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峁矿业打造煤炭工业新模式
清晨,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的巨型电子屏上,800多台设备运行数据如星河流转般闪烁。操作员轻点鼠标,井下智能采煤机、智能主运输设备、巡检机器人等设备联动启动,原煤从开采到洗选、装车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悄然展开。此刻,矿井深处,机器人“矿工”正沿着巷道自主巡检,实时将瓦斯浓度、设备状态等数据传回地面;而在百米之上的办公楼里,地质工程师通过4D地质模型动态调整开采方案……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公司以新质生产力重塑煤炭工业的生动注脚。
技术创新驱动转型,从“人海战术”到“数据赋能”
“过去一个班几十号人忙得脚不沾地,现在动动鼠标就能采煤。”在井下工作了16年的孟永鹏感慨道。他的经历浓缩了张家峁的转型之路:从人工拉架、挂单轨吊的体力劳动,到依托智能综采系统远程操控设备,矿工的角色已从“体力劳动者”蜕变为“智力管理者”。
这一转变源于张家峁对核心技术的突破。公司首创的“智能化煤矿巨系统”覆盖地质保障、采掘运输、通风供电等13大系统,集成90个子系统,实现了全生产链80%以上作业智能化。以世界首套1.1米硬煤薄煤层智能开采装备为例,其攻克了巷道与工作面1.4米大落差技术难题,使薄煤层开采效率提升40%,彻底改写“薄煤层难采”的行业困局,而在智能通风领域,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套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一键测风、反风,控风精度达95%以上,将传统作业需5人三天完成的测风作业缩短至120秒。
人才与生态双轮驱动,构建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在千万吨级矿井技能大师工作室里,34名高级技师正研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算法优化方案。张家峁创新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四室一体”平台,累计孵化115名青年技术骨干,其中10人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公司推行的“百人能力提升工程”更具特色:每季度组织青年人才开展红色研学、准军事化训练与智能系统实操,两期工程已培养出20余名智能运维工程师。2024年新入职的硕士研究生小李感慨:“在井下实训时,机器人教我识别设备故障代码,这种‘人机互学’模式颠覆了传统师徒制。”
生态修复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矿区环境,更延伸至社会效益。公司对采空沉陷区实施覆土造地,将原本石塌陷严重的土地转化为可种植草莓、黄瓜、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的良田,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2.12万亩。同时,通过“智能+生态环保平台”的全面感知与预警功能,张家峁实现了污染物超低排放,并荣获“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
领航未来,向世界一流智慧煤矿进发
站在全国首个全矿井智能化运行示范企业的新起点,张家峁正朝着“开采少人化、生产柔性化”目标迈进。
在技术布局上,公司计划推动5G+智能化场景的全面覆盖,构建“1+3+N”架构的综合生态系统,实现全矿井信息全面感知与智能决策。同时,通过“数智化+绿色化”双轮驱动,张家峁将进一步延伸技术应用边界,例如利用地热能科研示范井探索清洁能源开发,推动矿井向低碳化园区转型。
正如矿区飞驰的运煤专列与葱茏的绿意交织,这座智慧煤矿正以创新为墨、数据为笔,为全球煤炭工业转型升级书写“中国方案”。从“采煤”到“采数据”,从“体力劳动”到“智力管理”,张家峁矿业公司不仅重塑了传统矿山的未来,更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开启了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韩培强)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