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资本报道 >> 正文

中国书画名家赵龙骧艺术人生访谈录

企业报道  2015-07-03 08:45:36 阅读:440

赵龙骧

  对艺术美感有着敏锐的嗅觉,似乎是画家赵龙骧先生自小的天赋异禀。赵龙骧1937年出生于东南沿海长江之畔,为江苏泰州人。出身书香门第的他,从童年时期就一直熏陶在诸多家族藏书中。还不识字时,就爱听家人朗读一个个历史故事,亦似懂非懂地聆听着对古文的解读。以及英文原版文学中故事的译诵。而最吸引他的,当属书中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家族中,父亲以及长辈都擅书擅画,同时还常聆听到家中留声机内传出的美妙悦耳京剧与西洋音乐的声音。长年在翰墨书香和音乐环境下的耳濡目染,逐渐开启着他神思中的艺术灵性,同时也无形中灌输了中西文化的影响。幼年的赵龙骧亦在不知不觉中,循着图画中的线条开始了一笔一画的临摹生涯。赵先生告诉笔者,这一时期的绘画行为,都是在无形中进行的,没有想过以后要怎样,就是喜欢,仅此而已。让赵龙骧对绘画艺术的感性懵懂上升到理性认知的,是成年后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经历。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求学时,赵龙骧主攻油画,师从秦宣夫、吕斯伯、傅抱石、陈之佛等名家。西画强烈的色彩表达彻底点燃了他对绘画的执着和热情。

  “正是西画的色彩和体积感吸引了我,这种绘画形式的颜色热烈和表现丰富更加激发了我对绘画艺术追求的向往。”

  中西融容写精神

  出身于传统的书香之家,涉猎于国画的淡雅,却独爱西画之艳绚。或许,这就是大宅子弟博学多采的包容心性。从中国绘画史到西方美学,从中文到英文,从孔孟之道到西方哲学,无一不是赵龙骧自小学研体系之所历。但他的艺术启蒙,实是从国画而始,这让他在艺研初期,便有了对国画艺术的深邃之探,这种烙印于心底的审美理念,使其在西画创作中的意趣表现,仍旧深深领悟于中国传统绘画之意境。

  “在中国画里,传达着一种洒脱,随性,悠闲的韵致。国画中的文人画我很喜欢,注重笔墨情趣,抒发创作者情感,审美感受追求在似与不似之间,看起来会有非常简洁的效果,但绝对不简单。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让作品体现出来的意境才会引人入胜。”

  接触过赵先生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人,更有着低调的谦恳。他从不招摇,但时刻能感受到其灵思之深邃。犹如赵龙骧骨子里所传达的中国画精神,简约但绝不简单!然看过赵先生作品的人,则会深深震撼于其用彩的大胆和想象的丰富。俗云,画如其人,从他作品里又让观者触碰到其性情中奔放而激越的一面。赵龙骧性格里这种不羁的率性和洒放是浓厚而热烈的!能从中感受到,他热爱生活,热爱万物,色彩的表达正是他内心缤纷的写照,故而这种激情幻化而成的笔端风华,成为他画作中色彩斑斓的性格基调。若仔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似有似无的融融柔润,又瞬间让浓重而跳跃的色彩泻下一层“火气”。这便是赵先生从国画精神的领悟中所践行的,中西合璧的笔墨体现。

  “画中国画要借鉴西画,画西画也同理,単一的学习是不行的。但这种借鉴不是生搬硬套地去模仿的层面,而是要真正领悟其中不同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理念,把东西方绘画艺术内核中相通的地方进行相互糅和才是借鉴互通的要旨。”

  在赵龙骧先生数十年的油画创作中,他都在不断探求着中西文化艺术的互通糅合。他的借鉴思维是广泛的。古代的,近代的,西方表现主义,印象派手法,日本浮世绘风格,甚至更多风派之影迹都能在他的画作中找到。赵龙骧对表现主义手法是青睐有加的,因其与中国文人画注重内心表达的创作理念如出一辙,而他的创作也正是循迹于以笔墨勾勒内心为旨要。

归舟

归舟

  在赵龙骧画作中,亦真亦幻的奇特妙构随处可见,皆以浪漫不羁的笔调点染出强烈浓郁的斑斓色彩。虽然图景未有一眼看透的具象性,但主题鲜明的画面渗透着作者散淡的逸情,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雅士之随性心境的彰显,却溶合于西方画派的感怀与表达。有人说,赵龙骧的作品是处在了一种离经叛道与似曾相识之间的,是缥缈梦境与现实人生之间的,是西画技法与国画传统之间的,更是看似平淡与充满诗意之间的着墨。这些确是如此,是能从画面中直观感受到的。若再深入研索,能掌握这种技法尺度的,则是赵龙骧学贯中西的学养底蕴所承托出的,脱胎于中国传统艺术中恪守“中庸”之悟道。赵龙骧的观点立场是非常坚定的,不论如何借鉴互通,他都一直秉承中为体,西为用的创作准则。在他的理念中,需要不断地旁征博引,去粗取精才能为艺术提供与时俱进的给养。

  “其实,中国画的传统沿承是在不断变化着发展的。就像河流要流,而不能是一潭死水,所谓的继承发展,就是要不断清除各种在流动过程中的淤泥和障碍,保持河道的畅通,更要让她越流越寛,不能干涸了。就像艺术学习中要博采众长才不会固步自封,才能真正领悟何为‘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

  个性独彰耀艺坛

  观赵龙骧先生的作品,可以从中隐约感受到林风眠绘画的风韵格调,笔触用色大胆,跳跃,亦充满梵高、科柯斯卡和蒙克表现特色的野性不羁以及高更、勃克宁的似幻似实,神秘之感。赵龙骧又把漫漶的笔墨深深渗透于一种天真热情的,深沉的爱中。他探索构图、色彩、线描与色光的结合;探求水墨与水粉、东方精神与西方技式的统一。有明艳、激荡、清雅、幽远、沉郁、寂寞、孤冷、活力与平和,而支撑形式的内蕴,则是对生命之美的无尽探求,他把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编织成了真善美的和合之境。这种谐美,绚静的世界,寄托着,或指向着某种精神,让疲惫的灵魂在这里得到慰藉,情感的偏狭借此得以平正。仿若置身一处谐静而柔婉的“桃源”,霎时涌出一片饱含热情的光焰,照射着一个变化着感觉、心境和情绪的内在世界。

  多年来精益求精的钻研,迎来了殊荣至归的成就。赵龙骧先生2000年应法国文化部之邀随中国文化部首次组团赴法国参加“法国现代艺术大市场博览会”并考察西欧多国。其具独特个性的油画作品广受好评。作品《最后一朵野花》、《一阵风儿》、《樱桃红》、《古堡》、《戏》、《姊妹游园图》、《松鹤图》等为欧洲有关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流》、《海魂》等作品被著名艺术评论家王朝闻先生所肯定且撰文载画于美术类刊物推介,并有作品为国家美术馆收藏和出版。数幅作品入选《三十年三十家》、《六十年六十家》以及“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外发行的《中华文化大使》五人画集和中国文联出版的《大家》二人集,以及与靳尚谊、詹建俊、朱德群、赵无极合编出版的五人作品集。并曾参加编辑出版《艺术鉴赏辞典》,近年来陆续有作品不断为中外人士和机构收藏及出版。2014年12月20日至12月22日期间,《赵龙骧作品观摩》首次在江苏泰州海陵区正式展出,并于2014年12月20日上午10时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赵龙骧先生改革开放前夕至今的数十幅油画作品。虽然获得诸多荣耀,但赵龙骧先生对艺术的立场和追求,仍旧是在博采众取中坚定地勇往直前。

树荫

树荫

  “在我未来的创作中,我不会被体式束缚很多,我追求的,是笔法和色彩,构图点、线、面的精神融合,最重要的,是在创作中不能丢失的‘中国魂’。”

  在笔者感受,赵龙骧就像一只翱翔天际的雄鹰,沉稳练达,有着宽广的心胸,且始终都具备俯瞰一切的高瞻远瞩的眼光,随时都不会偏离飞翔的轨道方向。虽已年逾古稀,其心性依然专注纯澈,以淡泊名利的沉静去成就更为远大的艺术理想。

  “我搞创作,脑子里从来都没有想着这一笔下去就要赚多少钱,抱着浮躁和功利思想,是永远搞不好艺术创作的。我只希望,在我的作品中,能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能够得到身心陶冶,能享受到怡情悦性的审美情趣。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特色发扬光大。”

  诚然,在市场化运作下,诸多绘画创作者们浮躁的功利心正在侵蚀着需要沉潜和净澈的艺术创作之精神,逐渐让中国书画界成为一片纸醉金迷的失乐园。赵龙骧先生审慎,严谨,细腻,踏实而专注的艺术践行无疑为中国画坛吹送来一缕清风,而他的心无旁骛,也将会让其笔墨艺术到达更为臻善之巅峰,更会在中国画坛投射下更为闪耀的光辉!(记者:杨丹菲)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