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中国市场中的跨国研发

企业报道  2015-08-24 05:21:46 阅读:561

  近年来,诸多跨国公司巨头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不少人曾乐观地认为这是从产品到技术的输入的可喜转变,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他们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什么?

  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以来,外企在华的研发

  中心如同雨后春笋般成长。2005年9月,世界

  领先的存储管理软件厂商VERITAS斟酌已久的中国研发中心终于落地北京。而此前不久,3M公司、思科、飞利浦、本田、爱立信、佛吉亚、微开、延锋伟士通等8家领军跨国公司集体落户上海。同样,北电网络、索尼、朗讯、明基、飞利浦、甲骨文等已经分别在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安营扎寨,而在广州,投资2000万欧元的法国电信研发中心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那些原来已经在华落户的企业则纷纷追加投资,据报道,一年以来,摩托罗拉斥资8亿元整合中国研发;朗讯追投7000万美元,加大中国本土研发实力;Adobe公司计划斥巨资在中国设立研发服务中心;爱立信中国研发大厦2006年投入使用……

  业内专家解释说,最初跨国公司只是将生产设在国外,近十几年来,跨国公司才一改以往以母国为研究开发中心的传统布局。继市场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之后,技术国际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而中国现在正是应了这一趋势。

  面对不少人的欢呼,很多方面还是需要我们的深思,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据了解,在一般的外资研发中心里,研究和开发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门,职能和规模也相差很大。现在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大多只从事一些本地化的开发工作,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研究还不多;有的研发中心甚至主要承担技术支持的职能,所谓的技术研发也仅限于内部技术转移,这使得国内外的研发中心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的差距继续拉大。如IBM虽然早在1995年9月就成立中国研究中心,但是其研究方向大多以本地市场为主,开发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大多是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这从IBM每年申请的专利中可见一斑:几乎90%以上的技术专利都是出自IBM在美国的研发中心,而中国的研发中心则连1%都不到。

  既然如此,为何他们还是花那么多精力在华设立研究中心?对于中国的特殊情形,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研发机构大举入华的动因主要有二:

  一是跨国公司在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搬到中国,“用中国人的智慧占领中国市场”,可谓顺理成章。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资本在中国市场竞争中的不断加剧,它们之间的竞争日渐白热化。这样,厂商要保持利润,只能提供适应中国需求的产品,所以干脆将研发中心搬到中国,实现科研到生产一体化策略。以微软研究院、IBM、甲骨文研究所等诸多IT名企的中国研发中心的工作而言,他们的本地化研发就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的汉化,例如微软中国软件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全球战略,提供汉化的产品,以保证实现相关产品的全球同步发布。二是将商品化的产品针对中国用户进行适当的本地化裁减,将本地市场用不到的功能模块去掉,同时针对本地的需求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第三就是针对国内金融、电信、政府、制造等大型行业企业客户的需要,进行基于项目的研发。而这些无一涉及到这些名企的核心技术。

  除了争夺市场以外,研发中心大举进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技术控制。商务部调查显示,有46%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建立独资的研发中心,其首要原因就在于技术控制。因此,外资研发活动也侧重于产品适应型和应用技术,研发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电子、机械、汽车、IT、电信、化学和医药等行业。同时研发机构不具独立性。他们普遍倾向于设立非独立法人、内设部门型研发机构,一般规模较小,承担研发的大项目较少,灵活性强,便于外商掌控。

  在制药业享有盛誉的礼来公司和其设立的开拓者化学研究管理公司为了防止技术外泄,就订有严格的秘密保护协议。开拓者化学研究管理公司的所有研究数据及结果全部直接交给礼来公司,该公司的研究组与礼来公司的研究组之间每周都要举行电话会议,专利组之间还要定期沟通情况,以保证其安全性。即便采取了这样严格的产权保护措施,礼来公司也仅仅把最初的化合物合成阶段的研发放在了中国,而其核心技术仍保留在本部,这也足见其对在华研发中心的不放心程度。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目前尽管研发中心众多,但是与中国成为世界研发中心的期望还相距甚远。这一点中国企业不能不警醒。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说外企在华设立生产中心还在分“市场销售蛋糕”,那么其研发中心的到来,更大的威胁在于国内的“创新人才蛋糕”被瓜分。

  同时,在中国低廉成本和市场需求下,外资企业受优惠政策所吸引纷纷在华建立研发中心,一旦这些优势不复存在,外资研发中心会不会搬迁到中国以外的地区?那时候,外资研发中心是否依然这么热闹?这也是一个令人警惕的问题。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