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而至的热钱已经成为高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防止热钱“大进”之余,如何防止其“大出”,维持金融稳定,成为宏观调控新课题。
热钱“来无影去无踪”,要想摸清底子,殊非易事。保守估计是,至今年年底,境内热钱将达6500亿美元,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前流入东南亚的热钱规模。
热钱“大进”,加剧流动性过剩,裹胁货币政策,令通胀压力百上加斤;炒热股市、楼市,推高资产泡沫;其舆论鼓动,又助长了国内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进一步放大金融风险。
热钱“大出”,则更为可怕。一旦情势蹙变,热钱大规模集体出逃,人民币掉头向下,将重创中国脆弱的金融体系,经济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应对热钱,围追堵截固然必要,标本兼治更为关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则是题中要义。经济稳步增长,热钱或将变“冷”,从投机转向投资;反之,则将加速外流。
此外,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或保持小幅稳步升值,消耗热钱时间成本,将令其流入步伐放缓。而防止股市楼市大涨大跌,减少热钱的抄底机会,有望减弱其对中国的投资意愿。“严进”同时,亦要“严出”。在金融开放循序推进之际,预警机制需继续完善,资本项目管制仍需坚持,非常时期亦不排除采取非常手段。惟有收紧袋口,才不至让热钱“想走就走”。
如何让热钱知难而退,避免热钱造成的经济堰塞湖决堤,这场“堵”不住的持久战,考验官方宏调水平。不学鲧治水一味严防死堵,而用鲧之子大禹之疏堵双管齐下,或是可行之道。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