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正文

艰难磨砺铸就事业辉煌

企业报道  2015-05-18 06:44:47 阅读:1038

  注重和谐企业改制获得成功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股权多元化的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总部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以董事长毛小兵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带领下,10年来企业高速发展,经济效益快速健康增长。资产总额由1999年的8.03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223.5亿元,增长了27.8倍,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133亿元,比1999年的5.4亿增长了24.6倍。2006年,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在青海省50强企业排名中跃居第一,并在全国企业500强中位居第314位,是青海省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国家500强的企业。2007年7月12日,西部矿业集团控股公司———西部矿业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由此,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1999年时,西部矿业的前身锡铁山矿务局仅拥有锡铁山这样一座面临减产的矿山;一个正在筹建规模不大的赛什塘铜矿;一个生产能力仅几千吨的落后粗铅厂;一个远在湖北规模不大的电解铅厂。以毛小兵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锡铁山矿务局转型关键时期(由中央直属企业转为地方企业),在内忧外患、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走马上任。

  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矿务局的现状是机制不活、市场压力增大、人员思想僵化,这一切在根本上制约着锡铁山矿务局的发展和壮大。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在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一届班子开始着手进行企业改革。当时,矿务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员动力缺失,旧机制根本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此,局领导班子第一步就大力推行“人事、劳动、工资”改革。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员工对改革是畏惧的、害怕的,身边多少企业,只要一改革就先让员工下岗或者降低员工的收入,锡铁山也涌动着混乱和抵触的情绪。在这样的时刻,局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员工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发展是为员工造福,是为社会创造福祉,改革就是为了让员工过得更好!”就这样,改革的方案提交到了职工代表大会上,在每一次的会议上领导班子都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耐心仔细地回答员工提出的各种问题,与职工代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不回避矛盾。

  至今,很多老员工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锡铁山矿务局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不会亏待广大的员工,不会让一个人下岗!只要企业在一天,我们会对员工负责到底!”就是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公司出台了“强制转岗,强制学习。不强制买断,不强制下岗”的政策、“内部退养政策”、“学习培训政策”等等。同时,明确提出要以“加速企业资本积累,加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提高”为当前重点任务。改革在和谐的氛围下、在员工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展开,当年就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主业辅业彻底分离、企业不再办社会、员工收入提高、人浮于事不见、生产指标提高、成本下降、收益增大等等。

  2000年,在灵活的用人机制下,以地质专家邓吉牛博士为代表的一批人才来到了偏远的大西北,分来的院校人才也不走了,人才的能力在逐步释放。就在那一天,锡铁山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锡铁山又发现更多的矿了”,企业活了,员工对未来无限憧憬。

  2000年5月18日,锡铁山矿务局成功改制为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成立大会上,毛小兵代表公司领导集体再次铿锵有力地说:“我们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我代表公司领导班子郑重向全体员工承诺:在3年内,要让职工的收入翻一番。在不久的时间内,要让每一位员工有一套西宁的住房、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拥有一份公司的股票!”当年,公司总部开始迁往省会西宁,而且在公司资金比较困难时期,开始集资建设城南新区的职工住宅。公司的股票也向员工募集,较短时间里员工获得了丰硕回报。

  2001年以来,针对一些老员工和艰苦岗位员工出台“息工”、“长假”、“挂靠”政策,每一项政策都充分考虑员工过去的贡献,考虑员工家庭的实际情况,考虑国家相应政策。西部矿业的息工人员每个月发1000元的工资,并且公司每年有年终奖金时,也给他们发放一定比例的慰问金。

  自2001年以来,员工收入每年都达到了20%以上的增长,并且在2005年年终对每一名普通员工奖励6000元,2006年、2007年年终奖励都是2万元。这一切,获取的是一个大好的和谐企业氛围,西部矿业的员工都以是西部矿业人而自豪,在工作中充满了感恩和忠诚之心,在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所有力量汇聚到一处,创造了企业辉煌成就。

  200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矿山(油田)企业”之一,是有色行业内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2004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

  连续蝉联“2003、2004、2005年度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

  自2003年以来,连续4次被评为铅锌采选业全国“效益十佳”企业第一名;

  2005年以来,两次获得“铜矿采选行业效益十佳企业(第一名)”。

  注重践行力企业经营战略硕果累累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决策层审时度势,在关键的历史机遇期,强调要“坚持以资源开发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不动摇,推动企业经济快速发展”。10年来,西部矿业集团领导班子始终如一地围绕核心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各种历史机遇,使企业日新月异地发展壮大起来。

  公司领导班子在战略思路上始终紧紧盯住国内和世界资源市场的变化,始终在勾画着一个飞速发展的、健康的、强大的世界资源企业的蓝图。结合企业实际,先后提出“市场化”经营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并积极开辟贸易融资、项目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资本运作新天地,带领西部矿业快速走上了“股权多元化、多产业平台发展”的道路。

  2003年,公司决策层提出“立足青海、巩固四川、发展内蒙古、挺进西藏”的资源开发战略,走“矿业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资源开发新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公司集中各种力量,加大了对资源勘探和资源控制的支持力度,在近几年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锡铁山铅锌矿的深部和边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青海赛什塘铜矿和周边地区的资源勘探有了新发现;

  在内蒙古得到了获各旗铜矿和双利铁矿等;

  在四川获得了呷村银多金属矿、夏塞银多金属矿;

  在西藏入主了玉龙铜矿和拉乌铜矿等。

  随着企业发展和全国市场经济的变化,2005年又率先确立了“以资源投资开发为主,以矿业报国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依托多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矿业市场的竞争”的长期发展战略思想。思路决定出路,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产业遍布17个省、市、自治区,控股和相对控股了二级、三级52家资源类企业,产业链延伸、产品品种范围扩大,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有代表性的企业有:

  湖南香花岭锡业、板溪锑业;

  江西金峰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嘎村、夏塞银多金属矿;

  湖北宜昌磷矿等等。

  在公司高速发展时期,公司决策层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内、外优劣势进行深刻分析,立足实际结合国家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静心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在2007年,进一步创造性提出“板块+区域”战略。

  目前,西部矿业已基本形成有色基本金属、稀贵金属、商业地质勘探、能源、黑色金属、盐湖化工、国际资源、非金属矿和其他产业板块(以金融板块为主)等9个产业板块。矿产资源品种进一步扩展,囊括了固体矿、液体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各板块公司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初步形成了以产业、研发、投资、融资为一体的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发展模式,从而为把西部矿业真正打造成一家国际化的综合型矿业集团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在青海省企业50强中排名第一,并成为青海省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的企业,排名第314位,2007年中国制造业500强排名170位。

  开创新思路企业资本战略获得巨大成功

  公司决策层十分注重企业资本的运作,自1999年以来,正因为有良好的资本运作,企业经营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在资本运作的战略上,第一次获得巨大成功的是在2005年9月份,根据青海省国有资本调整实施方案,公司以现有产业为基础进行资产重组。在增资扩股中,公司募集资金12.8亿元,并于2006年7月18日更名为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登记注册资本为16亿元。有了这笔资金,集团公司事业发展如虎添翼,迅速在全国进行并购和扩张,为九大产业板块的形成夯实了基础。

  在西部矿业集团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是2007年7月12日,这一天,西部矿业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且成为全国有色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翘楚,市值仅次于中国铝业公司,排名第二。自此后,西部矿业集团犹如搭上了一列快速列车、乘上了一匹骏马,更加快速地朝着又好又快、环境友好、生态文明、企业健康的大方向发展。

  落实以人为本企业人才战略获得显著成效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走“培养、储备、引进人才相结合”的道路,按照“决策队伍科学化、管理队伍职业化、操作队伍专业化”三支队伍建设的要求,在全集团范围内全面推动和落实“百、百、千”人才发展计划。各支队伍都得到了重视、得到了尊重,劳动成果同样也得到了体现,员工士气空前高涨。

  公司十分注重为人才搭建西部矿业的事业平台,目前已形成了完整配套的,集工程研究、工业试验、技术创新为一体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体系,成为西部矿业人才引进和使用的重要舞台。目前有西部矿业博士后流动站、西部矿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矿业企业孵化器、西部矿业技术中心、西部矿业北京研究发展中心、西部矿业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并且还在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和锡铁山铅锌矿两处建立了科学试验基地。

  在薪酬体制上,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创性地制定了“协议工资制”和“属地化薪酬制度”,解决了多年困扰国有企业的用人薪酬难题。

  针对西部矿业地处西宁,生活环境、地域环境较差的现状,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再次创新用人机制,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灵活的用人方式,为公司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立体式的良好用人环境,目前加盟公司的博士后有1名、博士有17名、硕士45名、本科生400多名,并且这些人才的作用已经逐步显现,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忘使命给社会以无限回报

  强大的企业来自富民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西部矿业公司在多年改革发展的征途上,从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始终坚持“矿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思想不动摇,以为祖国、为民族的富强贡献力量为己任,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环保责任等。

  在和谐企业建设上,公司创造性地提出“六个协调发展”思想:即坚持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企业和员工自身的协调发展;坚持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企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坚持企业收入和员工收入的协调发展;坚持企业内部大多数优势群体与少数弱势群体的协调发展。人在西部矿业得到了高度尊重,人的价值在西部矿业得到了充分认可。公司以创建“和谐西矿”为核心,关爱员工,维护员工利益,加强各层面的沟通,全面协调投资者、管理者、劳动者的关系。公司决策层提出“股东在资本市场获取回报,管理者在管理舞台上获取回报,员工在劳动岗位上获取回报。投资者要分享劳动成果,劳动者也要分享投资成果,三者一致的利益是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的思路,获得了各方面的赞同和支持。企业内形成了目标同、力量合、人心聚的大好发展局面,在根本上解决了内部动力问题。

  社会责任:自1996年以来,西部矿业公司连续10年被青海省评为“利税贡献大户”;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2006年,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活动中,西部矿业公司在百家企业中名列第33位,并荣获“资源保护贡献奖”。

  环保责任:西部矿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精神,多年来在老企业改造上从来不吝啬钱财,投入了大量资金,近5年来,为此投入近亿元。

  公益责任:自2000年至今,西部矿业公司向社会各种群体捐款近3000万元。主要有:向西宁市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等捐资累计达266.3万元。2005年6月30日,公司向青海省海北自治州捐赠500万元,启动了企地共建基层党组织连心工程,这个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为开展党的建设开创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先河实践。2006年为修建“希望小学”捐资58万元。

  2007年来,集团公司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医疗、卫生、教育)新农村建设方面拨专款1778.296万元,主要有:支持海东新农村建设100万元;支持海北政协信息化建设费50万元;支持中国少数民族扶贫基金会680万元;支持青海省见义勇为基金会500万元;支持海南兴海县教育事业100万元。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十年历史如白驹过隙,过去的辉煌只属于昨天,而今天我们将在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精神指引下,以“人一之,我十之”的艰苦创业精神,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青海而奋发努力,继续坚持“矿业报国,振兴地方经济”的宗旨,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不动摇,全面推动西部矿业集团发展成为跨区域的大型跨国矿业公司!以显著的业绩回报员工、回报股东、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