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知识的整合或知识联盟,已成为构建虚拟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平台。知识的整合能力使企业决策者能够整合不同合作伙伴的知识,把握变化中的机会。
近几年迅速兴起的企业知识联盟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型、学习型组织结构,特别适合于解释虚拟企业这种网络式组织的特征,以及分析企业知识多元化、多维性与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我们把虚拟企业看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建立合作关系而构成的网络式知识联盟。虚拟企业可以跨地区、跨国界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达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目标。目标达成的过程就是企业各成员进行技术交流、知识共享、协作攻关的过程。因此,虚拟企业核心能力,尤其是技术核心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有效地学习、吸收、应用和创新知识。
一、知识整合能力是形成竟争优势的源泉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之所以在虚拟企业上得到应用,是因为它不仅从深层次认识到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且认识到在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虚拟企业的组建同样需要创新作为回应,需要发展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是以知识整合为基础的。所以说,虚拟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是知识的整合能力,它使得企业决策者能够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整合不同合作伙伴的知识,使企业把握变化中的机会。
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发现,不同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所进行的知识协调工作有显著不同,从而对减少成本、技术领先、提高产品质量、保持企业核心能力有强烈影响。可见,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对技术流和知识的协调过程,它与组织作业和价值观念传递有关,核心能力的形成就是对沟通、参与和对跨组织工作的资源认同。而沟通、参与和认同的原因是对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知识和有形资产的整合,以产生更有效率的经营运作方式,使虚拟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二、虚拟企业核心能力营造与知识拓展
企业的合理预见是它基于自己的特有知识对企业、技术、社会、法律、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发展趋势的判断。当虚拟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能够持续协调合作伙伴的知识和其它有形资源时,企业即具备了一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可用图1表示:
图中的管理逻辑包括企业基于其知识资源基础上的战略目标和判断其行为的标准。管理逻辑形成一种管理程序,它本身就是企业知识的重要内容。企业运用这个程序去判断、获取、整合各种知识来实现战略目标。虚拟企业所用的知识来自不同的合作伙伴。虚拟企业的管理程序能提供一系列的机制,凭借这些机制,企业能协调各种知识和有形资源,并将其落实于实际的不同合作伙伴业务活动之中。虚拟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将许多不同知识和有形资源整合于一个系统之中,由此演化出其独特的整合、协调方法,企业的核心能力即形成于这一过程之中。
第一阶段,对虚拟企业目标以及各种可行行动的识别和判断。虚拟企业识别不同合作伙伴的知识,形成对现在和未来的判断,并由此决定企业需要做什么。虚拟企业的知识同样分企业内外知识。企业的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战略、组织结构、生产方式、人力资源、内部交际关系、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建立方式等知识。企业的外部知识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用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可能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情况。
第二阶段,企业面临对知识和有形资源的判断和协调。企业在拥有一定内部知识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外部知识、通过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新的知识,然后加以验证、描述、传播,再进行商业化应用。上述过程的循环也就是企业不断构筑自身能力的过程。其中知识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知识的协调和整合。
第三阶段,企业运用管理程序所提供的机制指导其实务。我们将经营管理活动与研发活动并列只是为了强调这两部分的重要性。对研发活动的强调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技术力量的支持。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强调则是由于经营管理的水平并非如人们想象的,会随企业其它方面实力的增强而“水涨船高”。在这一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随着企业的知识提升,其核心能力得以提升、增值。
三、企业核心能力营造与拓展的知识互动过程
单个企业核心能力的营造是一个长期的知识积累过程,它体现了企业的长期目标,是通过重新认识与整合内、外部己有的知识及新的知识,使自身素质发生变化的过程。能力营造让企业具备改进产品和发展新产品的条件,但并不创造收益,它只为企业提供未来可选择的机会。虚拟企业核心能力的营造是建立在不同成员企业长期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整合,但不是不同成员企业知识的叠加,而是知识的加工过程,结果往往大于成员知识简单相加之和,产生新知识,出现1+1>2的效应(图2)。
能力拓展则是一个较短期的知识扩张过程,是让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入当前或新的市场。企业能力拓展是利用能力营造过程中创造的战略选择机会进行产品创新并将之推向市场。这一过程是产生收益的直接来源,所得收益的一部分用于营造新的能力,另一部分则继续用于能力的拓展。
知识是虚拟企业的关键性资源,由于虚拟企业的大部分知识存在于合作伙伴员工的头脑中,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就成为企业培育技术核心能力的前提。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企业仅仅依靠个人所拥有的技能、知识,难以解决跨领域的复杂问题。只有通过个人之间的协作、交流等,分享各自的知识,并对知识加以整理形成组织知识,才能应对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知识转化对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具有从事生产,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性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虚拟企业为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主动性,需要合作伙伴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等相结合的一系列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鼓励合作伙伴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在企业之间形成共享知识的氛围。
知识的转化是虚拟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企业在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时,必须将这些分散的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虚拟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自身企业,企业按照员工的贡献来衡量他们的工作。个人知识既是企业组织知识形成的基础,也是虚拟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起点。个人知识中未编码的部分往往是员工长期工作总结形成的某种直觉、洞察力,是实践经验的集合,只有通过交流、分享这部分知识才会形成企业组织知识。成员企业组织的学习交流才能使组织知识变成虚拟企业的共同知识,形成虚拟企业的核心能力。
能力营造和能力拓展的相互依存构成了虚拟企业发展的知识互动过程。能力营造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而能力拓展则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成败。虚拟企业在推进其目标中,对能力营造和能力拓展的不同组合体现了其独特的知识战略和发展路径。在这一路径中,企业不断发展和获得新的机会,并以此维持较高层次的知识基础,快速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