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汾酒集团)是以生产经营汾酒、竹叶青酒为主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杏花村。
汾酒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是全国白酒业的排头兵。但是,1995年以来,汾酒集团的业绩开始下滑,一度由同行业第一下滑至第十名左右。
2002年,汾酒集团开展了经营思想大讨论,认为,“杏花村”驰名商标的形成是由于汾酒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汾酒集团的巨大无形资产,是集团最核心、最优质的资源。集团业绩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品牌管理不到位,决策缓慢,响应市场需求迟钝,使“杏花村”品牌、汾酒品牌、竹叶青品牌没有形成竞争合力。具体表现在:
一是品牌管理不到位,品牌形象保护不力。企业没有强有力的品牌管理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的品牌管理办法和开发品牌标准,使母子公司品牌交叉使用,驰名品牌、成熟品牌维护不力,而新开发品牌大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致使品牌竞争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销售机构设置多而乱。企业自己的销售网络没有建立健全起来,难以控制渠道,销售政策政出多门且难以到位,使品牌竞争力难以有效发挥。
三是由于没有研究市场的机构,市场调研不充分,品牌作用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反馈信息不全、不准,造成市场的消费定位不准,某些市场推广受限等等。
四是企业内部的决策指挥系统相对市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使新品开发、市场决策的实施受到影响,造成响应市场需求迟钝,使品牌效应难以快速体现。
五是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对维护品牌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全员参与维护品牌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在提供产品和服务中使品牌形象受到影响。
由于以上原因,品牌自我保护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都受到削弱,直接表现是1998年发生的“毒液案”,与“杏花村”品牌无任何关系的毒液事件无辜株连到品牌和企业,给“杏花村”品牌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致使集团公司当年销售收入降到历史最低点,品牌形象岌岌可危。
汾酒集团针对品牌管理中的问题,确定了“酒业为本,市场导向,品牌经营,内涵发展”的战略方针,实施了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其基本内涵是:为了提升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强化质量、营销、科技、采供、品牌、机制等方面的管理。生产制造保证品牌质量,营销过程发挥品牌优势,广告宣传提升品牌形象,文化底蕴支撑品牌内涵,持续提升品牌竞争力。
主要做法是:
壹 转变观念,提高品牌意识
集团公司通过对各个层次的宣传,强化全体员工品牌观念,并将品牌建设纳入制度建设的序列,让员工认识到每一项工作、每一种行为、每一个产品都代表品牌形象,每一位员工都有保护、维护品牌的责任。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酒类市场,在文明饮酒、健康饮酒的趋势下,消费者逐步走向理性消费,对品牌所包含的内在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汾酒集团的优势恰恰在于品牌优势。对此,集团公司首先是树立“‘杏花村’、汾酒、竹叶青等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的观念,建立以品牌为中心,紧紧围绕市场开展工作的大营销理念。以提高品牌竞争力为核心,在采供、生产、营销、质量控制等环节都注意品牌保护,树立“用心酿造,诚信天下”的汾酒文化理念。
贰 优化组织机构,搞好品牌经营
汾酒集团在名牌再造中,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品牌与品质的统一、品牌与品位的统一、品牌与品德的统一。并构建了有效的决策指挥系统。
1.建立专业委员会
集团公司设立专业委员会,即营销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物流管理委员会和技术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营销、财务、物流及科技质量进步等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同时负责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委员会由内部专家、外聘专家参与,公司高管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
2.设立管理中心
建立4个管理中心作为指挥平台,即营销、财务、物流、科技质量中心,通过中心的统筹运作,实现了跨部门、单位职能的统一,使集团公司管理趋于集中。
营销中心专门负责营销战略的研究,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品牌开发的统筹规划,无形资产的管理、延伸等工作,既为公司营销委员会提供信息,又为市场销售提供工作指导。其职能通过中心下设的品牌管理部、营销策划部、综合协调部展开。
财务中心负责汾酒集团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资金运作管理,加强以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为重心的财务管理工作。
物流(采供部分)中心是物流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采购流程的监督、控制和大宗物资采供统一管理。
科技质量中心在技术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集团公司的科研开发、技术创新、质量管理、质量检验。
3.建立经营运行会议制
为使管理中心与集团其它生产、经营、职能单位协调运作,经营运行会议制专门负责解决经营运行中的问题,保证体系统筹运作,协作高效。
加强品牌管理,为提升
品牌竞争力提供资源保障
1.强化品牌管理
为了加强品牌管理,集团公司在营销中心下设置品牌管理部,专门负责产品结构调整和无形资产的规划,负责工商联合开发品牌及OEM,牵头组织新品牌的调研、概念测试、包装设计、推广策划,与销售公司一道搞好市场推广,同时进行产品包装改进工作。
品牌管理部制定了《集团公司商标管理办法》及对分、子公司的《商标管理考核细则》,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考核,使集团的各类商标使用、管理和运作处于有序状态。注重做好商标的日常管理,及时设计、注册、续展,包括相似名称注册、域名注册、行业注册、副品牌注册、包装风格注册、形象注册及其它图形注册等。由专人负责对每期《商标公告》中与汾酒集团商标相似、相近的商标及时有效提出异议。到目前为止汾酒集团共注册商标110余个,提出商标异议30余个,积极维护品牌的知识产权。
制定了《工商联合开发品牌管理办法》,对开发品牌的资质、信誉、规模、技术、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定,砍掉了近百种不符合规定的品牌,取消了数十个合作企业的产品开发资格,有效地规范了品牌开发行为,维护了品牌形象。
加大打假力度,对消费者负责。针对市场上不断出现假冒“杏花村”汾酒、竹叶青等产品,汾酒集团专门成立了打假办公室,依靠工商、检察等执法部门,积极打击假冒商标的行为。建立集团本身的特情系统,制订打假举报奖励制度,有力地打击了制假行为,保护了“杏花村”汾酒、竹叶青等品牌的合法权益,净化了市场环境。仅2003年查处经销汾酒系列产品的商家1298家,查获假冒产品5000余箱,总价值近百万元。
2.有效开展品牌经营
汾酒集团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惠互利、双赢发展的原则,以品牌为核心,以无形资产和商誉折价入股为主要投资形式,通过注入技术、管理、文化,实现品牌的低成本扩张。一是介入啤酒领域。依托“杏花村”驰名品牌,以股份制和贴牌生产的形式,与山西山禾酿业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汾酒集团公司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新产品--杏花村啤酒上市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年销量已达3万吨。二是与各地白酒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与集宁纳尔松酿业有限公司、商丘大富豪酒业有限公司、哈尔滨蓝天酒业有限公司开展品牌合作,合作企业年销量达3万吨。三是与经销商合作。共同成立粤晋辉煌工贸公司、郑州有限责任公司,聚合双方优势,发展当地市场。四是规范工商开发。精选开发商,逐步淘汰不规范及实力弱的开发商,与实力强劲的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2004年与家乐福合作开发乐福酒,实现了占领大型终端的市场突破。
3.广告策划及CI系统
广告是对品牌无形资产的投入,是维护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汾酒集团的广告策划由营销中心品牌策划部统一策划,强化对“杏花村”汾酒、竹叶青等驰名品牌的宣传,突出汾酒集团形象。从中央电视台、电台到各级地方电视台,从全国报刊到地方报刊,“杏花村”的商标反复出现。对重点市场利用灯箱、路牌、POP系列媒体扩大知名度,以汾酒专卖店展现自己的特色。对集团的广告投入、项目、时间、地点、形式、媒体等进行精心策划,由职能机构负责广告的实施、监控和投入产出概算、总结。
2002年,品牌策划部对集团CI系统进行统一策划,规范和提升了“杏花村”汾酒、竹叶青等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设计和规范了集团生产基地形象,规范了集团视觉识别系统。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汾酒集团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并纳入员工考核奖励范围,统一了识别系统,为品牌的提升由形象到内在的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