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较为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为印度企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证明,只有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才能为企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纵观印度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其诸多内外影响之因素,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一、建立高效的公司治理模式,才能推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里昂证券有限公司曾经在《迅速发展市场中的公司治理》的报告中指出,在下列领域内中国公司治理的问题最突出:(1)国家是最大的持股人,这使得政治议程最有优先权;(2)很少有中国公司发布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公告或年度报告,中国公司没有创立优秀公司治理的紧迫感和强烈意图;(3)中国公司不具备恰当的、有鼓励性的经理奖惩机制;(4)与投资者的关系不紧密;(5)董事会成员和董事长没有独立性,他们的职责更多的是管理企业而不是监督企业。进而指出,这种以国家为中心的股份持有结构抑制了公司治理,导致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低下。其结果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印度上市公司在股权回报率方面优于中国同类公司。这种状况近年来虽有改变,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如中国公司2005年的平均股权回报率约为17.4%左右,远低于印度公司26.4%的股权回报率。中、印公司的这种差距,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改变。其原因是“在公司治理规章条例、实施这些规章条例以及制度机制和公司治理文化方面,印度比中国做得好。”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印度企业和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先进经验,清除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这个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机制、经营机制、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规范股东、管理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并在实践中因应情况不断地完善法规体系,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与国际规范一致的、能够得到国际投资者认可的高效公司治理模式,从而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及其它企业的治理质量,推进中国企业健康地持续地向前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制约印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是政府效率较低。中国的情况虽然比印度好一些,但问题也不少,企业要办成一件事,也要往返跑多个政府部门,盖多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公章,耗费很长时间、很多人力和财力,有的还要拉关系、送礼、走后门,冒违法的风险。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必然制约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中国政府部门要认真吸取印度的教训,坚决地按“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这三项基本准则,深化自身改革,确立服务观念,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当前,应集中力量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坚持政企分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提供各种方便;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企业关心的问题,加大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扶植风险投资为技术产业化吸引初始资金,完善和加快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新技术产业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改变“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基本公共服务综合绩效整体处于偏低水平”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才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印度较为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为印度企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证明,只有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才能为企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因此,我国的金融系统要充分利用外国金融业进军中国并开展人民币业务的时机,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营方法和管理经验,并结合国情和自己的实际,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拓展经营品种,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以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扭转金融行业存在的四大滞后,即直接融资滞后于间接融资的发展、债券市场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中小银行发展严重滞后于大银行的发展、保险业的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同时,认真解决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产品种类少层次低、风险定价等市场功能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部分领域存在较严的行政管制、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等基本市场约束问题与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而将抑制出口增长、以投机为目的的热钱大量涌入干扰我国资本市场等严重问题的情况下,我国的金融体系必须善于将问题转化为机遇,促使政府相关部门适当放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支持和帮助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紧紧抓住天赐良机,大胆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进行对外投资,充分享有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这样,才能为中国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发挥人才优势,大力自主创新,才能走上和谐而富有活力的企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印度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与印度企业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印度的软件等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只有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大胆自主创新,才能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然而,中国的现状不容乐观。从人才方面看,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中国各种高级人才的总量已经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经济依然处在粗放式增长阶段,所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应该发挥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从自主创新方面看,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仅为10%,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且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30%—40%的水平。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为此,中国企业必须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创新的根本,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全力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协作平台,把他们在建设企业创新文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尤其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中国已有的人才优势,把企业建成开放式的学习型的创新组织,从而,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选择适当方式,着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力求在核心技术上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电力、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这一教训说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只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对比中、印的基础设施情况,虽然中国优于印度,但中国的基础设施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下一个浪潮———服务业大发展的要求。仅以铁路运输为例,尽管从今年4月18日起,中国铁路运输实现了第三次大提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铁路运输的先进行列。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既没有像经济发达国家那样实现客、货分线,更未消除“春运”和长假日客票难求的状态。紧张的铁路运输状态,必然制约物流业的大发展,而物流业的发展受阻,必然连锁反应到制造业、零售业等行业方面受到制约。此外,中国电力供应和公路运输、水上运输、空中运输等基础设施,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中国必须认真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速度,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