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管理软件”标准的讨论正在影响中国“管理软件”的路径选择,从MIS到ERP、CRM到BI(BusinessIntelligence),管理软件术语不断更新,其实也反映出这个行业对管理软件定义的丰富。一个真正的“管理软件”到底需要提供给客户怎样的应用?协同管理软件厂商西部世纪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西部世纪公司总裁刘洪涛认为,无论是传统的MIS、还是新近的ERP、CRM,它们的功能还都定位在对企业的业务资源进行整合:如MIS的关注点在进销存货、CRM在大客户开发和管理,每一类软件都只能满足一种特定业务的需求,而无法满足公司整体运作的需求。因此,与其把它们叫做“管理软件”,不如把它们叫做“业务软件”,或者说“局部”的管理软件。
而随着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经理人需要应对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简单的业务软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是“程序员思维”,还是“用户思维”,业务软件与管理软件的另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思路不同。传统的业务软件在开发过程中更多地采用的是“程序员思维”,产品的功能、模块,都由程序员来决定。少量的市场调研,也更多的是考虑软件直接使用者的意见。如CRM考虑更多的是营销人员的应用需求,而BI考虑的是市场分析人员的应用需求。然而,容易被忽略的是,每一种软件都并非在真空中使用,它必然会与其他业务系统发生关系。因此,真正的管理软件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它在实际应用中的状态,并综合考虑各个业务和管理行为的需求。
“软件,其实是把思想和方法论用代码的方式固化在计算机中。”刘洪涛对软件的本质有独到的看法。而对于西部世纪来讲,这种思想和方法论的源头,并不来自于程序员,而来自于千千万万个用户,所以,真正的管理软件,一定要在开发过程中就严格地贯彻用户思维。
中国管理软件从起步到现在,已经历经了20多年的风雨。目前,应该是反思和整理的时候了,而管理软件与业务软件的内涵区别的再辨析,也许会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