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正文

真假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背后的故事

企业报道  2016-08-11 08:42:07 阅读:3346

  近年,国家人事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中国专家科技咨询中心没有开展过国际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活动,也没有以任何形式与任何单位举办过各类国际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班;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没有授权过其他单位使用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专业人才信息登记申请表和中国国家人才网专业人才备案表举办国际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班。声明强调上述活动均属冒名欺诈行为,应立即停止,并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一些机构冒用相关政府部门名义开展虚假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的事实开始被揭开内幕。

  靠“傍官”“傍洋”招摇撞骗

  扯着虎皮作大旗是骗子们的惯用伎俩,假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也不例外。这些机构通常会以冒用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名义、冒用国际知名机构名义以及到境外注册名字唬人的离岸公司三种把戏蒙骗职业经理人。很多企业之所以上当,往往都是被这些机构的“背景”所迷惑。

  把戏之一:利用人们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官本位”观念,冒用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名义。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闫建平介绍,像这种冒用国家部委的名义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的欺诈行为近年来呈上升势头,除冒用国家人事部外,还有一些机构打着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部委的旗号招摇撞骗。该办公室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10来个企业打来的反映受骗和咨询证书真假的电话。

  把戏之二:利用企业和职业经理人急于与国际接轨的心理,冒用国际知名机构或知名人士的名义。

  记者登录了“世界经理人认证中心”网站,该网站声称:“2005年蒙代尔先生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亲自打造世界经理人资格认证体系……”令记者疑惑的是在该机构的《资格认证标准》中居然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业经理人事业”这样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字样,而该《资格认证标准》中的很多内容竟然与中国企业联合会今年7月份正式向社会发布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2007版)》一字不差。

  把戏之三:利用社会上崇拜权威的心态和信息不对称,到境外注册名字与国家机关及国际机构类似的离岸公司。

  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培训处处长刘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有些认证机构是在香港注册后在内地展开“认证”的,这些机构并不一定具有职业认证资质,也不是市场和社会认可的权威机构,最多只是一个合法的法人。比如“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评审委员会”,前几年在全国一些地方大搞非法认证,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所谓的认证机构。

  来得猛跑得快

  “野鸡”认证机构进入认证市场的惟一目的就是快速圈钱套利,所以,在运作前期,它们会疯狂地到处打广告、随意发展代理机构,甚至有的机构根本就不进行培训和考试,只要交了钱就可以拿到其印制精美的证书。而一旦受到工商和其它部门的查处就立刻撤摊走人,逃之夭夭。

  因此,除了冒用相关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的名义外,牛皮吹破天也是“野鸡”认证机构的特点之一。

  闫建平告诉记者,越是“野鸡”认证机构,其名头就越唬人。这其中不仅有冠以“国家职业经理人”、“中国职业经理人”、“国际职业经理人”、“注册职业经理人”等字样,也有以“白金版职业经理人”、“黄金版职业经理人”等名头招揽人气的;更有甚者,居然堂而皇之地把国徽印在证书的封面上,以造成国家认可的假象。

  某职业经理人认证机构在黑龙江省的分支机构居然公开宣称:“中国职业经理人等级资格认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认证制度,代表了当今中国职业资格认证的最高水平。”“中国职业经理人等级资格证书是职业经理人求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该证书是法律公证的有效文件,同时在全球140多个国家获得承认。”当记者对该机构负责人进行采访时,他先是声称印刷错误,实际上是得到了几十个国家的承认。而当记者进一步要求他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时,他根本拿不出任何证明材料,敷衍了事地推说是总部的统一“宣传口径”。

  而在“世界经理人认证中心”的网站上竟然煞有介事地向职业经理人“承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将亲笔签名认证,获颁世界经理人资格认证者可直接进入《世界经理人》人才库,认证成绩优异者将由《世界经理人》强力向世界500强企业推荐,获得纵横商界的最佳良机。”

  在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时,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柴寿钢指出:对于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目前在一部分人的思想中还存在误区,认为“只有政府发的资格证书才是权威的”。之所以有些机构会冠以“中国”、“国家”、“国际”等名词,就是为了迎合这部分人的心理需求。而事实上,早在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了“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的政策精神,按照文件精神,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应该是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自律开展的社会化工作,政府部门负有制订法规和市场监管的职责,而不是参与到具体的认证工作中来。

  识别真伪并不难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掌握的信息,目前我国境内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的国内机构有20余家,国外登陆中国抢滩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市场的机构有近10家。这些机构大体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类是经民政部门注册的全国性社团组织、行业组织,其中包括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等等。

  第二类是有经营管理专业设置传统的高等院校,这其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第三类是与国内合法职业经理人认证机构合作的国际职业经理人认证组织,比如英国国际职业经理人协会。

  第四类就是冒用其它单位名义的境内公司或根本不具备在中国大陆合法开展资质评价资格的境外注册机构。诸如被刘彦生点名的“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评审委员会”等。

  面对数量繁多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机构,许多希望通过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的企业领导感到非常困惑,觉得难以选择。

  在采访中闫建平告诉记者,其实要识别真假认证机构并不难,只要企业和申报人在参加认证前认真查询一下,就完全可以断定一个机构是不是合法认证机构。

  他说,只有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民政部才能批准使用“中国”做名字的单位,对于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国”公司,很容易得到其工商注册信息;在国家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民间组织在民政部所属的中国民间组织网上都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而那些打着国家部委招牌的认证机构也是很容易识别其真伪的。只要打电话到其对应的国家部委办公厅或到这些部委的官方网站上查询一下就一清二楚了。

  闫建平还拿出了一份以国家人事部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机构名义,要求“经中国企业联合会认证的职业经理人进行升级”的文件给记者。他指出这份所谓“文件”的行文非常不规范,可以说是漏洞百出:比如文件头上的发文单位与落款上的公章不对应;文件内容的措词不当、语句不通等。这些问题只要用心是很容易发现的。

  柴寿钢表示,非法认证机构的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一些企业和申报人的合法利益,更为严重的是使企业和申报人对相关认证工作失去信心,进而影响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单靠人事部的声明是不够的,而必须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企业、合法认证机构的共同努力。一是国家要加大力度规范认证市场;二是企业和申报人要转变“官本位”的人才观念;三是合法认证机构要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出品牌,得到市场和出资人的认可。

  柴寿钢透露,中国企业联合会已上书国家有关方面,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尽快出台有关法规,规范认证市场,加强认证市场的监管,让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免遭侵害。中国企业联合会愿意在帮助政府规范市场方面做出努力。

  世界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中的很多内容竟然与中国企业联合会今年7月份正式向社会发布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