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专业市场联盟召开的市场改变中国30年回顾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而立之年,升级的脚步迈进了商业地产的大门
有没有不赔钱的行业?在无锡新世界国际集团董事长黄伟的调查中,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几乎没有一家亏本的,而且还供不应求。
从开发商到地产商,原先在深圳卖房子的黄伟,一脚从珠三角跨到了长三角,在无锡盖起了号称世界一级批发总站的新世界国际纺织交易城。在黄伟之前或之后,还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选择了相同的路径。如,河北卓达集团投资7亿元兴建的卓达服装产业园、曾任上海亚拓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的罗欣正在主持上海服装城的转型,打造中国最大的奥特莱斯。
在日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专业市场联盟召开的市场改变中国30年回顾中记者发现,从以前路边摊位到退路入室,再到厅堂楼阁,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而立之年,升级的脚步迈进了商业地产的大门。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分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提升阶段,地产概念是在第二个阶段进入专业市场发展过程的。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专业市场联盟会长夏令敏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专业市场发展的萌芽阶段。由于流通渠道单一,那时纺织服装生产主要与国家计划挂钩,纺织服装销售的市场化程序较低,但一些地摊式服装批发市场已经出现。当下比较红火的专业市场在那时已经开始起步,“浙江义乌是1982年起步的,汉正街也是那一年因为《人民日报》的社论而火起来的。”夏令敏说。
受当时缺衣少穿的市场影响,纺织服装市场很快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最新出版的《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报告》显示,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初始阶段,浙江义乌、武汉汉正街、沈阳五爱、重庆朝天门、江苏常熟等小商品市场中,纺织服装产品占到其中的2/3。
而一些个体投资商则开始着手修建大棚水泥摊位,形成了专业市场的第一次地产投入。这些敏锐的眼光迅速看到了回报,广州白马、东莞虎门、中国轻纺城很快形成了规模效应,而在纺织产业基础相对不算雄厚的北京,十几个浙商也把摊档式的大红门服装市场翻盖成了五层的大楼。不管是先有市后有场,还是先“造庙”再招“和尚”,祝浩泉认为,“光做市场太单一了”。祝浩泉是北京四季青服装集团董事长,在他的规划中,其13万平米的科技园区包括24幢设施一流的大楼。
如今,更多的专业市场登堂入室,除了在专业领域的升级变化之外,其在地产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人咋舌。上海新七浦实业公司总经理徐为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七浦路市场在开业时二楼一个摊位的租金是5000元,售价36万元;如今,由于市场的火爆,现在没有人愿意把摊位卖掉,但租金足足翻了50倍,达到了25万元。
在常熟服装城,一期摊位的拍卖更是拍出了11亿元的天价。该市场管委会主任潘云来坦言,价格高不高取决于市场的成熟度,如果能赚来钱,再高的价格也会被市场接受。
沈阳五爱市场在引进品牌、推出精品、创新精品的同时,增加写字楼、宾馆、会展等多项商务功能,相继提出了新批零世界、展望型商务写字楼、立体服装街的理念,“五爱市场按照沈阳发展商务区的要求,实现由物业形态向商业形态的转变,打造商务市场的产业链,开创了批发市场崭新的模式。”五爱市场管委会党委书记孙伟山告诉记者。
在火爆的市场背后,商业地产的“图谋”正在逐步实现。火爆的专业市场加深了专业基础,凝聚了极大的消费能力,改善了所在区域的商业环境,原本不甚看好的地块在纺织服装市场的烘托下咸鱼翻身,在如今地产看衰的形势下,商业地产也找到了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记者在上海服装城的宣传栏上看到,在专业市场放量的背后,更多的地产规划作为专业市场的配套隐隐出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