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俚濮彝族文化与传统技艺遗产田野调查”纪实
■ 陈艾 本报记者 张建忠 樊瑛 摄影 王续霖 田修名
●启动仪式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12月13日,“俚濮彝族文化与传统技艺遗产田野调查”项目组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村委会会议室举行启动仪式暨圆桌研讨会。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委、市文旅局、市文化馆非遗办、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攀枝花市仁和区文旅局、仁和区平地镇领导和迤沙拉村村委会领导、四川省旅游商品与装备协会领导、攀枝花俚濮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攀枝花故事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以及迤沙拉文化研究学者、攀枝花市文艺创评室作家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启动仪式由项目负责人四川师范大学张晓黎教授主持。
张晓黎教授介绍了项目的意义,围绕乡村振兴,以迤沙拉村为核心,建设 “传统文化活态人文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集市地”,将迤沙拉村建设成为“攀枝花非遗、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作为高校的专业教师,有社会服务的责任。“此次我们的田野调查正是响应高校参与“文化传承与建设”的要求,实践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科研项目。”
项目组陈艾老师代表全体成员表示,将满怀热情和激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做好本次田野调查及其相关研究工作。将深挖迤沙拉俚濮彝族文化与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传承情况、存续状况、保护措施与成效等文化内容,推进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的申报建设、协助迤沙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启动仪式结束后举行了圆桌研讨会。会议由攀枝花市民族宗教委民宗干校校长杨文军主持。
攀枝花市文化馆非遗办主任李芳,国家一级作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攀枝花市文艺创评室书记兼主任普光泉先生,攀枝花市创业服务中心敦辉总经理,攀枝花故事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杨环,四川省旅游商品与装备协会会长李建华均作了发言。
大家就迤沙拉发展状况与前景,从乡村振兴的文化振兴、产业振兴角度,如何落实该项目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应汇集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传承和展示俚濮彝族文化,建设迤沙拉名村。
会议结束时,作家普光泉先生将其著作《中国迤沙拉》赠送给项目组。随后,项目组进入村镇开始田野调查工作。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