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原则丛林黑暗中摸索。
法国人法约尔提出:要依靠结构化的制度来确保服从原则,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不能越级请示汇报。这在很多人眼里是“经典”。
一种更极端的观点认为:企业制度要通过严刑峻法,使所有员工都要养成绝对服从的习惯。其理由是,判断上级指挥正确与否,不应由这些下级,而应由上级的直接上级来裁定。因为上级更了解命令的全貌,而且级别较高的人对问题的考虑相对更全面一些。员工不能养成判断上级每一个命令是否错误的习惯等。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芸芸众生贤愚良佞各不同,无奇不有。非常幸运,今天你恰好遇上一个英明神武的上司, OK,一切尽如人意。可是,不幸明天哪个一贯正确的英明上司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或者碰上了一个昏庸或人格卑鄙的上司,一切始料未及!“专家”就又教导说:抵制那些错误的命令和瞎指挥是明智的行为。
更糟糕的是,在层级结构组织内部,任何时候都存在一些工于心计的佞人。他们利用一句话往往可有多种解释之隙,把高层决策意图曲解得有利于自己,从而把个人失误转化为整个组织错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5次巡游,到了河北沙丘这个地方时,突染重病身死。赵高遂心生歹念,密谋篡位,他们最担心手握重兵的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于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假造皇帝命令,赐扶苏死。蒙恬生疑,劝扶苏说:我统三十万大军戍边,皇帝命您监军,此国家重任也。现皇帝巡游在外,突然来了个使者,掮着一把剑,说是皇帝赐剑让亲儿子自裁,此事蹊跷,“安知非诈乎?”请太子向皇帝复诉,问明白再死不迟。“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是古代一种极端“绝对服从论”。扶苏深受毒害,对蒙恬说:“父赐子死,尚安请乎?”遂大哭,引剑自尽。春秋时,晋献公专宠妖冶美女骊姬,骊姬欲立自己儿子奚齐,于是设计离间献公父子。结果公子重耳被迫出逃,留在国内的太子申生被谋害。献公死后晋国内乱不已,危难之际,历尽劫波的重耳在秦穆公帮助下返回晋国,力挽狂澜,这就是晋文公。秦穆公并将女儿文嬴嫁给重耳, “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即取典于此。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危。秦始皇应该知道这段历史,预先安排太子和大将蒙恬居外,手握重兵,实是另有深谋远虑!却因一纸伪诏,使赵高阴谋得逞,大秦朝灭亡!这是“绝对服从论”酿成的惨祸中最骇人的!
有实际经验的管理者都清楚,由于大量细节信息掌握在人数远超过上司的下级手里,信息的不对称使命令执行过程充满了协商,不折不扣被执行的命令几乎微乎其微,上级如果能控制好目标就是最好的结果。实际上,大部分公司都允许下级保留意见,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越级反映情况。政府甚至设立专门的信访机构来接受“越级申诉”。日本丰田公司,美国通用公司为了摆脱僵硬服从原则,设计了专门广泛接受“职工越级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双轨管道。上司的每一句话下级都要完全服从,忽视下级在执行过程的智慧经验和积极性自觉性,简直是马谡谈兵,赵括论武。即是那些大独裁者,绝对服从论也是难以成立的。他们更喜欢在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上作作姿态,以博得“从善如流”的好名声。那些听到上司的话就“yes,吾皇圣明”的人,会使他们感到难堪。
孙子云:拒绝执行错误命令能做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者,国之宝也。拿破仑说:“任何一位统帅,明明知道将要遭到失败而仍然按照上级命令进行作战,那就是犯罪。他在此时应该拒绝服从命令。”军队是最讲服从的,尚且如此,一个无任何治理实践,把强调等级、程式化、绝对服从的官僚层级结构视为最有效组织的德国人M·韦伯,却被某些中国人视为“现代组织之父”,这非常滑稽!
“绝对服从论”是完全错误的,“不服从论”也是完全不对的。虽然是对立的两个极端,但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盲人摸象,把自己的局部性、片面性见识无限扩大为管理的全部。
【两难选择与出路】
一种东西愈强大,其弱点就愈致命。“绝对服从”既可扫六合雄天下,亦能使强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问题是,人的认识水平悟性禀赋各不同,那些正确的意见如何能被大家及早发现并接受?通常情况下,人们无法在事前就判断一项命令将会“兴邦”还是“丧邦”,即使执行过程中不断出问题,也很难在“冲过关就会好”,还是“这个命令本身有毛病”之间做出判断。甚至被事实证明造成严重后果的错误命令,也因担心损害上司权威而为尊者讳莫如深,错过修正的最佳机会。而毋庸置疑,凡是管理就需要服从,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力。事情陷入两难选择。
古人是通过形成一套伦理上的合法机制来平衡这个两难选择的:如果发现命令有严重问题,第一步是谏,提出反对意见,诤谏被伦理化为一种高尚行为。如果不能阻止,第二步就是逃走,辞职不干了,不同流合污被誉为君子之节。比如殷纣王暴虐荒淫日甚一日,微子和箕子苦劝不听,只好逃离。如果命令错误严重到“丧邦”的程度,“汤武革命”就具有恢复天道的天然威慑性。在今天的企业里恐怕就表现为上下离心,背叛,混乱,亏损,直至最终破产。
但在平常事务中,到底是“诤谏”还是“目无领导”或“博取直名” ?是“愤而辞职”还是“要挟”?是“伐罪”还是“谋逆”?是“好员工”还是“毫无见识只知盲目服从的蠢材”?是“刺头”还是“有真知灼见”?实在是不易说得清楚。隔阂太深无法达成共识,最后就只能是剧烈的冲突和纷争。
“绝对服从论”形右实左,表面上貌似偏向管理者,从长远发展看,却实际是积弊渊薮,从根子上祸害企业。全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要有一个公认的正确是非判断标准,作为管理原则和组织原则,成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为全体成员所掌握并被奉为神圣的东西。反对把相信组织混同于相信个人,反对不讲原则无条件服从直接上司的做法。这就是战国时期形成的“君道二元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
【解读西方“两权分离”奥秘】
圣经亦史亦文,文字优美简明,童叟皆宜。两千年下来,潜移默化,在西方90%以上民众都是基督信徒,圣灵精神事实上成为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圣灵化为法律存在于良知认为公正的法则中”。犹如空气,无处不在,真正的不王之王。一切违背圣灵精神的人和事、以及制度法律命令行为,其合法性就立即成了问题,遭到普遍的抵制。所以不能抽象地反对潜规则,道本无形,大法无边,是冥冥之中裁判一切俗世规则的无形法则、一种真正的潜规则,一只真正“看不见的手”。
欧洲宗教力量强大,教皇是精神领袖,就是我们中国所说的“圣人”。但没有实权,不参与政事,政教分离避免了权力对精神领袖的腐蚀;俗世的各国君王虽尊贵,但在至高无上圣灵精神面前,却仅仅是一介普通信徒,与所有信徒一样都是平等的。在人人生而平等与俗世权力的不对称问题上,西欧实现了宗教意义上的统一,这为“两权分离”奠定了合法伦理基石。教皇驾临,按例国王要为其牵马,加冕意味承认君王的合法性。俗世君王一旦违背民意,那就是悖逆上帝意旨,就会遭到教宗像训斥孩子一样的谴责。定期举行的大规模信徒朝拜所展示的组织性力量是震撼性的,在获得信徒广泛支持的情况下,宗教领袖犹如上帝降临,谴责就是上帝的最高命令。这种无形威慑力量可以说是无限,遭到谴责的国王或官员,几乎毫无悬念在瞬间失去合法性,众叛亲离。任何制度也不能保证不犯错误,好的制度不过是有较通畅的正确意见表达贯彻机制,能确保尽快修正错误,不至于弄到“丧邦”程度而已!“政教分离”才是正宗的“两权分离”。中国古代的“君道二元论”后来却在欧洲得以实现,其表面性状表现为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历经无数腥风血雨铸造,近代皇室失实权于内阁,逐渐承担了部分教宗道德裁判职能,内阁则更类春秋“尊王攘夷”模式。
这种千年差异性演化生成无形文化力量非同小可,把“谴责”、“两权分离”等复制到中国公司治理,实在是让人不知其微?你靠什么力量保证分离后的权力不被滥用?使“谴责”意志得到落实贯彻?“知其雄,守其雌”,无形的东西只能用更无形的力量去克化它。
【破解“政教合一”缺陷】
从秦始皇始,中国偏离 “君道二元”大道,误入由皇帝偏好“钦定思想”歧径,此后的朝代愈陷愈深!鸦片战争后,汉字杂欧式语法怪异时尚名词潮水涌入,翻译失真,不知所云,西方人看不懂,中国人不懂看。这个说“西方一切先进”,那个要“反西化”。似是而非,把玩虚词浮句士风愈演愈烈,是非颠倒,常识丧迷,判断标准愈益淆乱。开国皇帝都是草莽出身,马上打天下创办企业,却不谙这学术界的门道。听了半天晕头转向,似乎都有些道理?正邪真谬界限消失了,成了一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糨糊。但天道法则却不会因此而丝毫改变运行,糨糊不断发酵,不断酝酿着无法预见的潜在危机。
文化兼容是好传统,但也因此无法形成统一的无形判断标准,始终无法形成类似西方宗教那样强大统一的力量。世俗皇帝就是天子,就是天,就是上帝,中央集权如脱缰野马变得无比强大,失去任何摄御约束。士人趋利避害,纷纷寻求科举仕途,形成一个以经术起家的士流,遇到问题,初尚能自觉以圣人之言精髓为判断标准裁决,随着士族逐渐被权力腐蚀,摘章寻句断章取义之风渐起,经典变异为装饰,犬儒糟粕播伪传谬,精华蒙尘。君王权力至高无上,官大就是理论,大大小小的顶头上司等同组织化身,这种潜文化深深浸淫透中国社会和企业组织骨髓。“君道二元”名存实亡,在现代社会,绝对服从这种在西方消亡的远古文化糟粕,却能改头换面包装以西式时髦外衣,在中国被奉为“经典” 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拨乱反正的迫切性】
在“君道二元,政教分离”思想指导下,西方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长期形成的无形标准,企业主要是靠标准、而非繁苛制度僵化条文来指导员工行为的。正确之判断标准,是企业内部形成上下共同意志的文化认同基础,是非的界限。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简易明了、言行一致、旗帜鲜明,深入人心,是大家结合实际情况处理问题的标杆。通过服从组织标准来约束服从命令和服从个人。没有判断标准,或标准含混诡谲,不中不洋似是而非,不为共识所接受,凡事就揣摩上边意图,佞人乘隙下蛆,曲解蛊惑,一项政策自上而下层层揣摩,早已面目全非,焉不昏乱?如果企业上下之间话语日益陌生,老板认为那些日益保持沉默的员工“越来越蠢,给他们说不清楚” ,员工却从心底里认为高层说的都是“鸟语”,这就明显是没有判断标准、或判断标准严重断裂错位,上下离心。中国式管理目前一个最根本性的事情,就是以批判扬弃精神,去伪存真,洗尽糟粕,汲取传统经典及西方精髓,借鉴圣经经典大众化路径,形成复兴中国式正确判断标准。舍此,不能庇佑中国企业永续发展。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