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建忠 樊瑛
每到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社会经济都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这个时代奋进的先进人物都会层出不穷,叶玉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今年72岁,家住成都金牛区茶店子街道化成社区蜀汉路253号大院,是一名转业退役军人。
奋进,他走上了一条自学成才之路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叶玉安赶上了好时代,是幸福的一代。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国之初,由于国家积贫积弱,基础条件较差,缺衣少食仍然存在。叶玉安的父亲于1960年春天因缺粮去世,他也因交不起学费,读到小学三年级便被迫辍学,从此走上了一条自学成才之路。
叶玉安白天劳动,晚上借别人看过的书来读,要别人做过的题来做。1963年,村上开办夜校,他上了两年半,1965年冬刚满16岁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领导见他经常读书读报、写表扬稿子、出黑板报、练美术字,鼓励他努力学习。最终,叶玉安通过自学,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
1979年,叶玉安30岁。为了读大学,完成父亲生前给他规划的学业,他毅然决定转业到地方工作。到成都后,他先在四川省邮政运输局办公室任副主任,一边勤勤恳恳地工作,一边在黑龙江大学读函授,学汉语言专业。学完后,他想转型学经济管理,便又在四川大学攻读经济学专业,拿到了大学文凭。
拼搏,从退役军人转变成行业专家
1985年夏,叶玉安调到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工作,两年后被评为经济师,1997年被评为高级经济师。其间,他为《四川邮政通信作业组织管理优化》写过教材,为全省地(市、州)邮电局长、县(区、市)邮电局长讲过课。1991年,他调到北京写过《全国邮政通信作业组织管理优化》的部分章节,被邮电部、邮政总局聘为全国邮政通信质量诊断师,成为中国邮政行业的专家型人才,并多次参加全国邮政高层专家级别论坛和决策研讨会。
从部队转业到邮电行业工作30年,加上在部队15年,叶玉安从事秘书工作、文字工作、办公室领导工作累计长达28年,先后在成都军区《战旗报》及《华西都市报》《人民邮电报》《中国邮政报》《四川通信报》《邮电经济》《企业家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种论文、新闻稿件和散文、诗歌文学作品近千篇。2010年,全国第二十届书博会在成都召开,叶玉安被选为《成都日报》寻找的十大读书人之一。该报还将他自学成才的故事刊登在当年4月3日A2版上。
知识,成就了叶玉安的事业,让他从一个退役军人转变成了行业中的专家型人才;知识,也成就了他晚年的事业,成就了他退休后的幸福生活。2004年,叶玉安退居二线,随后去了一家民营制造企业。这家民营企业创立近6年,厂房用地是租的,只有30多名员工,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每年产值在500万元左右,工人做5天休3天,整体士气低落。他到了企业做了三件事:整顿队伍,把帮派体系打掉;整顿管理,实行规范化运作;开拓市场,对过去的客户进行梳理,把资源集中到做邮政行业产品上。现在,这家企业拥有60亩生产基地,3万多平方米厂房,30多种大类产品,系列产品上千种,产值近4个亿,员工500多人,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四川新经济企业”等荣誉。目前企业主打产品为邮件、快包自动化分拣机,每小时可分拣1万多件。
由于叶玉安的突出贡献,成都市钣金行业协会把他列为专家型管理人才,委托他为行业制订了产品和质量检验标准、行业管理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为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成都市钣金行业协会还聘请他担任常务副秘书长,成都市机械协会聘请他担任机械制造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出彩,祖国强盛我出力
出彩,是每个人努力的最终目标,有的人甚至用毕生的精力为之奋斗,叶玉安就是这样的人。1969年,在部队备战军事训练中,他各项成绩考核全优,曾被中央军委通报表扬;在军管工作期间,他被省革委军管办通报表扬;转业到邮电行业不到10年时间,他经过努力学习,成为专家型人才;退休后到民企献余热,成为有作为的职业经理人。在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得到过许多奖项和荣誉,获得各种证书50多个。在他72年的人生旅程中,靠自己的努力,叶玉安做到了“祖国发展我进步,国家强盛我出力”。
叶玉安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努力用知识来提高自身的能力,用能力来推动自己的事业,用成功的事业来展示一个军队干部不仅能带兵打仗,还能带领员工做大做强一个企业的风采。
叶玉安虽然多次更换工作岗位,但永远换不掉一个退役军人奋斗、出彩的决心。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叶玉安表示,还需努力奋进,以更大的贡献,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