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柏青
智能手机的兴起要追溯到上个世纪末。1999年,摩托罗拉推出了一款名为天拓A6188的手机,堪称当代智能手机的鼻祖。时隔一年之后,爱立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Symbian OS的手机R380sc。2002年,多款智能手机争先恐后上市,也宣告了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随之而来的是,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功能不断更新迭代,市场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006年,在智能手机市场处在快速成长时期,张亮积极投身到以Symbian为主的智能手机平台应用研发领域中。张亮前瞻性选定以通讯录云端同步备份功能,RSS新闻阅读器为两个重点研发功能,并成功主导开发第一款产品Mimo,获得了美国上市公司的1000万美元投资。随后,张亮对Mimo版本进行重大更新,支持客户端和服务器长连接,具备即时通信功能,并兼容QQ协议,也因此带来用户量的快速增长。2007年,张亮创新将Mimo客户端平台升级为插件式结构,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安装不同的功能插件,成为业界首个采用客户端DIY模式的手机软件产品。张亮与时俱进地对Mimo版本进行更新迭代,首次引入位置群落概念,帮助同一个地区的人更加有效的交流;并通过免费彩信的方式告知离线用户是否收到新邮件、新消息,极大程度刺激了用户的在线时长,使得Mimo成为中国大陆在线率最高的手机应用社区。2008年,Mimo产品的多国语言版本开发完毕,并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运营,并获得业界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
Mimo产品从诞生发展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源自张亮在极为有限的环境条件下对技术不断突破,对产品与时俱进的创新。首先,最初开发时期,中国移动运营商网络当时带宽有限,对移动端通信做了很多限制,不允许长期保持连接占用带宽,大量网络传输过程中,网络经常会被强制断开,并出现断流和内容错误。张亮创新提出双连接的数据校验机制,建立两条网路信道,对需要传输的大量内容进行切分,两条信道同时传输,并相互校验,发生错误后从出错的数据节点重新传输,尽量减少重新传输的时间损失,从而实现了移动终端和服务端长连接通信。张亮还特别定制一套传输压缩和加密校验机制,在低速网络环境下,在服务端对图片内容进行压缩处理,与文字同步传输一个低质量的图片,保证用户基本体验,实现在网络不稳定条件下的数据传输。其次,中国移动作为当时唯一的网络运营商,对手机终端联网有很多限制,无法实现手机终端之间的即使通信功能。张亮创新以服务器作为通信中转,连接多个终端,让手机与服务器保持连接,如果连接中断,服务器会暂存通信信息,等待下一次终端成功链接,进而实现了很好的即时通信效果。然后,不同终端平台的标准不同,且平台本身存在很多Bug。张亮带领团队同时开发Symbian,J2ME,PC端产品,正对连接中存在的众多兼容性问题,特别开发了一套中间组件,使不同客户端平台和服务器使用同一套网络传输引擎,尽管对代码运行效率有一定影响,但保证了稳定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亮在Mimo产品中首创使用基于位置的社区创新机制。这一技术不依赖GPS精准定位,且在没有大量定位数据库的情况下,使用移动网络基站作为锚定定位,保证不泄露用户位置隐私信息,依然能实现了查找附近用户的功能,并由此技术建立临近用户社群。此外,张亮还独创了插件式管理产品功能模块,实现功能组件动态加载功能, 特别是在安装软件困难的Symbian系统上,实现产品功能动态升级,提供了远超竞品的迭代速度,这套机制也延用到后续的Android技术架构中。
一路走来,张亮以精湛的专业技术与创新的思维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成功缔造了中国第一款移动社交网络产品Mimo,并为后续产品的成功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张亮在外部环境极为苛刻的条件下全方位突破技术界限,以高效与稳定赋能项目研发全流程,实现了移动终端和服务端长连接通信,移动终端之间即时通信。张亮首创了基于地理位置功能的社区版本,使用户可以通过Mimo产品找到附近的好友,并通过即时通信功能交流和分享内容,全面助力产品融入移动社交时代浪潮中。张亮将定制化理念运用到产品研发中,独创了Mimo组件动态加载功能,核心代码经过多次迭代,依然趋于稳定,一直使用到Android产品开发中,为团队快速转型Android产品提供关键优势。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