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袁红兵
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社会科学青年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中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子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向宝云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泰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胡学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乐野出席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井安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20家地方社科院,以及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国防大学等30多家高校的代表1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网、人民网、四川新闻网等十余家媒体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向宝云在致辞中指出,举办全国社会科学青年论坛的初心,就是要致力于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社科青年人才的培养,为全国社科青年搭建学术探讨和思想交流平台,鼓励社科青年学术创新,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贡献。
王子豪在讲话中对第三届全国社会科学青年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全国社会科学青年论坛已经成为全国社科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争鸣探讨、互鉴共进的重要平台。新时代社科青年才俊们要敢于“立时代潮流、发思想先声”,勇于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勇当先锋。
高中伟在讲话中对青年哲学社科工作者提出几点希望: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二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三是大力弘扬老一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希望大家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青春和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和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分别作了主旨演讲。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的三位论文一等奖作者作了大会发言,来自复旦大学、山东政法大学等单位的青年学者做了精彩点评。论坛还设立经管、政法和人文三个分论坛,为广大社科青年发表学术观点、拓展学术视野、展示学术风采搭建了平台,促进了青年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
闭幕式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乐野主持。三个分论坛代表汇报了小组研讨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创新的源泉,举办全国社科青年论坛,旨在激励更多青年学者投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事业,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本届论坛自征稿以来反响热烈,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党校、部队等共534篇论文,经过专家初评和匿名通讯评审,共有160篇优秀论文入选,其中28名论文作者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