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艺术几点体会
作者:林理明
一、天赋基因,勤奋耕耘
书法是一门学科,它的高超艺术,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而逐渐形成了以甲骨文钟鼎文(包括大篆,小篆)隶书,正书,草书等,汉字书法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
学习书法若没有一点天赋基因和勤劳耕耘,很难想象成为社会公认的书法艺术家。所谓天赋,一个是祖上遗传,一个是本人灵性:像东晋书圣王羲之挥毫笔墨飞扬,气象万千,那样的书法大师,几百年才出现一个。他是推陈出新的佼佼者,又是集大成的典范。他书写的《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的高僧怀素,学书痴迷,废寝忘食,日以继夜的耕读碑贴,秃笔堆山的艰苦磨练。他的《自叙贴》狂草飞舞,运笔行云流水,一泻千里。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要想学好书法,谈何容易!以上举例,说明学书法者,只有将天赋与勤奋相结合,才能真正造就一代书法大家。虽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成家的。
二、传统是根基,创新是出路
作为书法爱好者,他必须坚定自己的心念,老老实实的静下心来,按部就班的临摹古人好的碑帖,进行不断的锤炼,学习临摹碑帖的运笔技巧,结构方法,章法形成,疏密相间,知白守黑等等要素,将其精华留意在心,为日后所用。
在创作过程中将学到的东西,发挥其能动作用,有机容纳到自己创新的作品中。并将笔法,墨色如何巧妙结合,做到恰当好处。同时发挥张扬个性,书写情怀。追求“神采为上”形成自己的书风。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动笔书写前,脑子先过虑一下,首先排除一切杂念,定心安静。“心正则笔正”。然后,思考书写内容与形成的表现。以我之见,根据内容的悲、哀、喜、乐,尽可能做到内容与形成的和谐,不落窠臼,切忌千篇一律,努力渴求风格多样化。
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艺术追求和独有的艺术特色。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等。其中间演变过程,既是传承关系,又是创新关系。创新应是科学的,循章法的,不脱离实际的,并加之自我灵性与感悟的认识升华。因而增强时代感,弘扬主律,风格多样化尤为重要。
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展示大国风范。其实摆在书法家们面前,毛主席的书法与书写内容,是我们现成的典范。中国汉字书法要走向世界,应围绕这一主旋律:弘扬时代精神,体现社会风貌,跟上时代步伐而创新。这才是书法创新的目的所在,也是历史赋予我们书法家这个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三、读书修养,字外功夫
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当代书法家来说,普遍存在着浮躁。因为现在是电脑信息时代,基本上手握毛笔书写功能几乎减退了,都用电脑打字来替代。不像古人书写与读书是离不开的。古代科举,不但寒窗苦读十年,还要写出一手好字。所以留传下来有名碑帖的书法大家,都是读书人,并且满腹经纶。
例如,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狂草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祭侄稿》;北宋苏轼的《寒食帖》,当代草圣林散之等等,无一不是读书人。并且他们道德修养极高,为后学者的争相临幕与推崇。相反,当今有些所谓头衔名头很大的自称书法家,偶尔在某种场合现场表演挥毫泼墨,道貌岸然,架势十足。其实书法功底平平,读书不多滥竽充数的“江湖”书法,或称为“描红”,照样画葫芦的行家。他们的示范惑众,简直不堪一击。而且个人修养口碑极差,一味追求名利,将书法这门技艺当作敲门砖来诱惑人们,打着某种名号为自己发财。这种贪婪的心态,根本无心读书,更谈不上个人修养。尤其在不良的社会风气的笼罩下,一切向钱看为目的。不言而喻,书法界里也有拉大旗作虎皮的大有人在。倘若不彻底杜绝这股歪风,书法难以走上正道。更何况要想培植造就当代书法大师。知音其难哉!难哉!
一般而言,要想写好书法,非十年寒窗勤读苦练不可。没有字外的文化修养,很难想像成为合格的当之无愧的书法家。古代如此,当今亦然。因此,对于书法家来说,务须端正自身修养,摆正位置。所谓字外功夫,却不可以藐视,它会给予带来突发性的感悟。一旦有悟性,将是书法走向质的飞跃,这可称得上进入书道。
可能有人会问,读书、修养这么重要,但是有些人,读书不多,文化修养一般,反而书法出类拔萃。事实上明白人一看便知道,这是既得利益者在作秀,不可信以为真。说白了是昙花一现人物。再说,还有一些并不擅长于书法的学者,在书法界却名声雀跃,这是因为他们注重学问,并且德高望重,可以理解。而志于书法的人,却不可以轻视读书与修养。即是国学大师也不一定会是优秀的书法家,但不具备学问修养,肯定是称不上优秀的书法家。
四、夕阳无限好,书道情更深
夕阳无限好,翰墨画丹青。莫道秋江冷,前头梅有情。这首《余热》五绝诗,是我的旧作。而今年已“古稀”,虽留下来的时光不多,但在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感召下,觉得自己还有“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求,老有所乐”。正是大地上充满了阳光,晚霞能红半边天的对面。不亦乐乎!
在国富民强的今天,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已跨入成为世界公认的大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须依靠文化软实力来支撑。而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汉字文化书法,源远流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粹。为弘扬文化,普及汉字,书法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是书法家们责无旁贷,担负着领军人物的角色,已到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务须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响应习主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号召。正确掌握传统书法源流和时代创新发展相结合,书写出不愧为时代的杰作。
一个热衷于书法的人,都是经受风雨洗尘磨炼,有丰富生活阅历。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书法家们,应脚踏实地地,“在传承书法艺术最基本的章法规律和美学精神基础上,努力创新发展,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笔墨高峰。”
2016年11月8日于奉化
《鹅》 创作年代:2015年 规格:八尺整 榜书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 年代2016年10月 规格:180x78cm
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年代2016年10月 规格:180x78cm
毛主席《长征》 年代2016年 规格180x97cm
心经
自作词《望海潮·G20杭州峰会》 年代2016年9月 规格:235x80cm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