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支撑起中国西部第一高楼—高468米成都绿地中心项目超大体积(30785方)、高强高性能(C50P12)筏板混凝土,经过中建西部建设西南公司300多名建设者从元月24日17:48开始施工至28日21:29全部保质保量地浇筑完毕。对此,项目建设、设计、监理方予以一致肯定,而且项目部总经理辜金洪,还特地为该公司送去锦旗与奖金,并认为“此役打得真漂亮,堪为西部巨型筏板战例的经典之作”。
辜金洪此番评价确实有根有据:该筏板浇筑难度除了体量巨大、性能高强和27米深基坑坡陡且施工便道狭窄外,还有筏板异型、参站设备与泵罐车、梭槽多等特点,因而对施工组织协调和技术质量把控的要求极高。对此,作为世界500强子公司的该企业协同娇子、龙潭、华阳、万安等搅拌站 ,严格实施“四站一盘棋 拧成一股绳 十指弹钢琴”,特别是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拳头主攻,连续奋战近百小时,非常完整顺利、干净利索地啃下这块“西部第一筏板”的“硬骨头”。
在这100个小时里,这四家搅拌站尤其是成都468项目施工现场,时时处处都呈现出如火如荼地鏖战、苦战、硬战和攻坚战的场面与景观,呈现出“忙碌成为习惯、坚守已为常态、比拼形成趋向”的浓厚氛围,集中展现出这300多名建设者们,在极其繁重的混凝土施工中,一以贯之地秉承了“不辱使命、超越自我、负重前行、勇于担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全力以赴、激情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理念。
被同事们尊称为‘拼命三郎’的现场指挥李晓欢、邓超、荣灯鹏,至元月22日起,工作和吃睡就一直在施工现场上。他们每天分别拿着对讲机所巡检督导的路程都在万米以上,导致双腿起泡,甚至知觉也麻木了。对这三位基层领导而言,工作状体一向是“今天的事今天完,明天的事今天想”。26号凌晨4时许,已和邓超、荣灯鹏一同坚守四昼夜的李晓欢,竟累得靠在墙边都睡着了。得知丈夫李晓欢深夜在摄氏零下五度的现场熬了两个通宵,妻子特地带上棉衣等赶到工地。当她看到丈夫疲惫的面容和布满血丝的双眼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项目质检组长周杰,也是位响当当的“铁人”。推行服务工程师管理模式的近半年,正值妻子怀孕妊娠反应明显的时段,可他却因太忙而很少陪在爱妻身边感到惭愧不已。如今已开战36个小时的成都468项目,更因妻子在预产期住进医院他却在施工现场恪尽职守而深深地内疚。直到妻子即将推入产房的那一刹那,他才匆匆赶到,并给妻子道上发自肺腑地祈福。
已是该公司外加剂厂的总工程师傅成飞,这五昼夜满打满算仅在现场打过七次盹。除了吃饭和小跑上卫生间外,他每昼夜的大部时间归属于拎着装满20公斤聚羧酸的塑料桶并爬上高4米的混凝土罐车调整其工作性能。前十天他1.74米的个头的体重只有122斤,这一仗下来,傅总既脱了一层皮,还掉了6斤肉。
24日的成都气温降至-5摄氏度,项目技术主要负责人黄海珂因多日超负荷的辛劳和气温骤降没来得及加衣,使他感冒发烧、咳嗽不已,连嗓子也沙哑了。但是他依然婉言谢绝了大家拉他进医院的善意,坚持在施工现场边吃药、边工作。
郑广军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公司首席专家,在这几天里不顾年迈体弱,一直和年轻的技术人员一道,通过取样调整配比和掺与由他研发的高效减水剂,促使寒冬下的筏板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得十分理想。
对高4米的每辆混凝土运输车,质检员尹福特都会爬上去认真检测。由于25日3时许,整宿不停奔波与攀爬,累得他热汗满面,连上身只穿一件的衬衣也被汗水浸透。
就这样,3万多方筏板混凝土的浇筑取得了难以置信的佳绩;零堵管、零缺陷、零退货。
项目办公室秘书张春艳,已是身怀六甲。可她在这几天里仍然腆起大肚子,积极地为施工人员不断的烧姜汤、热饭菜、递雨具,端茶倒水、送衣送饭、摄影采访。
在这次超大体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浇筑中,最值得钦佩并记头功的是在施工生产一线埋头苦干、辛勤耕耘的众多工人,因为他们最苦、最累,付出的最多。
泵工张新,在这100个小时里,于成都地区首创出泵送混凝土4390方的新记录。为此,他时常在这期间咀嚼干辣椒和在前额涂抹清凉油,以刺激自己使得大脑清醒和兴奋,进而能不断打起精神连续作业。
刘仕平、周仁礼、周仁太、程韵、马志良这五位机修电工,为了确保娇子站相对陈旧老化的三条生产线,能在大战全程“不掉链子”,他们从21日起就持续全天候地巡查,细致得像过篦子似的梳理、检测、保养、维护,从而使三条生产线在这次大战的完好率、运行率都达到了难能可贵的100%。
车队班长夏勇这100小时里,无论是昼夜雨雪,还是寒风刺骨,他总是伫立于项目基坑坡陡路滑的马道边,镇定指挥源源不断的车流。一个班次下来,已长冻疮的双腿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哪怕是两眼和嘴唇被凌冽的寒风吹得像“熊猫眼”、“豁嘴巴”,促使每天近千辆罐车运送混凝土既无一掉档,又无一事故发生。
泵管工李锦树每天要将收集清洗的700多根泵管分十几趟次的送至468项目,特别是在24日和25日深夜,他的双手在清洗90根泵管后,冻得他双手和嘴唇都不由自主地打起哆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3岁机操工李树勤,在25日清晨点5点至6点半就四次收到来自弟弟“母病危 速归”的呼唤声。可她眼见机操工活重、人少,“一个罗卜一个坑”,实在是走不开,就依然在岗位上紧张而有序地忙碌。在混凝土浇筑进入尾声的三天后,当他得知母亲已去世的噩耗后顿时嚎啕大哭,急忙赶火车回到家中。一进门,他双腿直跪在母亲遗像前,久久不肯站起……(特约报道员:许汉平 段建丽 万厚瑾)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