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甜橙园里的 “生态梦”

企业报道  2016-03-01 17:07:46 阅读:370

  2月16日,看着游客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民强村的“家庭农场”内采摘着果子,农场主何生涛充满了期待。如今,他的“家庭农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规模,成为了自己和合作社社员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漂泊返乡老板开办“家庭农场”

  上世纪90年代,纳溪人何生涛还在重庆、成都等地四处奔波,经营着自己的机电、轮胎等生意。2001年,在外漂泊够了的何生涛准备回乡转型发展。适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对长江中上游精品甜橙产业带的政策倾斜等政策,更加坚定了何生涛投资转型的决心。“那个时候农业发展逐渐开始产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再加上国家有一些政策支持引导,我就开始考虑向农业转型了。”何生涛说。

  2002年,经过一番思量后,何生涛开始着手流转土地,2003年回到纳溪区大渡口镇种植甜橙开办公司时,何生涛已经在当地流转土地1500亩。陆续投入800多万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何生涛公司的营销体系、加工体系已经涵盖近2万亩的规模,其中果园种植达到5000多亩。

  何生涛表示,在创业的道路上,政府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给予了他大量的支持。创业初期,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政府找来专业的柑橘科研团队和国内顶尖的专家,长期为他免费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互联网+”甜橙飞到省内外

  “电商让我的销售插上了翅膀,让甜橙从山里飞到了省外。”谈起网络给自己带来的甜头,何生涛显得很自豪。他告诉笔者,拥抱互联网,其实就是为自己的创业铺路。

  在此之前,何生涛一直和推广公司合作,推广自己的水果产品。2015年通过互联网,他的甜橙在泸州、重庆、宜宾等地已经占领了非常好的市场。今年年初,何生涛又决定以2万元的资金与更大的推广公司合作3年,建立网上商城与微信同网运营双向模式,占领更大的市场,让甜橙通过“互联网+”飞向省内外。

  大年初二,就在大家正与家人温馨团聚欢度新年的,何生涛已经带着甜橙赶往西安开拓市场。

  “要把企业做好,首先,必须持之以恒,立足于长久,不当生意做,要当成事业来做;其次,腿跑勤点,嘴动甜点,做好宣传。”何生涛一番感慨。

  带动致富乡村旅游因橙而“火”

  为了形成规模,何生涛成立了“泸州市纳溪区民丰甜橙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走上致富大道。

  何生涛介绍,在未成立合作社之前,社员一年收入才一千多元。但是在2011年入社以后,通过合作社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改良调整,去年社员收入达到了一万多元,收入整整翻了10倍。整个合作社一共一千多户,种植甜橙五千多亩,户均年增收达到1.2万元。

  “引来人,留得住,才能让发展充满活力。”何生涛介绍,几年前,他便看中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正巧2015年,纳溪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他借助此次契机,正式开办了农家乐和采摘园,搞起了乡村旅游。“这里的果子虽然价格贵,但是味道纯正。”体验着采摘的乐趣,一名来自外地的游客不断地赞赏。“正月初三初四,果园里人山人海,根本接待不过来,一天单卖橙子就一万多元。几天的时间零售额达到四万多。”何生涛欣喜地说。

  为了让游客留得住,何生涛还建了观景台,开起了农家乐,让游客有看的、有吃的。接下来,他还准备建造具有川南民居的乡村酒店,解决住的问题,争取让游客周末消费,全面实现一条龙服务。

  据何生涛介绍,采摘园的开放不仅降低了甜橙销售的成本,而且让游客自己采摘也节省了采摘搬运等的人工消耗。据了解,目前,果园和农家乐都有可观的收入,何生涛的固定资产也达到了九千多万,通过休闲经济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刘传福 李雪利 张婷)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