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是数以万计的企业创业者“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推动与体制改革互动的结果。在这个充满艰辛的创业浪潮中,一批企业家脱颖而出,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他们成功地创造了社会财富,很大程度上是以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超前支付为代价的。
2004年11月中旬,年仅38岁的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去世。王均瑶出生在“温州模式”发祥地之一的浙江苍南县,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他15岁时就外出务工,20岁时以私人承包飞机而闻名全国。在均瑶集团拥有资产逾30亿元的时候,作为创业者的他却匆匆离去了。
由于经常到企业调研,与民营企业家不少打交道产生的职业敏感提醒我们,均瑶现象虽只是一个个案,但它折射出的却是企业家亚健康状况这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在民营科技型企业聚集的中关村,企业家健康体检报告显示:75%的人出现颈椎和腰椎的疾患,42%的人过早出现了骨质疏松、骨矿减少的状况,40%的被查者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缺乏,38%的人临床诊断为轻中度脂肪肝。
检查结果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家处于亚健康状况这一事实。企业家健康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它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可以肯定的说,企业家不是一个低智商的群体。就是俗有“草根企业家”之称的个体私营企业主,据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表明,2003年底他们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0.3%。过度劳累,使自己的身体较长时间处于强压之下,无疑会降低机体抵抗病菌浸染的能力,从而加大生理器官病变的可能,这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常识。为什么企业家“明知故犯”呢?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据我们调查观察发现,这其中存在着两种机制,即生理选择机制和社会选择机制,促使企业家这个“经济发动机”保持高速的运转。由于信息不对称,当企业家发现自己健康已偏离正常轨道之时,为时已晚。因而厘清这两种选择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