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捐赠避税不宜过分宣传

企业报道  2015-11-23 08:33:48 阅读:480

  近年,国内对合法避税的争议较多,但只要是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操作,应该是可以的。他同时呼吁,对通过慈善捐赠合法避税的企业和个人,应给予更多税收优惠,以鼓励他们拿出更多的钱搞慈善事业。(新闻来源:2月7日新华网)

  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和个人捐赠,是许多国家采用的办法。尤其是在我国目前人人参与慈善的社会风气没有形成、企业家还处于成长阶段的情况下,国家更应通过免税或减税等政策以鼓励捐赠,使蕴藏在民间的财富和积极性有方便而通畅的渠道发挥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是很赞成成思危这个提议的。

  但是笔者同时产生了这样一个担忧:捐赠本来是应当无利益的,如果过分宣扬捐赠能让捐赠人少缴多少多少税,把捐赠和合法避税等同起来,会不会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捐赠的目的不是为了助人,而是为了合法避税,钻政策的空子?

  其实一些企业和个人之所以热衷于慈善捐赠等社会公益事业,绝不仅仅是为了少缴税,或者为了避税,为自己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很多时候是出于爱心,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是为了寻求一种助人的快乐,有了这份爱心和责任,即使没有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恐怕他们照样也会捐赠。他们的这种捐赠,是无私高尚的,绝不是出于经济利益上的考虑,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所谓的回报。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以前国家没有税收优惠政策,但仍有那么多人在捐款捐物,在做善事;也无法理解,去年夏季广州、福建沿海一带“碧丽丝”强台风发生以后,一场默默无闻但参与广泛的民间慈善行动会席卷整个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

  如果过分突出“捐赠避税”,把捐赠与避税等同起来,对许多热心捐赠等公益事业的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因为在持这种认识的人看来,捐赠人的慈善之举并非出自善意,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想通过捐赠获取更大的利益回报。这实在是对捐赠者爱心的极大亵渎。更重要的是,一旦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必将阻止住许多具有爱心者踊跃捐赠的脚步,这将对整个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