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良贤
邛海冬吟
风梳岸柳远鸥归,
霞恋水波圆月垂。
娥浣冬衣增秀色,
客留邛海沐春晖。
拜读了陶武先七绝诗《邛海冬吟》之后,扑面而来的是一抹温馨恬适的气息,虽是“冬吟”,但“细雨斜风作晓寒”(苏东坡)的邛海,无论是杨柳依依,沙鸥翔集,还是晚霞清波,月荡湖心,都是一幅良辰美景。更有浣花女秀色可餐、勤劳洗冬衣的情景锦上添花。作者惜墨如金,寥寥数语,就将一幅诗画交融的丹青跃然纸上,寄托了作者“人间有味是清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怀,暗示给人们的“弦外之音”,正是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至今约180万年。其形状如蜗牛,2002年5月,四川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是四川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邛海如同我国一些高原湖景一样,以恬静著称,景色四季各异,一片浩瀚波光闪耀在苍山碧野之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岸边柳眉桃腮,燕语呢喃。夏日湖水盈盈,彩霞耀眼,山寺渔村,相映生辉。秋日天高气爽,落霞孤鹜,秋水天长,使人流连忘返。冬季天净水明,红枫翠柏,倒映湖面。诱人的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多诗意”的美境。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浏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兴奋不已,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武先先生写过一些“政论散文”,虽然理论色彩浓厚,思想锋芒犀利,但言之成理之中,又饱含声情并茂的情感;作为诗人,武先先生善格律诗不是过誉之词,先生确也不乏精雕细刻的格律诗作。之前,笔者对武先先生的部分“政论散文”和“格律诗作”都写过一些评论,尽管说不上“深中肯綮”,但作为一孔之见的“读后感”还是恰如其分的。
“风梳岸柳远鸥归,霞恋水波圆月垂。”这两句让人立马想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娥浣冬衣增秀色,客留邛海沐春晖。”这两句,前一句颇得陆游“真传”,有异曲同工之妙——陆游在《浣花女》这首诗中,把目光集中到浣花溪旁的农家女儿身上,带着一种宁静舒坦的心情观望着自己所描写的对象,从淡朴的欢悦之中,体味着生活浑厚的内涵。一句“江头女儿双髻丫”,就把浣花女纯真辛劳的形象勾勒出来……看到这种“冬天里的春景”,“客留邛海沐春晖”,表达了作者恪守“冬天来了,春天不远”的人生和事业的坚定信念。
总之,通过《邛海冬吟》,可以从中把握诗人感情渐次明朗的脉络,其间浸透了诗人的审美理想。诗评家讲:“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见奇,故足令人咀味。”《邛海冬吟》中,作者所捕捉的都是些生活中极为寻常、极易见到的东西,因而其在表面上并不见出奇之处。实际上,前人七古之作也大多不注重于面相皮毛,而着力于内中贯通于一的气韵,在开阖转折之间显示出天工鬼斧之功力。《邛海冬吟》在写作上从容叙来,选用的都是些平淡的语言,但“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出语自然老洁”,于平和散缓之中,沉淀着丰厚的感受,可以窥到作者的情趣、意趣、理趣。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