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观念在管理哲学中称之为知,行为跟进在管理哲学中称之为行。知与行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最根本问题。观念决定行为,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经营理念,决不能低估思想的力量。正如美国教授、资深编辑安德烈娅·加博尔在其著作《观念第一》中所写到“尽管泰勒主义并不是影响美国最深刻的管理观念,但是他的观念极具震撼力,很快就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从德国到前苏联甚至印度和中国等文化背景迥异的国家,都看得见泰勒效应”。
同样,企业经营也离不开有效的行为跟进,也决不能忽视执行力的作用。正如美国企业家拉里·博西迪、教授、资深顾问拉姆·查兰在其著作《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中写到“世界上存在不同类型的智力挑战。构思一个伟大的想法或一幅宏伟的图景只能算是最基本的一种。将这幅宏伟的图景转变为一套可执行的行动方案要更为复杂,因为其中将牵涉到一些巨大的智力、情感以及创造性方面的挑战”。从理论上说,知和行之间有四种关系:
1. 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即既有观念创新又有行为落实,勤思考、快行动。这是理性者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美国管理大师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在总结了世界一流绩优公司的成功经验后,于1987年出版了《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书中提出了世界一流绩优公司成功的八条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崇尚行动。这些绩优公司普遍喜欢立即着手解决问题,以行动为导向,去干、去弄、去试是他们的喜爱格言。只有那些敢想敢干的企业,才能真正享受变革的先发效应和成长的后发效应。不但要敢想敢干,而且是快想快干。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速度竞争尤为重要。企业经营管理如果只和竞争对手比较,根据竞争对手的行为而设计自己的竞争策略,就会变成市场追随者,跟随一流企业亦步亦趋。在新的世纪,市场竞争的重点不是看谁的技术发展更优良,而是看谁能最快到达最终顾客。
2. 有知无行
有知无行,即只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而缺乏具体的行为跟进,想的多、说的多,没有行为落实或没法行为落实,这是空想者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
不少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提出一些惊人的标语口号,或者引入一些新潮的经营理念,但缺乏相应的行为措施,只有心动没有行动。如在原来的计划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创立了“比、学、赶、帮、超”,但是仅仅停留在标语口号阶段,没有具体的行为落实,而美国施乐公司把它演化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标杆管理法。只有观念创新而缺乏具体行动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我们想不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太多的标语口号、形式主义、高谈阔论,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的一个主要根源。
3.不知却行
不知却行,即没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未掌握经营管理信息,却盲目行动,四面出击,这是冒失鬼的企业经营模式。
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不知道管理者与作业者的区别,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管理事务上去扮演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角色,而是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作业人员的工作,导致工作角色的严重错位。一些企业的决策者在进行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时,既不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也不进行科学可行的市场预测,而是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行事。这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盲目决策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一些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不是痛定思痛去反思企业衰败的根本原因,进而去寻找摆脱危机的良方,而是四面出击,结果在危险的路子上越陷越深,自觉不自觉地掉进了“行动陷阱”。
4.不知不行
不知不行,即没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又未掌握经营管理信息,也没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行为,这是糊涂虫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在环境渐变过程中,一些企业思维不敏感、行动又迟缓,在不知不行中落后了,甚至是死掉了。企业的素质、企业家的素质不是在环境突变中表现出来,而是在环境渐变中表现出来。美国管理学教授布莱克和莫顿在其著名的管理方格图中所描述的贫乏型管理,就是一种对人与事都极不关心、不知不行的领导风格。
仅有观念更新是远远不够的
1.重理念轻执行是经营管理的通病
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在总结自己的失败教训时,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观念落后;而经营管理成功的企业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也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观念创新。的确观念第一、观念决定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作为指导,但更需要及时果断的行为跟进,因为经营管理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有知无行的管理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管理,是一种没有结果的管理;而重理念轻执行是目前经营管理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结果。IBM前CEO鲁·郭士纳就曾经这样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核心业务、卓越的执行能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经营管理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既不能有知无行,也不能无知却行,知与行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推进了20多年,与市场经济、国际接轨的经营理念可以说是充斥媒体;绩优企业、长寿企业的成功经验枚不胜举;各种管理思潮也在快速传播。那么,企业间的经营业绩为何还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知行脱节以及执行能力低下。
2.执行力不足是经营管理的短板
聪明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很少,那些聪明而未成功的人是因为缺乏持久的执行力。有想法的企业很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很少,那些有想法而未成功的企业也是因为缺乏执行力。这些企业一是没有把经营管理理念转化成战略、规划计划目标,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去,经营管理理念是念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经营理念永远是空中楼阁。二是有经营理念和战略规划,但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结果在战略规划执行的过程中,没有预算保证出现了“力不从心”的现象。三是有经营管理理念,也有跟进措施,但缺乏持久的执行力,在具体运营过程中遇到了风吹草动,而使战略规划在执行过程中途搁浅。四是有经营管理理念、跟进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权变管理,忽视了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注意经营管理与外部环境、内部能力之间的动态匹配,机械地去完成计划目标任务,结果是目标任务完成了,而与环境的协调性和融合性越来越差,企业经营随之陷入了困境。五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没有做到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在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失去了执行的硬性依据。六是企业的组织架构混乱,岗位职责不清,相互关系不顺,在战略规划的执行过程中扯皮太多,掣肘太多。七是员工素质较差,能力较低,在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不知道、不会做问题,而影响了战略规划的实施。八是企业的制度设置有失公平性原则,激励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使员工没有执行战略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