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纪念
——解放军八六医院不忘31位牺牲病故的革命烈士
伍传平
烈士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骄傲,烈士精神浩气长存。解放军八六医院具有光荣传统和辉煌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转战苏、鲁、豫、闽、浙、皖等省,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淮海、解放上海、抗美援朝等著名战斗战役, 1953年9月23日由浙江省嘉兴县移驻安徽省当涂县后,当时有不少野战部队伤病员也一同随医院转移到当涂县,这些伤病员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大多数都陆续康复出院。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伤病员因为伤势过重,最后救治无效牺牲病故在医院,被追任为革命烈士。一代又一代解放军八六医院官兵,不忘这些牺牲病故在医院里的革命烈士,每年清明节,他们都要组织医院官兵和医护人员来到革命烈士墓前祭扫革命英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军地齐携手 忠魂有新宿
修存礼、李玉发、丁生龙、白兴才、黄照、田菊如、卜元辉、魏从礼、陈有朝、刘家仁、杨耀明、隋月仁…… 笔者从当涂县民政部门和解放军八六医院档案室查实,解放军八六医院移驻当涂后先后有31位烈士牺牲病故在该院。这些革命烈士大多数在上世纪60年代牺牲病故,至今已有50多年。
由于时代久远了,这些革命烈士的档案大多数已无从查找,只能从医院病案室保管的病案中才能查找到一些简要线索。31名烈士在解放军八六医院先后病故后,原先都被安葬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当涂县姑孰镇五星村许家山咀。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当地人民都不知道这些英雄的名字,只知道他们是解放军八六医院的病故的烈士。直到2012年8月,因为当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征地,在马鞍山市领导和解放军八六医院领导关心下,按照地方民政部门统一要求,决定将他们迁葬至马鞍山市濮塘烈士陵园,濮塘烈士陵园统一规划,高标准设计,为这些烈士全部重新修建了新的大理石墓碑,既让烈士们有了好的安息之地,也方便后人祭扫。
网上得佳音 后人寻父亲
2017年3月底,温州市民修美荣正是通过网上一篇新闻报道找到了烈士父亲修存礼的下落。修美荣3、4岁时父亲修存礼就去世了,母亲是一名不识字的山东农村妇女,不小心把修存礼的烈士证丢失,后又改嫁了。修美荣长大工作后,一直想知道英雄父亲的下落,但因为没有信息,没能实现愿望。直到2017年,修美荣的女儿一天偶然从网上看到解放军八六医院伍传平撰写的一篇文章,才发现了修存礼的下落。于是修美荣与丈夫一起找到了解放军八六医院,又赶到马鞍山濮塘烈士陵园父亲的墓前进行祭扫。临别时,她紧紧拉着解放军八六医院外联办伍传平和臧振岚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不是看到你们写的文章,我到哪里才能找到父亲?到哪里才能知道父亲生前的故事。真是太感谢解放军八六医院领导和马鞍山市领导为我父亲找了一块这么好的安葬地,这下我与母亲终于放心了……”
清明忆英烈 遗志永传承
马鞍山濮塘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马鞍山市东郊濮塘风景旅游区王公山上,是马鞍山市唯一的一处具有较大规模的安葬革命烈士遗骸的场所,收集了在马鞍山地区牺牲的解放、抗日战争时期烈士各120人,建国后牺牲烈士279人,是马鞍山市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纪念逝去先人的日子。现在,每年清明前后,解放军八六医院都组织官兵和医护人员祭扫长眠在濮塘革命烈士陵园内的这31名英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解放军八六医院还与濮塘革命烈士陵园结成军民共建对子,举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挂牌仪式。祭奠活动现场,庄严肃穆,全体官兵在烈士纪念碑前脱帽、肃立、默哀,缅怀英雄光辉事迹,寄托心中无限哀思。官兵纷纷举起右手,重温誓言,并向革命烈士墓敬献了鲜花。解放军八六医院官兵们表示,他们将以烈士战友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立足本职,努力工作,更好地服务军民。
附在解放军八六医院牺牲病故的12名烈士名单(仅能从档案记载中查到的部分烈士名单,希望更多的烈士后人通过此份名单找到烈士的安葬地。)
1、修存礼,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嵊泗守备区营房部中尉助理员,1946年入党,1949年入伍,山东省莱阳县人,享年33岁,于1964年4月20日病故,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2、李玉发烈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324部队59中队62分队少尉排长,中共党员,山东省沂南县依汶区力沟公社中田丁村人,生于1930年,于1963年2月24日病故,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3、丁生龙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6349部队,63分队战士,上海市川沙县顾路公社群东大队一小队人,生于1941年,1962年11月2日病故,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4、白兴才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331部队中士副班长,1959年入伍,中共党员,安徽省涡阳县张村区柳西公社砦石大队人,享年22岁,于1962年10月3日病故,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5、黄照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6239部队战士,1961年入伍,1962年入团,立三等功1次,2次被评为“五好战士”,上海市崇明县庙镇人民公社人,享年22岁,于1964年9月28日病故,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6、田菊如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3603部队81分队战士,1959年3月入伍,同年入团,曾2次被为“五好战士”,河南省子陵县刘楼公社田桥村人,生于1940年,1965年7月6日病故,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7、卜元辉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6324部队班长,团员,22岁,江苏省六合县黄岗公社龙山大队小王村人,于1965年7月10日病故。
8、魏从礼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6477部队战士,1962年8月入伍,江苏省淮阴码头公社新河大队人,1965年8月9日病故,享年23岁。
9、陈有朝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6538部队新兵连战士,江苏省仪征县刘集公社猪场大队人,1947年7月生,1965年10月26日病故。
10、刘家仁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字227部队保管员,1968年入伍,安徽五河县双庙区,胡集公社人,于1968年8月牺牲。
11、杨耀明烈士:6308南字43部队,1968年4月13日病故,安徽省宿县栏杆区去山公社前相村人。
12、隋月仁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75师224团排长,1947年入伍,1949年6月入党,山东省牟平县水道公社下河大队人,享年40岁,于1962年2月病故。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