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 自由职业者
厦门的实体书店数从2007年的287家降至2013年的224家,而从2007年坚持经营至2013年的,仅有近150家。不仅是厦门。据全国工商联调查,十年来,我国有五成民营实体书店陆续关闭。(12月25日《厦门日报》 )
作为民营书店,经营着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景,担负着倡导社会阅读的重任,如何坚守住这最后的文化阵地,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仅是民营书店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前民营书店举步维艰,很大程度是源于竞争的不公平。国有书店不必承担高额房租,还能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更何况还有旱涝保收的中小学教材的发行利润。
除去高额的房租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仓储成本,和其他行业一样的税收负担不断成为民营书店失去竞争力的压力所在。
国营书店享受税收返还、免除房租和教材销售的优势,网络书店仓储量大、折扣诱人、进货优惠的便利,加之愈演愈烈的数字出版蓬勃发展,多重压力下,民营书店生存愈发艰难。
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在城市规划中留出民营书店的位置,甚至是城里最好的位置。除了大的书城建设,也要为小的实体书店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以保持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态。
在鼓励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家的支持对于民营书店是至关重要的。应该适当对减免实体书店的税收,补贴一些房租收入,降低实体书店的经营成本。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图书行业有优惠政策,减免税收是政府鼓励公众进行阅读学习的有效措施。在香港,一些商场租金很高,但书店却得以生存,其原因在于一些大地产商和业主在规划住房时,会为书店预留位置,并降低租金。
当然,民营书店想要存活,不仅需要书店及时调整经营发展战略,更重要的,还需要相关部门支持其发展。在政策扶持层面,政府还大有可为。
逐步解除一些政策上的限制,如中小型书店不能销售其他商品的限制。民营实体书店销售品种过于单一,一来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从而获得书商高折扣率,二来图书薄利多销的特点决定中小型书店需提供更便利、多元的服务,赢得足够数量的消费者。
政府应该为那些有品牌、有信誉的书店提供诸如廉租房或房租补贴等帮助。发展文化产业,要让人们便利地接近文化商品的流通渠道,这个方面,政府有责任和义务。
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富裕了,但是精神却出现了困惑,需要用读书来纠偏和荡涤精神灵魂,书店不应该是硬邦邦的精神支柱,而应该是“软化”的书店,也就是要把书店还原为精神的一日三餐,融化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场景中,让阅读重新融入生活,真正发挥图书引导人生、愉悦心灵和助力幸福的作用。实体书店不应板着生硬的文化面孔,需主动和富于亲和力地紧密地贴近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商场、在社区、在旅途中,让人们随时和书碰面,无孔不入。
其实,引导读者也是未来实体书店的发展任务,培养潜在的读者显得格外重要,在实体书店所辐射的区域范围内去实现“引导”,引导读者和家长改变读书和购书观念,不仅需要书店重体验、重概念,还需要引导读者在书中找法子和乐子。引导读者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为了培养越来越多的潜在读者,这样的能够耐得住寂寞和独辟蹊径的引导即使花费的时间再长,也值得去努力。只有引导读者改变观念才会变成读者的读书和购书的积极行动。
以往,实体书店是通过渠道与读者联结,而崭新的实体书店的直营店不仅是品牌体验店,更是建立实体书店与读者的联结,传递品牌价值、提升品牌体验的一种新的渠道。对于出版传媒的投资者而言,实体书店更承载了探索和实践的重任,它是实体书店体验式成长空间的实验平台,也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依托这个平台去实践和总结。
将实体书店打造成文化综合体,成为文化的组合餐,应该是未来实体书店突破单一经营模式的关键,不仅有图书,还有咖啡馆、小剧场、名家画廊,也有数字阅读区、儿童阅读区等,形成“图书+咖啡+创意产品”、“图书+烘焙”、“图书+音像+咖啡”、“图书+咖啡+简餐+沙龙”、“图书+讲座+电影”等多元化立体经营模式,与其说是书店,倒还不如说是文化会所、心灵驿站、精神瑜伽馆、艺术文化创意空间,更是一条龙的文化服务一条街,一站式文化服务,满足日益全面化和个性化的读书消费需求。
实体书店担负着涵养人们心灵家园、参与城市精神构建的功能,更是文化惠民的民生工程,但它终究是一门生意,要在基本的商业规律下赢得市场的尊重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生意,书店是让“脚步停留,让心行走”的精神处所,风雨飘摇中,实体书店能否优雅的生存,并成长壮大,我们为此期待着和憧憬着。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