传统,更在新世纪积极创新,抓住员工行为这个关键因素,以6S管理为切入点,开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潞安没有简单套用传统的6S管理模式,而是将生产经营中的6个生产要素———“准时、清洁、标准、整理、安全、素养”和员工行为融合在一起,通过班组逐日考评,实现企业对员工的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了企业管理的升级。这一管理模式曾经一度成为集团制度文化的主流,在常村煤矿的特定发展阶段,立下了汗马功劳。

  常村以内部市场化改革为中心的制度文化重塑,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和传统的6S管理模式的对接。

  在常村矿矿长王志清和党委书记王观昌看来,6S管理模式和内部市场化改革不仅毫不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一方面,6S管理模式为企业内部市场化重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常村煤矿内部市场化改革之所以能在短期迅速见效,与其良好的6S管理模式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全新的市场化管理理念,颠覆了6S管理模式的他律模式。当员工“干自己的活,算自己的账,挣自己的钱”的时候,他就变成了自身经济效益的自我管理、自我驱动、自我约束。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王安民高度评价常村煤矿的文化建设成就:“6S是与内部市场化对接的好平台。”可以说,常村煤矿从6S管理模式向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跃进,在企业文化层面上触动了管理的深层人本内涵,其文化优势一目了然。

  其实,不仅是与6S的完美对接,在企业文化建设各方面,常村煤矿市场化的制度文化重构,都体现了对潞安新文化的阐释和实践。

  在潞安,有一个中国煤炭界乃至中国工业界都非常有名的石圪节精神。而在常村煤矿的内部市场化改革中,贯穿的正是“螺丝就是工资,工资就是螺丝”的新理念。这种精细化管理、节约化管理的理念,其实正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石圪节精神的时代发展与最新成果。

  王安民书记评价说:常村煤矿市场化改革的新理念,丰富了石圪节精神的时代内涵,实现了石圪节精神的与时俱进。

  与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完美对接,对传统管理思想的传承再造,构成了常村煤矿新时期企业文化的璀璨星空。

  人本文化引领成长

  “我们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我们现在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就应当把旧的、传统的、计划经济残留的文化一扫而光,防止旧文化的蔓延;要逐渐建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潞安的新文化。”山西潞安集团董事长任润厚说,“常村煤矿找到了企业新文化建塑的一把‘金钥匙’。”

  对于常村煤矿来说,这把金钥匙的含金量在于,它转变了企业员工的文化角色,再造了企业的制度文化,更触及了企业深层的文化理念。从本质意义上,这是一种人本文化。

  当每一个员工都成为这种文化的参与者,这种文化将会成为推动企业成长的永恒动力。

  和2006年相比,2007年的内部市场化改革更是硕果累累:

  ———2007年全矿月度采掘工程质量由1月份的133.98分,提高到6月份的152.04分;工程精品率由1月份的50%提高到100%,并保持至今;矿井质量标准化等级从1月份的国家一级上升并保持为目前的精品一级;

  ———2007年全矿工作面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80.3%,比2006年全矿平均水平提高1.7%,多回收煤炭20万吨以上;

  ———2007年全矿每月运输平均为6572车,比2006年同期的月平均水平增加了1166车,提高了21.6%;

  ———2007年全矿共申报技术革新项目95个,审批立项91项,已经实施完毕通过验收86项,其中有16个项目评为1等奖、22个项目评为2等奖、34个项目评为3等奖,许多先进实用技术,都走在了潞安前列。

  ……

  “两年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市场化改革永无止境”,王志清说:“企业文化建设也永无止境。”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